林少佳
(廣西藝術(shù)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民族歌劇《紅珊瑚》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60年代,講述了漁霸七奶奶逼迫漁家女珊妹租給竇司令為妾,珊妹為救爹爹不得已登豪門。在途中跳海逃到島上,被解放軍王永剛和阿青哥解救的故事?!逗oL陣陣愁煞人》這一唱段集藝術(shù)、戲劇、表演于一體。珊妹這個人物,代表了舊社會女性的形象,通過表演、音樂、角色的互動,使得珊妹這個形象更加吸引觀眾的眼球。
說到氣息,這是演唱歌曲的根基,是解決演唱大部分問題的出發(fā)點,也是非常重要的音樂表現(xiàn)手段?!逗oL陣陣愁煞人》這首作品的最高音雖然不是特別高,但是氣息的運用很是重要。整首作品需要保持氣息穩(wěn)定,做好氣息的爆發(fā)和推動的準備。例如:該唱段的引子部分,是全曲的出彩之處,也是最難演唱的一句。該音樂需要結(jié)合氣息和情緒的推動,將全曲的音樂拉開了帷幕,需要一種立馬震撼全場觀眾,吸引人眼球的氣息力量。氣息完全放下,橫膈膜擴張狀態(tài),吸一口涼氣,在進入演唱中運用噴口推出去。后面部分的演唱,也是需要氣息的變化,或是柔和控制,或是有力爆發(fā)。所以整首作品的演唱,在氣息上的運用控制是尤為重要的。
咬字是傳遞歌曲內(nèi)容的基本能力?!逗oL陣陣愁煞人》吸取河南地方豫劇的音樂特點,其語言基礎(chǔ)是中州音韻中的豫西方言音調(diào)。所以豫劇聲腔的吐字、歸韻是非常講究的?!白诸^”出來,“字腹”飽滿,“字尾”要求聲音圓潤。以“字領(lǐng)腔行”進行演唱。該曲的演唱需要結(jié)合豫劇的咬字吐字,做到咬的準,唱的穩(wěn)。例如:該歌曲的引子“海風陣陣愁煞人”,每個字的噴口,字頭都要到位;中間部分“聽說是大陸上烏云散,大龍山上來了解放軍”這一段情緒的變化,導致咬字輕,干脆靈活,在上口蓋處,輕咬轉(zhuǎn)變。最后一部分“擦凈臉上的淚,忍著心頭的恨”,需要果斷堅決,表現(xiàn)出一個堅強的女性形象。
該作品由于有豫劇的元素特點,唱腔風格聽之粗礦、深沉、渾厚、含蓄;旋律音調(diào)流暢委婉、樸實大方;節(jié)奏穩(wěn)重,韻味深長。所以在演唱時要結(jié)合豫劇的唱腔行腔,使作品具有原本的歌劇特點,有具有豫劇的地方特色。該唱腔流暢順口、節(jié)奏明了、具有口語化的特點,多處使用“拖腔”、“拋腔”表現(xiàn)珊妹的心理活動。例如:歌曲的引子的“人哪”,中間的“回家門”,最后的“登豪門”,等等,都采用了“拖腔”,使音樂和人物形象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
由于該作品的拖腔唱腔較多,所以歌曲的呼吸換氣也是很重要的。“聲斷氣不斷”,有些呼吸是需要保持住的狀態(tài)。例如:歌曲開始的“海風陣陣”的“陣”拉住氣息,控制住呼吸后吸氣,“愁煞”有力而堅定斷開,“人哪”要拖長,保持住呼吸,后甩音出去,營造一副凄涼,愁人的畫面感。
作為一個演員或者歌唱者,如果只單純注重聲音,而忽略表演,是不完美的。尤其是眼神,定眼、轉(zhuǎn)眼、掃眼,達到鮮眉亮眼,氣場十足。用眼神表現(xiàn)喜、怒、哀、樂、愛、憎、漸、懼等情緒,通過訓練達到眼神自然,眼法準確。例如:歌曲前奏,運用“定眼”表示當時局面令珊妹發(fā)愁,歌曲前半部分,具有哀、思、怒,對“自身”的哀,對“阿青哥”的思,對“漁霸”的憎,均要通過眼神傳遞;中間部分,在思考,用到“轉(zhuǎn)眼”,有一種喜的期盼,眼神需要充滿期待;最后又回歸現(xiàn)狀的無奈,眼神無助凄涼,但又不失堅強,將珊妹的形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靈活運用眼神,才能把歌“唱活”,唱出“精、氣、神”。
說到歌劇的表演,那是另一種升級性的“演唱”了。除了眼神傳遞歌曲情緒,肢體也要傳達歌曲內(nèi)容。手勢動作有“引”“定”“開”“合”“托”“錯”幾種。歌劇的難處除了演唱技巧之外,舞臺表演也是其難度之一。這首《海風陣陣愁煞人》的音樂一開始,就需要演員跟著音樂進入表演。想象自己就是珊妹這一角色,從幕后以小碎步,以“引”的手勢,來到舞臺中間,手握著長辮子,精神飽滿、腰背挺直、自然放松、不僵不硬、不松不垮的形體狀態(tài),塑造出一個不懼困難堅強的珊妹形象。例如:“風聲緊,浪滾滾,風浪它不憐打漁人”,可以“開”的手勢,描述風浪滾滾,令人發(fā)愁的情景;后面“擦凈臉上的淚,忍住心頭的恨”,這時候,可用袖子做出擦淚的動作,后句以“托”放在心頭,表示忍住恨。這樣使得整個人物形象更加鮮活,更加具有感染力。
《海風陣陣愁煞人》是一首具有歷史性的歌劇作品,作為現(xiàn)代人的演唱,需要結(jié)合歌曲的背景,音樂,表演等去深刻的感受歌曲,刻畫人物的形象。該歌曲地方特色明顯,并且吸收了新的音樂元素,吸取豫劇的音樂特點,使得歌曲更具有藝術(shù)感染力。本文通過演唱技巧和舞臺表演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對演唱該歌曲的表演者帶來一些參考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