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珅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家庭暴力的出現(xiàn),讓很多本應該和睦相處的家庭受到了很多的傷害。在我國,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反對家庭暴力是十分重要的,人們開始關注為什么會產(chǎn)生家庭暴力,關注怎樣解決家庭暴力這種現(xiàn)象。但是,即使是正式的《反家庭暴力法》被推出,我國關于家庭暴力的相關法律,其實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缺陷。
在婦女遭受到家庭暴力選擇離婚或者分手之后,他們依然還會遭受暴力。一般來說,施暴人會對受害人進行糾纏,進而又發(fā)生肢體毆打和言語上的辱罵等,就算受害者選擇離婚或者分手,但是如果只是單純的把案件當成普通的案件來處理還是存在著不妥的,這是因為施暴者的糾纏是不會輕易就放棄的,因為雙方的關系曾經(jīng)是夫妻,如果只是當做普通案件進行處理,那么施暴者會一直對其進行糾纏,案件一直都不會得到解決。在和施暴者選擇離婚之后,雖然施暴者對受害人進行威脅或者攻擊,但是案件的嚴重性也不至于對施暴者拘留,公安機關也只是對施暴者進行教育,這樣做就不能達到確實保護受害者的目的。所以本文建議,在施暴者和受害者離婚或者分手之后,也在建立相應的對受害者的保護制度,讓《反家庭暴力法》也能夠保護受害人在離婚或者分手之后的權益,社會也會相應地減少一些不安定因素。
以暴制暴是指在施暴方向受害者施暴的時候,受害者因為忍無可忍而對施暴者實行暴力的行為,而這種行為甚至可以導致施暴方死亡。在我國的《反家庭暴力法》出臺以前,這種案件是不能被當做正當防衛(wèi)而判決的,一般都會按照刑事案件來判決,但是,由于受害人在一段時間內一直遭受著家庭暴力,我國的法律也沒有男女性別的意識,也不知道男女的實力是有相差的,女性在保護自己的權益時和男性是不一樣的。婦女選擇報復的方式和時間都不能像男性一樣方便,他們選擇反擊的時間大多數(shù)集中在施暴方睡著和不備的時候,并且由于家庭暴力帶給女性的傷害是一直存在的,這個時候女性為了自己以后不再遭受到家庭暴力,就只能通過“以暴制暴”來解決。因此,希望相關部門在對出現(xiàn)“以暴制暴”的婦女進行案件審理的時候,在不失法律公正性的前提下能夠基于法律的人性化和對婦女人權的保護角度出發(fā),能夠有相應的社會性別意識,能夠更加的彰顯人性的光輝。
家庭暴力的定義,是我國《反家庭暴力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斗醇彝ケ┝Ψā分袑嶋H上已經(jīng)對家庭暴力做出了界定,這就讓家庭暴力法原本略顯模糊的定義被正式的清楚的明確了,并且還將對受害者的辱罵和精神傷害列入了法律的范圍。同時該法在附則中(第三十七條)還規(guī)定:“家庭成員以外的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法規(guī)定執(zhí)行。”這也說明,我國的家庭暴力并不局限于家庭的內部成員,還增加了一起共同生活的人,并且這一規(guī)定和國際社會上的普遍規(guī)定是一致的?!斗醇冶┓ā分袑τ诩彝ケ┝Φ慕缍ㄖ?,除了精神和肉體的暴力,對于其他的家庭暴力用了一個“等”字,并沒有做出具體的解釋,這就導致了,學者們對于“等”字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了。筆者認為,無論是什么樣的家庭暴力,它都是一種對受害人的一種侵權。我國的法律不僅已經(jīng)將侵權的形式作出了修改,還要規(guī)范家庭暴力的范圍,這是因為家庭暴力自身的特殊性和隱蔽性而成的特點。所以,只要是家庭中家庭暴力的界定等中的“等”字,筆者的理解是:包括但不限于立法所列舉的種類及具體形式。筆者建議立法部分在對《反家庭暴力法》做出修訂的時候,將家庭暴力的界定進行細化。擴大了家庭暴力的認定范圍,可以讓家庭里一起生活的人的權益得到了合法的保障,也讓我國的法律建設更加的完善。
