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宏
摘 要:調查研究工作是我們黨做好各項重要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之一。馬克思主義的調查研究指導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認識社會,作出科學決策的基本工作方法。對習近平調查研究工作的理論基礎以及歷史根源與實踐經驗總結進行理論考察,可以得出,調查研究工作理論考察的重點在于新形勢下加強調查研究工作的緊迫性與必要性以及調查研究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習近平;調查研究;理論考察
調查研究工作是我們黨做好各項重要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之一。馬克思主義的調查研究指導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認識社會、把握社會,發(fā)現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并對出現的問題作出科學決策的基本工作方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時期、新階段的實踐,從關系黨和人民事業(yè)得失成敗的高度,系統論述了調查研究的重要作用與實踐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其調查研究工作更加關注時代問題,破解時代難題,引領時代發(fā)展,推動了調查研究理論的內涵延伸與理論創(chuàng)新;同時,其調查研究工作順應人民意愿,巧用大眾表達,尊重群眾實踐,促進了其調查研究工作的發(fā)展。
一、習近平調查研究工作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的調查研究思想
馬克思主義的調查研究方法,不僅是進行科學研究的認識方法,也是無產階級政黨進行革命斗爭的方法。馬克思和恩格斯自開始革命運動、創(chuàng)建革命理論起,他們的一生就一直進行著科學的調查研究工作,在考察資本主義社會現狀中,兩位導師經常親身深入社會一線搞調查研究。其中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就是最為經典的調查研究著作,作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工人現狀問題進行了長達數年的詳盡的調查,在深入認知工人的艱難和要求的基礎上,總結出對工人現狀問題重要調研結論即早期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方式主要以榨取工人創(chuàng)造的絕對剩余為主,從而為工人階級爭取工作、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工人斗爭的方向問題作好了理論準備。馬克思、恩格斯在創(chuàng)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時,不僅重視親身考察,在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現狀中注重歷史資料、文字資料以及當時可以收集到的所有調查統計資料,如在《資本論》完成過程中,馬克思參考和摘記了1500多種書籍和檔案文件,研究了大量的英國調查委員會和工廠巡視員所整理的調查報告和經濟資料,就在這些精確的調研資料的基礎上,以矛盾分析法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進行層層研究。他在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先以研究國內社會矛盾為起點,在研究國內社會矛盾時是以研究國內的經濟矛盾為基礎,在研究國內的經濟矛盾又抓住國內經濟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即資本和勞動的矛盾,特別是這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即資本或資本家階級的經濟生活條件。具體到在研究資本與勞動的矛盾時,首先研究的是研究資本與勞動這個主要矛盾的一般性質,即以剩余價值理論為研究核心。馬克思用矛盾分析法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以及對資本主義社會形態(tài)的活動規(guī)律的發(fā)展規(guī)律作了客觀分析,科學論述資本主義時代發(fā)展提出的理論課題,從而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的形成作了大量的基礎性與關鍵性的工作。
二、習近平調查研究工作的歷史根源與實踐經驗總結
中國古代的統治階級與知識分子早就對調查研究作了深入的研究與實踐。春秋時期管仲所作的《管子·問篇》,就是專講調查研究的。它開篇提出“凡立朝廷,問有本紀”,接著提出了60多個涉及到經濟、政治、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要進行調查的問題,可謂“世所罕見的最古老、最全面的社會調查提綱”。除此,中國古代官員并能以調查研究作為治國理政的決策依據。如在北宋王安石變法期間,王之望以全面的調研終結了官員間無休止的坐而論道,以深入的民間分析來判斷民眾對稅制改革的態(tài)度,最終推動了變法的進程。古代的士大夫們大都主張調查研究歸為“知”或是主張知先行后。這種認識的流弊是學尚空論,不重踐行,其后果有二。就工作而言,易形成調查研究與實際工作的脫離,極有礙于我們的事業(yè)決策的科學性,決策正確度與精準度;就個人的政治道德實踐而言,易形成人格虛偽,極有礙于個人的道德完善。
