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琪
(610041 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 成都)
在古代法中,從人的本性和血緣來看,繼承權一般情況下由正統(tǒng)繼承人享有。他們在家父去世后成為自權人,按照同等份額享有繼承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對財富觀念的改變,人們傾向分割遺產。從有無正統(tǒng)繼承人來看,無繼承人的家父通過“收養(yǎng)”或者會前遺囑等方式指定陌生人作繼承人,但是也常常出現(xiàn)無人繼承的狀況,從而使其遺產變成無主物,導致任何人都可以強行占有其遺產。因此出現(xiàn)了擁有繼承權的自權人與無主物占有人對遺產進行爭奪的社會矛盾,為了解決矛盾《十二銅表法》規(guī)定與被繼承人共同祖先在世時,同處于該祖先父權之下的人(與被繼承人有血緣關系的人)有權取得無主財產。其主要特點是依照血緣親疏的宗親有權繼承遺產;處于同一親屬等級的宗親男子和女子有同等繼承權;宗親繼承人不是正統(tǒng)繼承人意義上的繼承人。
在古代法中的遺囑繼承,只能在被繼承人沒有正統(tǒng)繼承人時才會開啟會前遺囑的方式指定繼承人?!妒~表法》將其繼承并發(fā)展,創(chuàng)設了通過將曼兮帕蓄和“附約”相結合的一種新的遺囑形式,即被繼承人將其全部財產交給信托人,信托人與被繼承人之間達成“附約”,信托人根據(jù)被繼承人的“附約”將財產交個特定的人。遺囑繼承可以是口頭與書面形式。即被繼承人將財產處分寫在信中,被繼承人死亡由信托人打開信封宣讀信的內容;遺囑口頭形式,需要找見證人與信托人一起宣布遺囑。宣布遺囑的行為使遺囑擁有公證的效果,也是將被繼承人對于遺囑自由安排的思想被表達出來。
在羅馬共和國末期,隨著生產力的日益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長,財富的增多與積累,社會世風日下,很多家長容易受人愚弄,讓惡意使用遺囑自由的人通過設立遺囑的規(guī)則的變更,改變被繼承人的遺囑自由處分的意志,導致遺囑自由被濫用,挑起被繼承人與繼承人之間的矛盾。于是不得不對遺囑自由進行限制,即遺產必須保留一部分給法定繼承人,這樣不僅能夠限制惡意使用遺囑自由的外人,也能夠保證自己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家人能夠獲得遺產,從而維護家庭和諧與血緣關系。(特留份的出現(xiàn),使得羅馬繼承制度不僅限制了惡意使用遺囑自由的人,還平衡了遺囑人意愿,使得近親權益更密切,家庭和諧)
羅馬法上的繼承指死者人格的延續(xù),財產繼承是附屬的。既繼承人繼承了其家父的人身權利和義務和財產權利和義務。公元前534年,優(yōu)士丁尼頒布赦令對繼承制度進行改革,規(guī)定繼承人對被繼承人遺產的繼承權利與義務。羅馬法上的遺產繼承有兩種方式,即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
《十二銅表法》稱法定繼承為無遺囑繼承。法定繼承的條件分別有以下幾種:被繼承人生前未立遺囑;遺囑因某些原因歸于無效的;遺囑中指定的繼承人拒絕繼承的。其次規(guī)定了法定繼承人的順序是:①直系輩親屬;②直系尊親屬及同胞兄弟姐妹;③同父異母的兄弟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④其他旁系血親;⑤配偶。
《十二銅表法》中的規(guī)定,即:“遺囑人通過遺囑的方式為家屬指定監(jiān)護人或處分自己的財產,均具有法律效力?!敝员环Q為遺囑自由的開始,是因為羅馬人以遺囑的方式處分自己私人財產并且可以為自己的親屬指定監(jiān)護人第一次成文的出現(xiàn)。
羅馬法關于遺囑自由的理念,在我國繼承法中的影子主要體現(xiàn)在: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方面;被繼承人處分自己的遺產方式多樣化; 選擇遺囑形式的自由;可以自由變更法定繼承人的繼承順序和應繼份額;變更、撤銷自己所立遺囑的自由;遺產不僅可以留給法定繼承人,也可以贈給法定繼承人之外的第三人等方面。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規(guī)定遺產法定繼承順序,從中可以知將羅馬法繼承制度中的規(guī)定的法定繼承與當代自由、平等、人權等思想的結合與創(chuàng)新。其中最明顯的在繼承順序的排列所體現(xiàn)出來:女性繼承地位的提高;法定繼承人的范圍的縮小。首先,配偶的法定繼承人地位增強,成為了第一順位繼承人,主要體現(xiàn)在:無論其他近親屬的血緣關系有多密切,均不影響配偶為法定繼承人的地位和取得固定遺產的地位;其次,家族中的不是同宗女性地位比較羅馬法中的不是同宗女性繼承地位也提升。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公民可以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并可以指定遺囑執(zhí)行人。
第十七條規(guī)定了遺囑的種類和效力即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以錄音形式立的遺囑、口頭遺囑;法條中能看見羅馬法的曼兮帕蓄和“附約”相結合的遺囑形式的影子,設立了多樣化的遺囑的方式;同時,遺囑效力隨種類不同效力不同。
公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處分自己的遺產,遺產自由度的升高,導致了遺囑自由的濫用。雖然有特留份的出現(xiàn),但是無法保證在近親屬中屬于弱勢的群體的權利。因此,我國《繼承法》用特殊的制度來對其進行規(guī)制,那就是設立“必留份”制度。即保留必要的遺產給沒有勞動能力且缺乏生活來源的繼承人和被繼承人對其有贍養(yǎng)或撫養(yǎng)義務的人。因此,必留份可以保護這些相對弱勢的繼承人在被繼承人死亡后,給予必要的財產維持其的生活。同時,也是一種被繼承人死后對繼承人的撫養(yǎng)或贍養(yǎng)責任的一種體現(xiàn),符合我國的傳統(tǒng)道德理念。
羅馬法在歷史上的作用,不僅在于它曾服務于羅馬奴隸制社會,而且還在于它促進新興資本主義經濟的形成和經濟社會規(guī)則的形成。羅馬法中的繼承制度對世界各過國的繼承制度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其中對我國的繼承法最顯著的是我國繼承法借鑒并創(chuàng)新了羅馬法中的遺囑自由意志與設立遺囑方式,并規(guī)定在特定情況下限制遺囑自由的濫用,從而維護家庭和諧和親屬關系,使我國繼承法得到創(chuàng)新與完善,也符合了我國道德倫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