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興旺
消費扶貧專柜在山西大同渾源縣隨處可見?!?劉存瑞攝
寒冬將至,樹木蕭條,但在大同市渾源縣卻是一番火熱的場面,鄉(xiāng)村農家樂設施加緊施工、旅游天路搶時修建、電商物流穿梭不斷……
面對“45個貧困村7550名貧困人口”的全年脫貧摘帽任務,渾源在實施國家扶貧“五個一批”的同時,培土植源、放寬活水,全面激發(fā)脫貧攻堅的新元素、新動能。
“沒想到渾源縣除了恒山、懸空寺外,還有這么多好玩的地方,兒子玩了好幾天都不想走,很多朋友看見我發(fā)的朋友圈,都想帶著孩子來轉轉。”今年國慶假期,在渾源縣南榆林鄉(xiāng)二嶺村民俗藝術客棧游玩的天津游客高小葉告訴筆者。
據了解,國慶節(jié)期間,二嶺村民俗藝術客棧的14套窯洞和26間農家房屋均客滿。縣域旅游的發(fā)展不僅為村里53戶貧困戶帶來了致富門路,也給他們的未來帶來了希望。
像二嶺村這樣以農家樂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只是渾源縣旅游扶貧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渾源縣依托旅游資源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可謂好戲連臺:
9月,以神溪國家濕地公園為舞臺的大型實景劇《神溪記憶》開演,拉開了以文旅促扶貧的大幕。2萬人次的觀賞帶動了神溪村及周邊的經濟發(fā)展。“村里游客多了,俺一天能賣上百碗涼粉,連自家院里種的西紅柿都賣光了?!闭勂稹渡裣洃洝穾Ыo村里的變化,今年60歲的楊大娘感受頗深。據了解,《神溪記憶》實景演出吸引周邊村貧困群眾140人投工投勞,280多人參加演出。參與演出的村民在增收的同時,更增強了自強自立意識和獲得感。
打出全域旅游牌的渾源“恒山天路”,連接了4個鄉(xiāng)鎮(zhèn)25個村莊?!疤炻贰钡拈_通,讓祖祖輩輩深居大山的貧困村民看到外面的精彩,也帶來脫貧的希望。同時,龍蓬峪、蓮花山、凌云口等精品旅游扶貧路線的打造,使全縣旅游扶貧之路越走越寬。
今年以來,渾源全縣共投入資金2077萬元,用于打造7個旅游扶貧重點村等鄉(xiāng)村旅游扶貧項目,共帶動了1115戶貧困戶2689人增收。
“今天在京東網店,光小米就賣了250多公斤,這幾天銷量還一直在往上漲呢。”11月6日,渾源縣藏經莊村農民電商姜瑜看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笑得合不攏嘴。更讓他高興的是,網上1斤小米居然賣到了10元錢。在渾源,像老姜一樣在網上賣特產掙錢的不在少數,這是今年電商扶貧推廣的結果。
去年,渾源全縣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2680萬元。今年,截至目前,全縣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就達到了4600多萬元。電商扶貧在渾源展示出強勁的活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渾源縣將電商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采取“以點帶面,點面相連”的措施,在精準施策上狠下功夫,做實電商扶貧。
“點”就是打造縣級電商運營服務中心,負責統(tǒng)籌調度農產品電商銷售總體工作,在農產品與網點之間搭建平臺,求得電商銷售的最大公約數?!翱h級電商運營服務中心占地2000平方米,功能完備,設立了渾源特色農產品體驗展示區(qū)、辦公區(qū)、培訓區(qū)、眾創(chuàng)空間等區(qū)域,為全縣廣大貧困戶、龍頭企業(yè)、返鄉(xiāng)大學生等提供免費電商服務和技術支持?!睖喸纯h電商運營服務中心主任蘭彩告訴筆者,中心與京東、淘寶等多家知名網絡銷售平臺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目前共有100多種農產品在線上進行銷售。通過電商平臺,渾源農產品的知名度明顯提高,渾源涼粉、渾源黃芪、北芪菇等一大批當地優(yōu)勢農產品成了“網紅”產品。
在打造電商扶貧覆蓋“面”中,渾源縣在全縣10個鄉(xiāng)鎮(zhèn)建立了電商服務站,同時建立了220個村級電商服務點,全縣70%的貧困村建有電商服務點。
為實現點與面的有效銜接,渾源縣大力發(fā)展農村物流,建起縣倉儲物流分揀中心,成立14家本地物流企業(yè),實現了15個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村物流全覆蓋。同時加大人才技術保障力度,通過集中培訓和入戶指導及網上培訓等多種方式,切實提高廣大貧困戶的電商業(yè)務水平和市場創(chuàng)業(yè)能力。截至目前,共舉辦培訓224期,培訓農村電商人才1.1萬人。
“這里的特產價格不貴,質量好,而且還是扶貧產品,必須多買點。”來渾源旅游的游客范敏邊選購綠豆、涼粉等特產邊告訴筆者,她是專門到消費扶貧專柜來消費的。
渾源縣內最大的佳家瑪超市及全縣40多家恒吉利便利店都有消費扶貧專柜。據佳家瑪超市收銀部主管王海鴻介紹,專柜自6月設立以來,不到兩個月銷量就超過10萬元,而且反響特別好。
消費扶貧連接著消費者與貧困戶雙方,唯有買賣雙方實現互利共贏,消費扶貧才能持續(xù)發(fā)展,才能把消費潛力變成脫貧動力。如何保障雙方利益,渾源縣給出了他們的解題思路。
“首先要讓產品有可銷售的渠道,我們通過政府牽頭,為產品與消費市場搭建起橋梁,與全縣最大的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合作,按照‘超市+農業(y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黃金地段開設扶貧產品銷售專區(qū)和扶貧專柜,免進店費、免費提供銷售人員,讓各類特色扶貧產品零門檻進入超市。”渾源縣市場和質量監(jiān)督管理局負責人介紹。
為保證消費扶貧的可持續(xù)性和渾源優(yōu)質產品的良好口碑,渾源縣組織相關部門從種植養(yǎng)殖、生產加工、采購流通環(huán)節(jié),認真把好入超銷售產品質量關,并著眼帶貧益貧效益,建立起企業(yè)產品銷售準入機制,培育了一批消費扶貧優(yōu)質企業(yè)和農村合作社。
在各大消費扶貧專柜前,渾源縣市場和質量監(jiān)督管理局以第一責任人身份,掛起“零利潤銷售、在這里消費就是扶貧”責任牌。
那么,消費扶貧的精準性又如何確保?
“我們公司第一批被選中入超市,就是因為公司從生產人員和原材料都來自貧困村。”大瑞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經理告訴筆者。
10月28日,渾源縣委書記趙宇向全縣干部群眾發(fā)出了“苦干三十天,決勝脫貧戰(zhàn)”的總攻令,渾源正集中全縣所有力量,攥緊扶貧拳頭,朝“如期脫貧摘帽”全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