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濤
重慶市的歷史課程改革啟動較早,以龔奇柱專家主編的內地版初中歷史教材為標志的歷史課改影響遍及全國十多個省市。我1989年大學畢業(yè),先在一所中學任教6年,后來的時間一直都在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教科所)從事歷史教研工作, 30年教師生涯正是重慶市中學歷史課程改革轟轟烈烈進行的 30 年,作為一名教師和教研員,我在課改歲月中得到鍛煉、收獲教益、快速成長。30年來,參與和組織教研活動成為我的主要工作,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課改的浪潮中,基層歷史教研工作內容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
一、以知識為中心,圍繞高考指揮棒轉
我所在的是一所普通高中學校,每年仍有高考升學目標。1994年我開始在區(qū)進修學校的高考復習班教歷史,一上就是10年,那些年升學率低,很多學生選擇復讀,文理科復習班都是100多人的大班,上課主要是給學生講清歷史概念、歸納知識要點,形成知識結構,力求歷史知識準確、完整。當時最重要的教研活動就是參加高三復習迎考的教研會,在會上要交流備考復習經驗,要交流自己命制的高考模擬試題,倘若有一題與當年的高考試題相似, 那可是最得意的教研成果,那時的教研實際上就是考研。
1995年我被調到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擔任歷史教研員。那時區(qū)級教研工作就是兩件事,抓教學常規(guī)和考試,主要精力抓中高考, 一年中區(qū)教委召集開兩個會, 上學期開分配中高考上線指標會, 下學期開中高考升學率達標獎勵會。其余時間一是派人奔赴外地先進單位收集信息和模擬試卷, 二是把中高考學科教研員組成“中高考指導小組”,指導好備考復習教學。我的教研工作也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每學期要深入課堂聽完所有高初三歷史老師的課,一是組織每月一次全區(qū)高三歷史教師集中備課會,研究大綱、考綱,研究考點內容。我把備課內容分解后落實到每一個老師,自己也承擔一部分,備課會上,群策群力加以修改優(yōu)化。到學校聽課后交流意見也是圍繞教師如何講清講透歷史知識、如何讓學生知識過手來展開。高一、高二年級每一學期由我做一次教材分析,對重點內容加以講解。教研活動研究的載體主要是教材,依據(jù)教學大綱,探討教材、教法,力求提高學生學習教材的效率,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教研活動的形式多以聽講座、聽評課為主。初中廣泛推行目標教學,一課一練,一單元一考試。命制試題成為這一時期的重要工作,高初中都要命制單元檢測題、半期、期末題,我參加了《初中歷史總復習》《初中歷史學習輔導》《高考歷史專項訓練》《直擊高考歷史》等叢書的編寫工作。
二、以能力為中心,實施區(qū)域素質教育
1994年《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施行素質教育。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發(fā)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動員令。湖南汨羅素質教育經驗開始在全國推廣,學校工作開始由主抓教學質量轉變?yōu)樽サ轮求w美勞全面發(fā)展。學科素質教育的探索開始了知識和能力并重,后來開始改變課程和教材,區(qū)縣教研工作的內容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
我的教研工作內容有了兩個變化:一是高中教研開始研究學科能力培養(yǎng),一是初中教研開始研究學科教學如何滲透德育。歷史高考試題發(fā)生了很大變化,1995年的歷史高考試題不但出現(xiàn)“大跨度、高概括”“小切口、深分析”的論述題,也在發(fā)掘選擇題的能力考查方面有了新突破。如何運用教材知識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分析、比較等能力開始寫在教師每課的教案上,課堂評價也開始觀察課堂中學生哪些能力得到發(fā)展,哪些地方還顯得不足。我常常在教研活動中這樣給老師們說,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只要教師每節(jié)課堅持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初中歷史重慶市開始了國家級研究課題“國情教育中的歷史”的研究,學生開始使用龔奇柱專家主編的內地版教材。區(qū)縣教研不再單純地研究教材,也開始研究課程。我組織歷史教師學習新課標,開始用課標來指導教學,來引導師生如何使用新教材。全體教師參加市級教材培訓,區(qū)內教研活動以組織教師剖析課例的方式開展。我區(qū)歷史教師李強的《戊戌變法》、李江月的《姓氏探源》教案收錄在王鐸全主編的《全國優(yōu)秀歷史教學案例選》,我在其中做了點評。我撰寫的《中學歷史教學應以人為本》一文發(fā)表在《教學與管理》上,文中分析了這一時期歷史課堂存在的違背學生實際的教學現(xiàn)象,提出了改進策略。
三、以過程為中心,轉變課堂教學方式
素質教育的口號提出了多年,但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教育部于2001年印發(fā)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對中小學課程設置、教材內容、教法學法、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新一輪課程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行開來,各級教研部門開始研究新課改,推行新課改。
我多次被派出去學習,學習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東廬中學等地課改經驗, 也開始被派出參加歷史學科全國性教學研討和交流活動,以期推動區(qū)域的課改工作。為了理性科學地指導新課程教學,我區(qū)以承擔重慶市教規(guī)辦高中課改重點專項課題《高中新課程背景下區(qū)級教研指導與管理研究》的方式運作區(qū)縣新課程改革, 每個教研員承擔其中的學科子課題,全區(qū)新課程教改就在“ 新理念、新課堂、新評價”的配套研究中拉開序幕,我的教研內容也開始了從關注“怎么教”到注重“怎么學”的轉型。
