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白鯨》的作者赫爾曼·梅爾維爾與愛默生同處一個時代,超驗主義文化思潮對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激發(fā)了他對人生哲學的思考,可是他的倫理思想還是充滿了矛盾的因素。他既是愛默生超驗主義的擁護者,又是懷疑者。本文分析了《白鯨》中三個人物的所思所想及他們的行為和做法,發(fā)現(xiàn)他們體現(xiàn)了超驗主義哲學理念所倡導的基本特征,是這一理念的踐行者;然而,梅爾維爾自身的經(jīng)歷使他反思,他懷疑生活在一個充滿世俗的自私的社會里,由于人與自然之間內(nèi)在的惡的本質(zhì),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實現(xiàn)自助、自律,因此,他/她是無法成為徹底的超驗主義者的。通過以上分析本文旨在為這部經(jīng)典作品提供一個不同的解讀視角。
【關鍵詞】梅爾維爾;愛默生;《白鯨》;超驗主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赫爾曼·梅爾維爾的代表作《白鯨》被譽為是一部偉大的“悲劇或普羅米修斯式的史詩”。[1]自從1851年誕生以來,其遭遇了許多質(zhì)疑和挑剔,直到20世紀,才漸漸為人們所重視?!陡鐐惐葋喢绹膶W史》作者給予其很高的評價:“《白鯨》毫不比《沃爾登》或者《草葉集》遜色”。[2]
梅爾維爾的作品里沒有田園般的浪漫主義和完美的理想主義,而是充滿人性的陰暗、邪惡的一面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激烈沖突和矛盾,很顯然這是一部充滿了倫理觀念沖突的作品??墒牵窢柧S爾的倫理思想?yún)s展現(xiàn)了矛盾的一面,由于梅爾維爾與愛默生同處一個時代,作為美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文化思潮——愛默生的超驗主義哲學思潮,其對梅爾維爾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梅爾維爾的《白鯨》中,他塑造的三個人物都展現(xiàn)出了超驗主義所倡導的哲學理念的基本特征,成為這一理念的踐行者。然而,梅爾維爾的親身經(jīng)歷使他有機會接觸到最底層社會中充滿邪惡、陰暗的一面,他開始反思基督教所宣揚的價值觀與社會現(xiàn)實的矛盾,反思超驗主義所提倡的和諧和個人主義對美國造成的影響。他認為人們畢竟生活在一個世俗、險惡、充滿自私的社會里,人與自然存在著惡的本質(zhì),人們無法克服自身這樣或那樣的缺陷,無法擺脫世俗去探索和觸及人世間最基本的真理,因此,梅爾維爾認為人類是無法成為徹底的純超驗主義者的。這使他站在了愛默生的對立面,成為超驗主義的懷疑者。
一、超驗主義哲學理念完美的踐行者
《白鯨》作品中的三個人物亞哈船長、唯一的幸存者和故事敘事者以實瑪利及邊緣人物魁魁格的行為方式和思想,完美地闡釋和體現(xiàn)了超驗主義的“自立自助”和“憑直覺做事”的哲學思想。他們成為愛默生超驗主義的踐行者。雖然他們沒有刻意尋求隱士般孤獨的生活方式,他們卻與他們所生活的社會和社區(qū)隔離開來。通過疏遠鄰居們,他們變得更加自立。雖然這種自主權并非是最初激發(fā)他們選擇疏離的出發(fā)點,但是卻讓每個人變得自助自立。在整部小說里,他們都完全相信自己來做事。最為重要的是,他們證明了他們是憑自己的直覺做事的。
亞哈看重通過內(nèi)心的直覺來感知周圍的世界,而非通過感官來獲得經(jīng)驗。對于船長亞哈追殺大白鯨的抱負,手下的船員們都認為他們的船長已經(jīng)被仇恨遮蔽了雙眼,他的偏執(zhí)做法無法被船員們理解。愛默生說:“成為偉大就意味著被誤解?!盵3]其實,亞哈的抗爭不僅僅是由復仇的愿望驅(qū)動著。對于白鯨的仇恨,亞哈的感知是它僅僅是一只鯨而已,但是他的思想超越了這種感知,并因此激起了他仇恨的真正動機——“一切看得見的東西,喂,都只不過是紙板做的假面具。但是,在每件事中——在人的行動中,在不容置疑的行為中——某種尚未發(fā)現(xiàn)但是可以推斷的東西在冥頑不靈的面具后面顯出了它的本來面目?!盵4]
像亞哈一樣,以實瑪利同樣擁有一個超驗主義者所具備的基本特性,但是與船長不同的是,他能從孤獨中尋求自立并對自己保持個性有信心。他承認:“每逢我覺得自己的心情像是陰雨潮濕的11月天,……這時,我認為是非得盡快到海上去不可了。”[4]雖然負有爭議的是以實瑪利尋求大海來作伴,而不是自己獨處,但是他確實逃離了文明社會,他來到大海并與大海的孤獨為伴是為了讓自己能夠一個人平靜地思考。因此,即便他有船員們和大海的陪伴,但是由于從文明社會中脫離了出來,以實瑪利探索了他的身份,建立起屬于他自己的獨立性。
不僅如此,為了能減輕給他帶來影響的“陰雨潮濕的11月天”,以實瑪利開啟了尋求自立的航程,以期能夠獲得啟發(fā)并“用這靈光一閃的信念換來持續(xù)不斷的白天,以炙熱的光換來溫和宜人的氣候”。[4]以實瑪利珍惜他能夠為所有問題找到答案的美好時光,但是他必須同時接受自己提出質(zhì)疑而找不到答案的考驗。如果他的“陰雨潮濕的11月天”只是這些琢磨不確定的一個結(jié)果,那么,以實瑪利出海去航行則不僅是他尋求自立的一種嘗試,而且還是他尋找一種平和、安詳?shù)乃枷刖辰绲呐?。他對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的已?jīng)清晰明了。正如任何超驗主義應該做的,以實瑪利努力將自己的信仰融于這一哲學理念中。因此,每當產(chǎn)生疑問或者問題時,他都能憑直覺和自律聽從自己的內(nèi)心來做事。
