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巖子
社會不斷進步,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競爭日益激烈。工作與社會的壓力擠壓著每一個家庭,子女教育的問題沖擊著每一個家庭的發(fā)展情況。
據(jù)悉,我國家庭中,父母的素質(zhì)普遍存在較低的情況,離婚率也存在著不斷上升的趨勢,離異家庭的孩子在學校的比率日益上升。
離婚率的節(jié)節(jié)攀升,離異家庭也日益增多。那些離婚家庭的孩子,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不少孩子往往成為重組家庭的“絆腳石”,一些家長為了爭取自己幸福生活,將孩子當作包袱,甚至上演雙方踢皮球的悲劇。
作為班主任,我們要捫心自問,是不是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是否將教育教學做得溫暖而有感人的溫度。對于離異家庭的孩子這一特殊群體,我們又該怎么加強離異家庭子女的教育呢?
特別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念之一,班主任應該做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學生的道德發(fā)展,豐富學生是社會認識和內(nèi)心世界,健全學生的人格,使他們能夠以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參與社會,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zhì)的人。
要想讓教育引導發(fā)揮有效作用,我們就必須清楚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心理的影響,筆者經(jīng)過走訪調(diào)查與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離異重組對孩子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由散漫,漠視紀律與規(guī)則
自由散漫,紀律觀念單薄,這在正常家庭的孩子身上雖然也時有表現(xiàn),但是在父母離婚的孩子中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他們由于缺乏家庭的溫暖,缺乏雙親的言傳身教,他們往往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tài),自由散漫,漠視紀律與規(guī)則。
離異家庭的家長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責任性和關照,對于孩子的成長處在一種不聞不問的狀態(tài),對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也漠不關心,或是無暇顧及,甚至以各種借口和理由來逃避這些問題。
二、情緒不良,問題多發(fā)
經(jīng)過調(diào)查顯示出,很多離婚家庭的子女普遍存在著一些嚴重的心理問題。不少孩子既憎恨父母又渴望父母的關愛,他們會經(jīng)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以便引起父母及他人對自己的關注。
孩子的身心發(fā)展也因撫養(yǎng)人的受教育的水平、能力素質(zhì)、經(jīng)濟地位、工作身份等差異而不同。無論是父親撫養(yǎng),還是母親撫養(yǎng),抑或是親戚長輩撫養(yǎng),都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很多離異家庭的孩子,情緒管理上幾乎是空白。脾氣發(fā)作時,異常暴怒,摔東西,攻擊他人,離家出走,甚至想要自殘自殺。
不少離異家庭的孩子心境憂郁,性格孤僻。他們會覺得被父母拋棄,情緒低落,沉默寡言,內(nèi)心自卑,大多數(shù)害怕與人交往。他人的幸福讓他們感情更加脆弱,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更加惡化,甚至心理扭曲。
諸如此類的問題,對離異人家庭的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尤其是對其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和學習成績的提高、自身約束力、社會交往和優(yōu)秀的個人素質(zhì)培養(yǎng)等層面都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三、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由于無人照管和體貼,營養(yǎng)和衛(wèi)生習慣較差,有的還因為心靈創(chuàng)傷導致了失眠,所以體質(zhì)較弱。有的孩子說:我病了,只好一個人睡在家里,陪伴我的,只有痛苦和眼淚。
四、易入歧途,甚至犯罪
據(jù)調(diào)查,離異家庭子女犯罪的比例明顯地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他們由于得不到應有的家庭溫暖和教育,只能到社會中去尋求慰藉,一旦遇到不好的人,就會把他們帶向歧途,并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離婚對子女的影響遠遠不止這些,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所說的:“對于孩子們來說,父母離婚的創(chuàng)傷僅次于死亡?!备改鸽x婚問題是當代兒童面臨著的最嚴重、最復雜的精神健康危機問題。
離異家庭教育孩子的教育問題確實比較復雜,但仍然有章可循。情感溝通及教育孩子不失為一種正確有效的方法。
筆者認為,要從根本上更新教育理念,更改不適時宜的教育模式,要發(fā)揮班級活動是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主陣地的作用,要改變簡單粗糙的說教方式,要把學生從似懂非懂被動接受知識的禁錮中解脫出來,要將每一位孩子放在心上,尤其是要關注關愛離異家庭的孩子,力爭將德育的作用與力量滲透到課堂的每一分鐘,甚至輻射到課外。
要能夠真正發(fā)揮德育主陣地的作用,班主任的教育引導作用至關重要,我們應該勇挑德育重擔,積極開展教育活動,用各種方法將關愛輻射到每一位孩子身上,尤其是需要更多關愛的離異重組家庭的孩子身上。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立足需要,學以致用
班主任應當摸清學生的基本情況,針對每個離異家庭的孩子去確定教育目標,要以離異重組家庭的孩子生活實際為起點,動態(tài)地生成教育目標,靈活自然而有針對性地解決孩子在生活中面臨的問題,提高離異家庭孩子的生活能力。
教育來源于實踐,又服務與實踐,這應該是我們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我們要通過教育教學,對離異家庭的孩子用心關愛引導,使他們能夠理性看待父母的離異,理解尊重家長的做法,從而健康成長。
2.密切聯(lián)系,有效溝通
班主任可以作為關愛教育孩子的橋梁與紐帶。我們可以適當?shù)刈龊秒x異雙方的關系,倡導他們平和相處,寬宏大量。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雙方盡量達成共識。建議他們能提供寬松民主的生活環(huán)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雖然分開了,但對孩子的愛并沒有改變。我們還可以通過溝通希望媽媽堅強些,不要把傷感的情緒傳染給孩子,也不能因此而喜怒無常,免得讓孩子變得焦慮、憂郁,甚至自暴自棄。我們還可以通過有效溝通,讓孩子的家人不要冷落孩子,繼續(xù)給孩子溫暖和關愛。
3.關愛孩子,深入內(nèi)心
父母離異,一般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孩子會變得敏感,心眼多,不輕易說心里話,但家庭發(fā)生變故的孩子在內(nèi)心深處卻渴望向人傾訴,被人理解,只是由于種種擔憂、自卑而本能地自我封閉。我知道越是這樣的孩子,就越需要耐心的開導和細微的關懷。
4.學會交往,融入群體
良好的伙伴關系對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發(fā)動班干部、小組長主動關心、幫助離異家庭的孩子,讓活潑開朗的同學下課多找他們玩玩,盡量讓他們變得開朗起來,能夠順利融入群體,享受到交往的快樂。
總之,對于離異家庭孩子的教育,筆者認為應該做到立足實際,關愛有度。筆者相信,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離異重組家庭的陰影會遠離孩子,他們頭頂上會有一片純凈明朗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