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智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jīng)濟法學院,北京 100191
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著“一股獨大”的問題,公司第一大股東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往往要超過50%。在大股東的強力支配之下,公司的管理活動很難按照全體股東意愿進行,甚至某些小股東的利益也可能受到大股東行為和決策影響,遭受一定程度的損失,因而我國《公司法》中也專門針對股東權益保護進行了細化規(guī)定,彌補了實務中的些許不足,但同樣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改進。
股東的知情權指的是股東享有了解公司經(jīng)營情況的權利,只有在清楚了解公司運營的真實情況前提下,股東才能有效行使自己的其它權利。在《公司法》中,立法者擴大了股東知情權的范圍,比如可以查閱公司章程、股東會議記錄,在提交書面申請并通過的前提下,還可以查閱公司會計賬簿。這些條文看似為股東知情權提供了保護,但卻由于規(guī)定過于原則化而被束之高閣。比如公司行使查閱權需要經(jīng)過哪些具體流程,在查閱會計賬簿時候是否能有專業(yè)人士予以說明,會議記錄哪些部分可以復制,哪些需要保密等,這些都未在立法中予以明確。
股東提案權行使需要該股東單獨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或者股東們合計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超過百分之三才能提出議案,該議案會在股東大會上進行審議。議案是股東向公司表達自己經(jīng)營理念、意見的重要途徑,但從實踐中來看,股東提案次數(shù)少之又少,原因在于限制門檻過高。在上市公司中,“一股獨大”現(xiàn)象普遍存在,其余股份則零散地分配給眾多的小股東,每位股東所持股份比例少之又少,甚至很難達到1%,這也造成臨時提案的立法規(guī)定并不可行。
股東代表訴訟是股東以自己名義來保護公司利益,同時也是保護自己利益的體現(xiàn),該立法出發(fā)點是可取的,但實踐中利用率也偏低。股東代表訴訟所涉及的標的額往往很大,為此股東也需要支付較高的訴訟費用,同時還需要承擔敗訴風險。所以雖然《公司法》的規(guī)定在積極鼓勵股東代表訴訟,但是關于訴訟費用的配套規(guī)定卻仍未做出調整,使得公司法條文未得到有效實踐。
擴大和保護小股東知情權是該股東行使其它權益的重要保障,首先立法者在逐一列舉股東知情權內(nèi)容的基礎上,可以用兜底性的條文來對知情權范圍予以概括兜底。其次針對會計賬簿的查閱權,還應為股東安排相應的咨詢?nèi)藛T予以說明講解,來幫助股東盡快了解公司的情況。最后對于公司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其前因后果以及公司處理機制,股東也應享有一定的知情權。這對于股東了解公司近期經(jīng)營情況、經(jīng)營能力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而也需要在立法中予以明確保護。
小股東積極行使自己的提案權是有效避免大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的有效措施,針對我國立法中對股東提案權規(guī)定的缺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予以改進:首先對股東提案的標準再進行細化規(guī)定,提案的內(nèi)容不僅要屬于股東會議決議的范圍,還應當按照公司章程和法律內(nèi)容來依程序行使提案權。其次,對于享有提案權股東所應持有的股份比例,可以根據(jù)目前上市公司中小股東普遍持股情況作出適當調整,降低現(xiàn)有的股份比例要求,以降低小股東行使提案權的難度。
對于股東代表訴訟行使效率低的情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予以完善:首先應對代表訴訟中股東的權利予以明確,訴訟中股東代表的是公司利益,因而如果股東作為原告想和被告和解,此時必須經(jīng)過股東大會的表決同意,否則不當行使和解權利可能損害了公司的利益。其次,在股東代表訴訟中,由于中小股東對公司經(jīng)營活動的參與度較低,不了解公司運作情況,因而可以采用舉證責任導致的方式來減輕股東的舉證難度,避免承擔過高的敗訴風險。再者,為了均衡訴訟中原被告雙方的實力,在訴訟過程中經(jīng)過股東申請,公司可以以證人的方式參與訴訟,同時也方便公司查明真相。最后,股東代表訴訟是為了保護公司的利益,因而敗訴的風險不應交由股東獨自承擔。每個上市公司都應成立專門的基金用于應對訴訟開支,若是勝訴,利益自然歸公司所有;若是敗訴,可以從該基金中抽取部分予以補充,其剩余訴訟費用仍由股東承擔。
隨著《公司法》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可以看出立法者對于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足夠的重視,在不斷地嘗試如何去保護這部分群體的利益。不可否認,隨著我國立法技術和水平的提高,中小股東在權利行使和利益保護方面都受到了法律較為全面的保護,但實踐中仍然會暴露出許多的新問題,這仍需要我國立法工作者不懈努力,以修正案或者修改的方式來應對新問題,維護各方主體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