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滸 上海大學音樂學院
如今,在音樂的普及性學習中,古箏因其樂器的音色優(yōu)美、上手較為容易、彈奏姿勢優(yōu)雅、有修身養(yǎng)性之效而深受大眾的喜愛。普及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面對的是習琴年齡較短、基礎(chǔ)較差,甚至零基礎(chǔ)的學生,在這類學生中亦分為成年人居多的古箏愛好者和年齡較小的古箏學習者,雖然古箏愛好者的理解能力往往高于古箏學習者,但其練習時間和學習的狀態(tài)、氛圍遠不如年齡較小的學者,因此綜合學習能力不會相差太大,針對他們的教學就統(tǒng)稱為普及性教學。普及性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院校的專業(yè)訓練,其教學的時間、頻率較短,一般一周1~2節(jié)課;但周期較長,一般學習時間在半年到一年不等,其教學目標為3~4首樂曲,有時也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其練琴時間較短,因為大部分學者有自己的工作或?qū)W業(yè)需要完成。本文以箏曲《洞庭新歌》為例,談?wù)劰殴~的普及性教學。
《洞庭新歌》是一首由王昌元、浦琦璋于1973年編曲的古箏箏曲,由白誠仁的歌曲《洞庭魚米鄉(xiāng)》改編而成,現(xiàn)已成為中國民族管弦樂協(xié)會古箏五級考試曲目。此曲表現(xiàn)了洞庭湖畔稻谷飄香、風景優(yōu)美的美好景象。教師在教學時要先從背景上為學生做好鋪墊,幫助學生充分理解,然后在技術(shù)上加大搖指和雙手配合的難度,在選擇練習曲時需要注意加強難點練習。整曲一共分為五段,分別是散板、慢板、小快板、快板、慢板。
第一段散板是整曲的引子,其節(jié)奏自由,技巧難度不大,但十分考驗演奏者的掌控能力。引子部分的技巧是右手刮奏加上左手的上滑音,難點在于如何在規(guī)定的節(jié)奏內(nèi)完成刮奏到上滑音的連接,同時還要注意節(jié)奏不可過快,引子后半段的漸快也是練習時需要注意的重點。在情感方面,引子部分的意境略為縹緲,如水面上濃霧彌漫,辨不出眼前事物一般。這里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容易掌握,但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需要教師加強引導。
第二段為如歌的慢板,其節(jié)奏緩慢,旋律清晰,但在技巧上有左手刮奏與右手旋律同時進行的部分,需要反復練習。慢板的前半部分節(jié)奏規(guī)整難度不大,后半部分有一段需要左手與右手配合,大部分學生很少接觸這一技巧,其右手的主旋律部分難度較低,但左手刮奏的準確配合難度較大,教師要使用正確的方法帶領(lǐng)學生學習。例如,讓學生熟唱右手旋律,然后唱主旋律,彈奏左手刮奏,反復練習使其熟練。在情感方面,這段慢板給人以希望的感覺,清晨的洞庭湖面,一些漁船早早地來了,為集市買賣和魚米收獲做著準備。
第三段是熱鬧的小快板,其節(jié)奏歡快但不急促,主旋律與慢板一致,技巧難度不大。前半部分有左右手的配合,對于五級的學生來說難度較低,分手勤加練習即可;后半部分大體旋律與慢板一致。在情感方面,主要描寫晌午時,為了給家里添置菜品,人們紛紛出門與洞庭湖畔的漁夫交易,還有些婦人在和小販們討價還價,好不熱鬧。
第四段為有力的快板,此段節(jié)奏加快,技巧難度加大,但情感易把握。前半部分有雙手配合彈奏以及點指和快速托劈的技巧加入,在彈奏過程中需要注意其顆粒感和清晰度,這段因為速度加快,需要注意準確度,此段的學習中應提前加入點指和托劈訓練,以加強樂曲的學習效率。后半部分有一段搖指,雖不長,但加入了左手分解和弦的配合,故其難度加大。搖指因能夠使音一直保持,與單音猶如同線和點的差別,一直是古箏學習中必不可少的指法,因此教師應重點加強搖指訓練。在情感方面,這一段描寫了傍晚時分湖畔陸上的漁火與燈光呼應著,無論是湖面上,還是陸上都是熙熙攘攘,一片繁榮盛世。此曲在此處達到了高潮,演奏時要注意重音的把控。
最后是一段慢板,節(jié)奏放緩,難度不大,需注意結(jié)尾的擴張感。此段的旋律音重復了第二段,與第二段呼應,技巧上也與第二段相同,難度較低。在情感方面,這一段描繪了行人歸去,商家們紛紛收拾攤鋪,盤算著今天的收益,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景象,夜色當空,夜晚的洞庭湖溫柔地照映著月光。這一段是整曲的結(jié)尾,在收尾時要將速度放緩,控制力度,使其表達靜謐之境。
總體來看,《洞庭新歌》的難度適中,結(jié)構(gòu)完整段落清晰,非常適合習琴者從初級的曲子向高級曲子過渡。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習琴者的技巧完成度,要引導學生完成相應的練習曲,并加強難點練習。作為新一代中國民族樂器的傳承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有耐心,更要注意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