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堅,高志衛(wèi),孫立柱,王 靜
(1.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新春公司,山東 東營 257000;2.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山東 東營 257000)
新疆春風油田排6南區(qū)目的層為白堊系吐谷魯群組,其油藏類型為淺層地層特稠油油藏。位于春風油田西南部,構造位置位于車排子凸起的東北部,區(qū)域構造上屬于準噶爾盆地西部隆起的次一級構造單元。排6南區(qū)K1tg頂面構造簡單,整體呈向南西傾斜條帶分布,整體比較平緩,南低北高,構造傾角1~2°,油水界面為625m。含油面積3.8km2,石油地質儲量355×104t。埋深410~620m,油藏溫度下脫氣原油粘度19683mPa·s,油層厚度4~10m,孔隙度35.2%,滲透率5000~10000×10-3μm2。油藏地層壓力為5.71MPa,壓力系數(shù)為1.07,地層溫度32.97℃。屬于常溫常壓高孔、高滲特稠油油藏。排6南屬于邊底水影響區(qū),原油粘度高,油水流度比差異大,經歷多輪次蒸汽吞吐,油井生產過程中指進嚴重,目前持續(xù)特高含水,周期產油量降低,蒸汽吞吐效果越來越差。為改善該區(qū)塊油井熱采后,特高含水、產油量低的現(xiàn)狀,對該井采取功能性激活劑延長微生物激活時間的基礎上,調整滲流通道;通過微生物常規(guī)激活劑及菌液乳化分散,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流動性,達到控水穩(wěn)油,提高油井產量的目的。
排6南產出液及含油土壤樣品。
生化培養(yǎng)箱、振蕩培養(yǎng)箱、超凈工作臺、雙重蒸餾水器、電子分析天平、自動電熱壓力蒸汽滅菌器、表面張力儀、冰箱、培養(yǎng)皿、三角瓶、試管、各種量筒、各種燒杯等。
(1)篩選培養(yǎng)基:葡萄糖0.3%、蛋白胨0.3%、酵母粉0.3%、磷酸氫二鉀0.3%、氯化鈉0.5%,蒸餾水定容至1L,pH值為7.0~7.2。
(2)發(fā)酵培養(yǎng)基:甘油3%、硝酸氨0.3%、磷酸氫二鉀0.2%、磷酸二氫鉀 0.2%、氯化鈉0.1%、酵母粉0.1%。蒸餾水定容至1L;115 ℃,高壓蒸氣滅菌20 min。
1.4.1 高效降粘微生物的篩選
取 1.0 g含油土樣放入三角瓶中,33℃,200 r/min搖床富集培養(yǎng)48 h;稀釋,涂布,獲得單一菌株。將單一菌株分別接種到發(fā)酵培養(yǎng)基中,33 ℃,200 r/min搖床培養(yǎng)48h;再涂布、劃線分離,得到純種菌株WJ-21[1-3]。
1.4.2 菌種性能評價
在油藏溫度下33℃下,10%菌種發(fā)酵液與排6南原油進行乳化、降粘以及潤濕效果評價。
1.4.2.1 乳化性能
不同濃度發(fā)酵液按照油水比1∶9的比例,在250mL燒杯中加入油10g,不同WJ-21發(fā)酵液90mL,不攪拌,在33℃烘箱中靜置兩天觀察乳化情況[4-5]。
1.4.2.2 降粘性能
按照油水比7:3的比例,在250mL燒杯中加入油70g,10%WJ-21發(fā)酵液90mL,不攪拌,在33℃烘箱中靜置兩天直接測試靜置油水狀態(tài)下粘度[5-10]。
1.4.2.3 潤濕性能
切割面積為1.5×1.5cm2玻璃片,采取不同方式浸泡:(1)用10%WJ-21發(fā)酵液浸泡48h,用乙醇和去離子水洗滌干凈后測定模型表面接觸角;(2)表面覆蓋原油,油藏溫度下放置7天,使充分接觸,硅酸鹽表面由親水性轉為疏水性,再將玻片在10%WJ-21發(fā)酵液中處理48h,取出后用石油醚洗滌去除表面殘留原油,分別以乙醇和去離子水洗滌干凈,測定其表面接觸角。
1.4.3 激活體系優(yōu)化
1.4.3.1 常規(guī)激活體系的優(yōu)化
根據(jù)WJ-21菌株營養(yǎng)特點,碳源濃度按25%,氮源濃度按0.1% ,在地層水的基礎上直接添加不同碳源、氮源組成7種不同激活劑配方(見表1),通過菌濃、乳化、降粘、潤濕效果等分析從而確定最佳激活體系[11-12]。
表1 激活劑配方
1.4.3.2 功能性激活劑的研制