為了能夠讓受到家庭暴力的人在遭受家暴后,以正當?shù)姆绞将@得家庭暴力的救濟方式,從而能夠減少被害人的受傷程度,筆者建議立法應當擴大家暴救濟主體范圍,讓社會機構和個人都能夠得到救濟,也可以就此給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等因主客觀原因未報案,提供更多可能的保護給那些正在發(fā)生的家暴的受害人們。同時,我們也應該幫助解決一些可能會無法報案無法尋求救濟的特殊的弱勢群體,不管是什么原因,還應該幫助那些因年老、殘疾、重病等原因無法報案的人,從而實現(xiàn)強制報告制度和緊急帶離制度應擴大范圍至無民事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這種體現(xiàn)該法第五條規(guī)定的有關特殊保護的精神。
對于家暴情節(jié)的認定,筆者建議可以通過采取“程度+頻率”的標準來衡量家庭暴力的程度,也就是說,利用施暴者對于受害者施暴的程度和對其施暴的頻率來判斷家庭暴力的嚴重性。這種認定方法比單一的認定更加準確,對于受害者的保護更加的有效果,這種方式就比普通的通過程度去判定家暴的程度更加有效率。對于在家暴中,對受害者的造成的傷害比較輕或者并沒有對受害者造成傷害,并且是第一次發(fā)生的情況就被認定是比較輕的情節(jié);但是如果只發(fā)生了一次家庭暴力,且這次暴力造成的后果比較嚴重,或者雖然對受害者的傷害較小,但是發(fā)生的頻率比較頻繁,那么這種情況就構成了情節(jié)嚴重的情況,那么毫無疑問屬于情節(jié)嚴重。建議司法部門出臺該法的解釋或實施細則時應當考慮到家暴的發(fā)生頻率,可以作為基礎來計算頻率并以此來認定家暴的情節(jié)。
為了能夠徹底的解決我國家庭暴力舉證較難的問題,在對案件的舉證過程中要擴大取證的范圍,在我國現(xiàn)行的法律法規(guī)之外,還要增加家庭中的未成年人的證言、以及社區(qū)、街道或者家庭所在地派出所給出的記錄證明。因為家庭暴力問題的特殊性,所以法院在處理案件中采用舉證責任倒置或部分舉證責任轉移制度,只要原告在法庭上證明自己受到的傷害與被告有著不可泯滅的關系,也就不用提供一些實質性的證據(jù);那么被告就需要面對這些證據(jù)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說明,如果被告在解釋中沒有對原告的傷害做出合理的解釋,那他就必須證明原告受到的傷害是與自己無關的,如果無法證明,那么他對原告的行為也就構成了家庭暴力。這時,法院就有了主動權,在案件審理中可以更好地保護原告的合法權益不受傷害。
我國的《反家庭暴力法》中已經(jīng)提到了這是社會共同承擔的責任,那么除了法律的約束,還需要社會各界對家庭暴力問題多做關注。家庭暴力問題預防也不只是法律的獨有工作,而是需要社會各界一起來努力的,應該是以法律為主,社會為輔。所以,我們還要建立一個完整的防治體系,在一起預防家庭暴力的同時,還有對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方提供一系列的救濟工作,例如:心理疏導、法律和醫(yī)療援助等。
首先,需要增加對于濫用人身保護制度的人的懲罰力度,并且還要追究濫用保護令的人的刑事責任,這樣才能夠讓受害人在遭受家庭暴力的時候提出人身安全保護令更加的迅速、及時。其次,要將申請人的范圍擴大化。很多的老人在遭受到了家庭暴力后,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就十分困難了,所以,應該將這些人的法定監(jiān)護人列為申請人身保護令的范圍。再次,考慮到被施暴方的用人單位問題,因為家暴給受害人帶來了很多的傷害,再加上我國的很多單位設立專門的監(jiān)督部門,也就無法對單位中的有家暴行為的人作出相應的懲罰,那么,如果人身保護令的申請是和用人單位一起進行的,并且由單位負責對其進行監(jiān)督,被申請人就會遵守人身保護令的規(guī)定。因此,用人單位成為申請人身安全保護的主體也是一個比較穩(wěn)妥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