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姝 西安美術學院
油畫語言中色彩的使用有獨立的標準和風格,標準是指色彩本身的共通性,不論創(chuàng)作怎樣的作品都要使用基本的顏色來調和;風格是指其變量,指隨著使用者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結果,主要指藝術家的選擇。本文將從藝術家的獨特和主觀性角度進行闡述,探索油畫語言中色彩的精神內涵表現(xiàn)。
大多數(shù)美學作品,不論繪畫、建筑、服裝設計,其外表均使用色彩呈現(xiàn),可以說,色彩是美的靈魂?!按蟊妼徝馈币辉~便在此基礎上被提出,色彩呈現(xiàn)要被大多數(shù)人認可,就要具備專門的分類和標準。例如,每個人開始認識色彩時用于識別的色環(huán),光譜上所有的顏色排布在一個環(huán)狀圖中,計算機繪圖的取色卡也使用了這一原理。設計者將色彩知識應用在設計、繪畫等領域,不斷挖掘其象征意義,如餐廳要用暖色,藍色意味著憂郁等。
藝術家使用色彩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會根據(jù)自己的風格決定如何選擇色彩,而不是參考大眾審美或標準化的意義。例如,維也納分離派大師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他的畫面總是洋溢著滿滿的金色,包括人的毛發(fā)與皮膚,在作品上他會使用真正的金箔,以求純正的金色。由于他吸收了很多古埃及和古希臘在中世紀時的元素,因此他的作品由金色散發(fā)出一種執(zhí)著、深沉的神秘感。色彩的選擇和通過色彩展現(xiàn)的精神內核,是藝術家獨特的定義世界的方式。可以說要對繪畫作品進行解讀,首先要對色彩有一定的認知。
油畫作品中,藝術家選擇色彩的基礎就是自己的風格,即主觀個性。對藝術家來說,作品是跨度很長的終身命題,當藝術家通過長時間的學習掌握技能,找到自己藝術方向的過程中,可能受到某些啟發(fā),累積經歷并得到人生的感悟,整個過程飽含個人情感,這也是大多數(shù)藝術家選擇色彩的來源。所以色彩表現(xiàn)的來源是個人的、個性化的。
例如,印象派時期,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文森特·凡·高和法國后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是摯友,他們曾多次在同一時間、地點對同一對象進行創(chuàng)作,作品卻截然不同。凡 高選擇的色彩更濃烈,而高更的更粗獷。藝術家的獨立個性與風格決定了其作品中對色彩的使用和選擇,藝術作品中的色彩載體也與色彩表達相互作用。
油畫作品中,色彩的直接載體是藝術家選擇的描繪對象,從最終的圖像效果可以看出,色彩往往與對象互相作用,從而達到藝術家想要的效果。而藝術家的目標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技術的進步和對情感的需求等綜合因素產生變化。
例如,19世紀后期俄羅斯現(xiàn)實主義風景畫大師伊凡·伊凡諾維奇·希施金的油畫中呈現(xiàn)的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無異,他的作品力求對真實世界的再現(xiàn),作品更多的情感需求是記錄。在那個相機剛剛誕生的年代,藝術家通過寫生的方式不斷在戶外記錄真實的景觀,然后回到工作室進行創(chuàng)作,所有作品圖像都翔實可靠,幾乎做到完全還原。20世紀初,劃時代的印象派顛覆了這一繪畫方式,他們更強調色彩、色調,以及描繪對象形態(tài)的美麗,而非嚴格的寫實。本是黑色的房頂,在他們的作品中呈現(xiàn)為斑斕的反光面。后期的藝術家們更注重于色彩使用帶來的情感傳遞,斯洛伐克年輕的女藝術家盧卡、德國藝術家卡爾·奧托·格茨均將描繪對象抽象化,甚至摒棄具體的形象,在他們的作品中大面積的色彩使觀賞者直接感受到情感的震撼。
藝術家通過色彩傳達出的情感個性和主觀性就是表現(xiàn)性的體現(xiàn)。繪畫是一種形式,不同于攝影、影像、音樂等能夠迅速獲得感官體驗的方式,繪畫帶來的是更安靜、更深層次的經歷交流,從而產生更隱蔽的共鳴。靜態(tài)的交流是艱難的,藝術家將自己的精神內涵表達濃縮在一幅或一系列作品中,由于畫面的限制,呈現(xiàn)時已經打了折扣,每位觀賞者都自有角度,解讀中的屏障和無力感與更多可能性產生碰撞,尋找契合點的趣味就在于此。
油畫語言中,色彩作為繪畫最重要的外在表現(xiàn),成為藝術家與觀賞者之間最大,也是最有意義的精神交流通道。觀賞者通過油畫中的色彩使用、色彩的載體形式解讀畫面背后的藝術家,解讀藝術的脈絡。藝術家如何學習,如何成長,經歷怎樣的選擇,對生活與藝術長期積累下來的感悟都是獨一無二的。瀏覽美術史,時代產生的影響會作用于每個人,藝術家對色彩語言的選擇、對精神內涵的展現(xiàn)和對客觀世界的定義,這些綜合、成體系的思考根據(jù)時代特征將藝術家劃分為不同的派別。
油畫語言中的色彩表達能夠完整充分地向觀賞者展現(xiàn)作者對生活、時代、世界的認知和思考。藝術家通過色彩向觀賞者傳達獨特的情感內涵和精神內核。藝術家通過運用色彩創(chuàng)作產生結果,其中也包括自我呈現(xiàn),選擇的原因,各種客觀、主觀因素的作用,理性、感性的綜合表達等,對一幅作品色彩的解讀能夠使觀賞者實現(xiàn)對藝術家主觀性的理解,獲得對藝術作品核心精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