經過市級全員培訓,“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課改理念逐漸為廣大教師理解和接受,但是教師們普遍習慣的仍然是從歷史教材內容出發(fā),按照教師自己的教學邏輯來實施教學。如何才能讓先進的教學理念真正轉化為教師們課堂的教學實踐?我把研究如何落實三維目標作為教研工作的主要內容,聚焦歷史課堂上怎樣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過程與方法作為課堂教學目標在教學大綱中第一次提出,它要求在過程中掌握方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轉變教學方式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著力點。我區(qū)接龍中學歷史特級教師牟春國的“讓學生走上講臺”教學模式,經過多年的探索效果十分突出。我的歷史教研工作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研究地方課程的開發(fā),這期間我組織了歷史教師進行了區(qū)科委課題“巴南區(qū)區(qū)域性人文教育研究”,把地方資源嵌入新教材的使用中,旨在開發(fā)三級課程中的地方課程。
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在轉變,我們的教研方式也在轉變,我的文章《探索適應新課程要求的學科教研工作模式》總結了區(qū)域式教研、參與式教研、觀摩式教研、案例式教研等區(qū)級教研模式,文章獲得市級一等獎并收錄在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課程、新理念、新課堂》一書中,我主編的由重慶市出版社出版的《教研與反思》一書總結了這個階段我區(qū)高中推進新課改的情況,該書在重慶市第六屆優(yōu)秀基礎教育著述評獎活動中榮獲二等獎。
四、以素養(yǎng)為中心,突出學科育人功能
2014年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首次提出“核心素養(yǎng)體系”概念,隨后發(fā)布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提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2017年《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歷史教研工作也開始研究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及其如何在課堂中落實,市教科院歷史室以主題研究活動的形式,聯(lián)合廣西、海南、哈爾濱等地開展高中歷史遠程教研活動,對五大核心素養(yǎng)進行解讀和教學實踐,我組織全區(qū)高中歷史教師全程參與學習、討論,幫助教師消化落實。
新時代對歷史教育教學有了更高要求,歷史教研從課程、課堂延伸到教育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了歷史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發(fā)展到了學科素養(yǎng)目標,如何提高教師的學科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如何引導教師把國家目標、社會目標、個人目標統(tǒng)一起來,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成為教研工作的新內容。由于脫離教學一線多年,在教研活動中的示范作用在減弱,我開始組建學科骨干教師團隊來研究教學、引領教學,我采取以課題研究來帶動教學研究,2017年我成功申報了市級規(guī)劃課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研究”,組織高初中歷史教師探討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路徑。我以研究課案例的教研形式剖析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以撰寫經驗總結文章的形式將任務落實到每一個教師,以此來推動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深入開展。區(qū)內教師賀曉明的文章《課外閱讀對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何娟的文章《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初探》獲得市一等獎,我對這兩篇文章進行了仔細修改,分別發(fā)表在《中學教學參考》《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上,課題成果《家國情懷讓歷史資源閃光》一書正在編輯出版中。
回顧30 年來我的歷史教研工作,深感時代的變化促使我們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推動基礎歷史教研工作內容不斷更新。課程改革在不斷深入發(fā)展,基層歷史教研內容也在不斷變化。把一種先進的理念轉變?yōu)榻處煹淖杂X的行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此,培養(yǎng)歷史教師的主動教研狀態(tài)也是我們教研工作的重要內容。讓歷史教師主動學習、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學科QQ群中同伴互助式地解決問題,引導教師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培養(yǎng)出一支具有新的教育理念, 具有教研智慧和教學實踐能力的歷史教師隊伍,應該是我們新時代基層歷史教研工作又一重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