魁魁格,雖然是野人和食人魔,卻最像一個真正的超驗主義者。像其他人一樣,因為學會了憑自己的直覺做事,他成功地學會了自立。他完全拋棄他原有的社區(qū)和野人社會并非為了對別人施展他的權威,而是為了能夠了解外部世界來形成屬于自己的身份。他毫不忌諱地展示刻在他臉上的紋身來清晰地證明自己的身份??耠m然從小在原始的部落長大,從未聽說過超驗主義,卻是梅爾維爾小說里最有啟發(fā)性、最能充分踐行愛默生哲學理念的一個人物。
二、并非徹底的超驗主義者
愛默生說到,一個真正的超驗主義者,即便他是追求隱居的生活,也并非是麻木不仁、無情無義的或者是抑郁寡歡的:“因為超驗主義者們并非天性孤獨刻薄,不愛交際,而是快樂,多愁善感,富有情義的;他們比任何人都渴望被愛”[3]然而,亞哈的情感在整部小說中是默然的、冷漠的,這顯然不符合愛默生所倡導的快樂幸福的超驗主義者的描述。亞哈悲觀的生活態(tài)度無法讓他看到遠離社會給他帶來的好處,而只會令他更憎惡這個社會,更無從談起履行社會職責。
雖然亞哈并沒有疏離他的船員和“裴闊德”的船主,但是亞哈要么在登船前花幾天的時間自己一個人獨自呆著苦思冥想,要么在航行的過程中經(jīng)常把自己關在船艙里閉門不出。他并沒有像一個真正的超驗主義者那樣從自己的孤獨中獲得益處。亞哈把自己和船員們隔離開并非是為了尋求自立,只是為了能對他們施展他的淫威。亞哈這么做,正如瑪格麗特·富勒所說的:“當他對沒有權力的個體強加他所謂的規(guī)則來施展他的淫威時,他等于是在犯罪?!盵6]
以實瑪利雖然以敘述者的身份出現(xiàn),卻至始至終在小說里都是神秘的,從一開場他就說:“叫我以實瑪利吧?!盵4]不愿意將自己的身份與大家共享,以實瑪利的真實身份是什么,充滿神秘,使大家無法看清他是誰。雖然愛默生倡導說:“堅持做你自己,不去模仿別人?!钡且詫崿斃倪@個錯誤阻礙了他變成一個純超驗主義者?!八x擇隱藏自己的身份,從而讓大家無法去喜歡他?!盵5]無論他是出于羞恥還是出于保持自己的隱私,他不愿真誠地無私地展現(xiàn)給大家就意味著他不具備當一個真正的超驗主義者的資格。
魁魁格熱衷于祈禱并因此受到批評。一方面,魁魁格在祈禱時,似乎是進行自己有意識的活動并探索自己的思想,因為這讓他進行思考和自我反思。然而祈禱在愛默生的哲學理念里是一個富有爭議性的話題,“祈禱意味著向外部尋求幫助來獲得外部認可的美德,最終迷失在無盡的自然和超自然的迷宮中?!盵5]愛默生因此確信如果祈禱的目的是為了個人利益而尋求什么的話,那么這是自私的、毫無意義的。如果祈禱是為了贊美和羨慕更高意義的生活,那么則是值得的。然而魁魁格的祈禱是以無人能懂的語言進行的,因此人們無法驗證他的超驗主義思想。如果他的祈禱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個人安慰,那毫無疑問他與亞哈和以實瑪利一樣,無法完全聽從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因此,也就無法成為一個純碎的、徹底的超驗主義者。
三、結(jié)語
雖然深受愛默生超驗主義的影響,梅爾維爾的倫理思想?yún)s是充滿矛盾的,他既是一個擁抱超驗主義思想的人,又是其懷疑者。通過塑造擁有自立自助精神的人物,梅爾維爾警示人們?nèi)绻e誤地或者投機取巧式地自立自助,終究無法成為一個徹底的超驗主義者。
參考文獻:
[1][美]Robert E.S,王長榮,譯.美國文學的周期[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0.
[2]埃默里·埃里奧特.哥倫比亞美國文學史[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4.
[3] Emerson R W. The Transcendentalist.[EB/OL].[1849].http://www. emersoncentral.com/transcendentalist.html.
[4][美]赫爾曼·梅爾維爾,羅山川,譯.白鯨[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
[5] Emerson R W.Self-Reliance.[EB/OL].[1841].http://www. emersoncentral.com/selfreliance.html.
[6] Fuller M.The Great Lawsuit:Man versus Men.Woman versus Women[A].In Rossi A.(ed.).The Feminist Papers:From Adams to de Beauvoir[C].Bost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88:158-182.
作者簡介:黃慶輝(1966-),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比較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