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冬暉
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2
在市場經濟發(fā)展過程中,消費者后悔權意義重大,其主要是指消費者在進行網絡等遠程交易時,可在規(guī)定時間內無理由的對后悔權予以使用[1]。這一制度的完善規(guī)范了我國消費者的后悔權,促進了市場經濟誠信度的提高,也使消費者購物的安全感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對消費者后悔權做進一步完善,細化其內涵,也可對消費者后悔權的實際運用和實施起到積極作用。
在《消費者保護法》第8條中明確規(guī)定:“消費者可要求經營者對有關商品的各項情況予以提供,包括生產日期、有效期限、生產者、價格、產地、主要成份、用途、規(guī)格、使用方法說明書等?!钡焖侔l(fā)展的信息社會,讓多種新型交易越來越普及,如網絡購物、電視購物等,消費者同經營者難以面對面進行交流,消費者只得通過播放的廣告及相關宣傳活動對產品進行了解。然而,因廣告中存在夸大成分,巧妙地將不足之處予以隱藏,所以消費者不能觀察實物,且也無法咨詢經營者,最終對消費者知情權的實現(xiàn)產生阻礙。制定消費者后悔權,使這一缺陷得到了有效緩解。交易結束后,消費者便能夠對產品進行全面了解,不再沉迷于廣告宣傳,也失去了購物的沖動性,切身體會到產品的質量。鑒于此,后悔權應運而生,可有效保障消費者知情權,也能夠對這一權利予以完善。
大多數(shù)買賣合同中,雙方當事人地位均處于平等狀態(tài),在協(xié)議達成后,不得予以違背,以此是為了保障公平性。然而,對于消費關系分析得知,雙方處于不平等的狀態(tài),雖然《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將眾多的權利賦予了消費者,但處于優(yōu)勢地位的依然還是生產者經營者,由于產品的大量信息均被他們所占據(jù)。若這個時候依然要求其遵守合同,也只是對形式上的公平予以片面強調而已,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實質上的不公。另外,常常還有欺詐行為存在于實際消費活動中,按照過去的法律規(guī)定,消費者若要將交易取消,把商品退回,就必須以經營者的意愿為主。如此不但擴散了欺詐行為,也極易影響到消費者的消費活動,讓其在消費上畏手畏腳。而設置后悔權制度則能夠將這些負面影響有效規(guī)避,能夠對買賣雙方的平等地位予以平衡,實現(xiàn)公平合理的市場交易。
基于實際情況進行立法,制定出一個統(tǒng)一合理的標準來對退貨中的質量與時間條件做出明確要求,進一步細化后悔權使用范疇,如此不僅可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且還能夠進一步規(guī)范經營者的合法行為。
對蓄意規(guī)避退貨規(guī)定的行為進行有效限定,比如要求每一位網絡經營者都將購貨須知清楚注明,并在消費者向其詢問具體情況的過程中明確告知他們,不允許虛假宣傳,保證信息的真實可靠。
對于運費問題,如果商品自身質量問題并不明顯,只是由于和消費者內心期望不符,則消費者需要支付運費;如果商品自身存在質量問題,并造成無法使用,運費則由經營者承擔。鑒于此,應立足于實際情況,有效分類,有效解決實際問題。
為了防止惡意濫用后悔權,應制定消費者誠信檔案,如實記錄誠信活動,有效規(guī)范消費者權利的形式,并聯(lián)合網絡平臺運營商、消費者協(xié)會的力量,共同保障消費者行使后悔權。
總之,作為一項經濟法理論,消費者后悔權在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消費者后悔權的行使者是廣大消費者,對該制度的實踐運用予以重視,能夠讓所有公民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保護。而在司法實踐中鼓勵消費者對后悔權進行使用,并不會讓經營者的權利受到損害。就本質意義上來說,這是在監(jiān)督經營者,可使之做到誠信經營,保證整個市場交易環(huán)境的和諧穩(wěn)定。消費者后悔權和其他消費者權利一起組成了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大傘,在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其能夠為消費者“遮風避雨”,使之得到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