在排6南油藏條件下,利用功能性激活劑體系進行微生物激活實驗,激活劑濃度0.3%,評價激活后菌濃及乳化降粘性能。
1.4.4 內外源復合性能評價
菌種:WJ-21
激活劑:最佳激活體系
用排6南產出液按照不同激活劑配方配置營養(yǎng)分裝在200mL厭氧瓶中,每瓶150mL,如下表2進行實驗,外源菌接種量10%,原油10%,氮氣置換厭氧瓶內空氣,擰緊瓶蓋,33℃下靜置培養(yǎng),不同時間取樣評價菌濃、乳化降粘以及潤濕效果。
表2 排6南復合吞吐配方體系
1.5.1 菌種篩選結果
從排6南產出液中篩選到發(fā)酵液呈淺綠色的菌株(見圖1)WJ-21菌落圓形,淺綠色,光滑凸起,濕潤,邊緣整齊中央較厚,因產色素而使培養(yǎng)基呈綠色。菌體直桿狀,以極生鞭毛運動,革蘭氏陰性細菌,經細菌鑒定是假單孢菌。
圖1 WJ-21形態(tài)圖
1.5.2 菌種性能評價
1.5.2.1 乳化性能:
如表3所示,不同濃度發(fā)酵液按照油水比1∶9的比例,在250mL燒杯中加入油10g,10%WJ-21發(fā)酵液90mL,不攪拌,在33℃烘箱中靜置兩天觀察乳化情況,發(fā)現(xiàn)10%WJ-21發(fā)酵液乳化最好。
表3 發(fā)酵液對排6南原油乳化性能評價
1.5.2.2 降粘性能
如圖2所示,按照油水比7∶3的比例,在250mL燒杯中加入油70g,10%WJ-21發(fā)酵液90mL,不攪拌,在33℃烘箱中靜置兩天直接測試靜置油水狀態(tài)下黏度,降粘率達到79%。
圖2 排6南降粘性能評價
1.5.2.3 潤濕性能
圖3 WJ-21發(fā)酵液對排6南原油潤濕性能評價
從圖3可以看出,采取不同方式浸泡,玻片用10%WJ-21發(fā)酵液浸泡48h,可以將玻片表面由親水轉變成弱親水,表面老化原油7天后,玻片表面由親水性轉為疏水性,再將玻片在10%WJ-21發(fā)酵液中處理48h,發(fā)現(xiàn)10%WJ-21發(fā)酵液可以將疏水表面轉變?yōu)槿跤H水表面,因此確定WJ-21具有較強的潤濕調控功能。
1.5.3 內源微生物激活體系優(yōu)化
1.5.3.1 常規(guī)激活體系的優(yōu)化
如圖4、圖5,不同激活體系對內源微生物激活的影響評價,4號配方體系菌濃最高,產氣量最大,乳化降粘洗油效果最高。
圖4 不同激活劑體系對內源微生物激活的影響評價
圖5 不同激活體系對原油作用效果評價
1.5.3.2 功能性激活劑的研制
對功能性激活劑激活以后的菌濃及對原油的乳化特性進行了實驗,與常規(guī)激活劑相比功能性激活劑激活以后菌濃達到了6×108個/mL,高于常規(guī)激活劑的激活菌濃。對原油的乳化指數(shù)功能性激活劑達到了95%,對原油具有較好的乳化特性(圖6)。
圖6 功能性激活劑與常規(guī)激活劑激活后菌濃和乳化指數(shù)對比
1.5.4 排6南內外源復合體系性能評價
針對排6南油藏(見圖6、表4), 篩選到內源微生物激活劑配方4和外源菌WJ-21,從評價結果可以看出,WJ-21的加入可以進一步提高微生物對原油的乳化性能、改善潤濕性(瓶壁粘附油少),增強原油流動性。因此,內外源復合可以更好地解決排6南原油粘度高、流動性差的問題。
圖7 內外源復合原油乳化效果評價
表4 內外源復合性能評價
2015~2018年在排6南實施微生物吞吐9口經井16輪次,增油9308噸,平均單井增油1034噸,平均每輪次吞吐增油582噸,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圖8 排6南-平48生產曲線
(1)針對排6南油藏條件篩選到常規(guī)微生物激活劑配方4、功能性激活劑以及外源潤濕降粘菌WJ-21形成復合吞吐體系進行性能評價,乳化指數(shù)達到100%,降粘率達到97%,潤濕性改變效率70%,可以解決排6原油粘度高,流動性差的問題。
(2)2015~2018年在排6南實施微生物吞吐9口井16輪次,增油9308噸,平均單井增油1034噸,平均每輪次吞吐增油582噸,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3)微生物采油技術在排6南邊底水稠油油藏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建議進一步優(yōu)化微生物吞吐工藝,提高其工藝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