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耘伊
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政府信息公開是現(xiàn)代政府的一項基本義務,是公民知情權得以實現(xiàn)的前提和保障?!瓣柟馐亲詈玫姆栏瘎?,政府信息公開也有利于限制公權力,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使公民對于政府的公權力進行有效監(jiān)督。隨著電子政務的推進,行政機關搜集公民信息的能力日漸加強,方式日漸多樣化,行政機關在公民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其個人信息以用于行政管理之需,個人信息在被政府收集、處理并儲存后,就不僅僅是個人信息了,同時也是政府信息,即存在一個個人信息向政府信息轉化的過程。正是這個過程使得個人信息走出了純粹的私法領域,成為了政府信息的一部分,而個人信息的合理正當使用影響著相對人的切身權益,個人信息控制權由此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①我國在信息保護方面還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法律體系,對于如何在政府信息公開過程中保護個人信息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所以對于統(tǒng)籌兼顧進行信息公開和個人信息保護,優(yōu)化目前的信息公開制度,平衡公民知情權和個人信息權利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條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边€規(guī)定了公開的范圍、方式、程序、監(jiān)督和保障措施等。該條例第25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zhí)峁┡c其自身相關的稅費繳納、社會保障、醫(yī)療衛(wèi)生等政府信息的,應當出示有效身份證件或者證明文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證據(jù)證明行政機關提供的與其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不準確的,有權要求該行政機關予以更正。該行政機關無權更正的,應當轉送有權更正的行政機關處理,并告知申請人。”該條款被稱為信息公開中的個人信息保護條款。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對于信息公開中個人信息的保護條款非常簡略,可能是立法者為日后制定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打下基礎,但是目前還沒有平衡信息公開與信息保護之間關系的良好方式。
對于行政機關來說,行政機關行使權力所采取的具體措施必須符合法律目的,并且所選擇的具體措施和手段應為法律所必需,結果和手段之間存在著正當性。行政機關在進行信息公開的過程中,由于掌握公權力,擁有權力容易導致權力的濫用,并且極大可能性侵害公民的個人信息。如何對于公權力的制約成為信息公開中對于個人信息進行保護的主要矛盾。
在信息公開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依申請公開和依職權公開信息兩種方式。首先,公民依申請公開信息,行政機關公開信息未征得權利人或第三人同意,便對于信息進行公開,以及行政機關雖然通知了信息主體或與之相關的第三人,但是未征得同意便對于信息進行公開,這兩種情形都對于權利人的信息權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侵害。其次,依職權公開信息,行政機關主動公開信息卻對于信息主體權利進行侵害的情形。究其原因,我國對于個人信息保護缺乏專門的監(jiān)督機構和有效的公眾參與。
我國目前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對于個人信息保護并未區(qū)分對于不同主體的個人信息保護。若不區(qū)分主體,籠統(tǒng)地對個人信息進行保護,則不能有效對于不同主體的信息進行不同程度的保護。雖然區(qū)分不同主體對于個人信息進行保護不符合平等原則的要求,但是平等原則是存在差別的平等,對于特殊主體,公開或者不公開的信息帶來的公共利益可能超過對于其人格權的損害。在我國的信息公開中,對于不同類型的個人信息同時也沒有進行區(qū)分類別的保護。對于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個人信息應當給予不同程度的對待。但是在信息保護中區(qū)分不同主體、不同類型的信息同時也應注意信息的自由流通,不能過度進行保護。
在政府信息公開過程中,許多信息主體不了解自身的信息公開狀況,也由于許多年來我國傳統(tǒng),信息主體對于自身信息被侵害的情況不為重視,造成了行政機關等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情況愈演愈烈。大多數(shù)情形下,行政機關要求我們提供自身信息的同時,我們會認為行政機關會妥善處理我們的信息,從而放心交出去。但是,現(xiàn)實中大量存在行政機關或者工作人員在信息公開中侵害我們個人信息的情況,甚至對于我們的信息二次利用,進而對于信息人格重塑。由于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水平等不同,各地關于個人信息的重視程度參差不齊。在如今信息化社會加速發(fā)展的時代,個人信息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所以加強對于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在政府信息公開中對于個人信息保護目前還缺乏統(tǒng)一的監(jiān)督機構,為了更好保護個人信息,所以亟需建立專門的監(jiān)督機構對于個人信息進行保護。從國際上看,歐盟是目前擁有最為完善的綜合性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方面立法,歐盟制定了全面且嚴格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歐盟各國都設立了保護個人信息的相應的監(jiān)督機構,獨立行使監(jiān)督權力。并且為了確保監(jiān)督機構的獨立性,立法明確規(guī)定監(jiān)督機構的目標、責任和法律地位等。所以,對于目前我國信息公開中關于個人信息保護出現(xiàn)的監(jiān)督不力的情形,可以借鑒歐盟的先進經(jīng)驗,設立統(tǒng)一的監(jiān)督機構對于信息公開中的個人信息保護方面進行監(jiān)督,保障監(jiān)督的獨立性和法律法規(guī)的順利執(zhí)行。同時也需要結合我國的國情,發(fā)揮群眾的力量,充分加強公眾參與,并且對于自身相關的信息予以重視,同時監(jiān)督行政機關更有效行使職權。
由于不同主體、不同類型的信息行政機關所掌握的程度不同,所保護的程度相應存在區(qū)別。對于不同主體的個人信息進行層級化保護機制,對于不同類型的個人信息差異化保護。在不同案件中存在不同主體與不同類型,就差別對待,若對于信息公開所帶來的利益大于不公開保護所帶來的利益,那么對于相關信息予以公開,反之,則保護。這樣的方式平衡了信息公開與信息保護之間的關系,解決了公民隱私權與知情權之間的矛盾。
加強公民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首先需要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推廣宣傳,以及個人信息受到侵害的危害,使公民意識到自己個人信息的重要性。行政機關需要明確信息屬于政府信息公開中的個人信息,并且規(guī)范對于個人信息收集處理等事項的行為,嚴格遵守程序,履行義務。在信息公開中明確個人信息保護的界限,便于公民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同時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
[ 注 釋 ]
①王漫.政府信息公開視野下個人信息的保護[J].學理論,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