我們共產黨人應當自覺承繼傳統政治思想中知行合一不能滿足于看他人的論著,而必須掌握原始第一手的資料著手,要有問題意識,帶著問題去調查研究,才能發(fā)現新問題,然后設法解決新問題,有獨至見解??偟膩碚f,調查研究是一個系統的完整的過程,知行分開是其不具備系統與完整的原因。因此,真正達到知行合一可以說是習近平調查研究工作對歷史上知行觀最大的經驗總結。
三、新形勢下加強調查研究工作的緊迫性與必要性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將調查研究工作上升到我們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的高度。也就是說,對于我們的干部而言,基本功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從政之基、立身之本,這足以說明調查研究不單單是簡單的基本技能,而是終身必修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就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研究問題、制定政策、推進工作,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1]
新形勢下,從國際國內來看,我們正處于國內外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全球化、多元化、多極化仍是世界發(fā)展的總趨勢,而我國正處于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一方面,我國在國際經濟等各領域的互動、交融、關聯在不斷增強;另一方面,一些國家和國際勢力對我們的發(fā)展崛起采取的是阻遏、憂懼、施壓的態(tài)度與行為,其中最為典型的是美國單方面挑起的貿易戰(zhàn)。同時,我們在國內的經濟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國有企業(yè)改革難度大且效益不高,民營經濟融資困難且經營效益不佳,資本市場的活力不夠,社會治理尚未達到有效治理,經濟結構、就業(yè)結構、人口結構、貿易結構等也出現很多結構性問題??梢?,我國發(fā)展所面對的國內國際局勢是復雜多變的,對此要有足夠清醒的判斷,對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提出了很多現實要求,對我們的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當前我們的干部存在很多離調查研究工作要求的現象與問題,有的甚至與調查研究工作的要求背道而馳,在實際工作中造成不良的影響與后果。有些干部頭腦中沒有調查研究工作的概念,對發(fā)生問題的現實情況和歷史情況沒有做調查研究的工作,只是天天坐在辦公室空想著解決問題的書面材料,不愿意多花時間與精力去研究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不聽取老百姓的需求與聽聲,或者只作了非常淺的調查研究,調研不過是走馬觀花,就對如何解決問題發(fā)表自已的看法或者盲目解決,以上等等問題或者現象帶來的后果就是造成工作往往是不符合真實情況,更加談不上為決策作好準備,長此以往,就會極大影響干部工作的作風問題。
因此,新形勢下,我們用過去的認知、態(tài)度與眼光,不去調查研究,而去看當下的大千世界,事實的結果總會顯得那么“蒼白無力”,這就好比現在我們以鮮活的社會實踐看過去時的、灰色的思想理論,總會與時代格格不入。毛澤東說:“我們的頭腦、思想反映客觀實際,無論什么時候誰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反映得完全正確,無遺無誤??陀^實際是錯綜復雜的,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我們的頭腦、思想對客觀實際的反映,是一個由不完全到更完全、不很明確到更明確、不深入到更深入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同時還要隨客觀實際的發(fā)展變化而發(fā)展變化?!盵2]總的來說,我們面對國內外新的形勢出現的新問題,沒有也不可能找到任何能夠一勞永逸的現成方案,唯有把握其現實要求要做好充分的調查研究工作,才能認識大勢之規(guī)律,做到順勢而為,在全局與長遠的工作方向上科學決策,為黨和國家的舉旗定向、謀篇布局打下極其緊迫也是必要的基礎。
四、新形勢下調查研究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我們的調查研究工作就是遵循新形勢下以調查研究作為基本功為要求,即在“深、實、細、思、準、效”這六個關鍵環(huán)節(jié)點下足基本功,環(huán)環(huán)相扣,呈現一個完整的具有邏輯遞進的調查研究體系,關且是發(fā)揮好基本功作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第一關鍵環(huán)節(jié)為“深”,即調查研究工作要深入。要了解一個地方或者一個問題,不深入地方或者問題一線,不深入群眾,不深入鄉(xiāng)村,不深入問題核心,是不可能掌握第一手資料,也不可能發(fā)現真正問題之所在,更談不上解決問題。新形勢下,不同地方經濟社會存在著問題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問題,也存在不同的重點與特點,我們的調查研究能不能深入下去,能不能抓住問題的本質,這是深入環(huán)節(jié)的最主要內容。特別是對于從事調查研究工作的新人來說,如果掌握了深入調查研究的方法,對他以后調查其它地方或者其它問題,可以更加容易找到調查研究工作的關鍵門路。第二關鍵環(huán)節(jié)為“實”,求實即是對我們的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提出的總的基本要求,是對實事求是在調查研究工作的最好體現。也只有實實在在的務實調研,才能真正在深入了解一個地方或者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才能在調查研究中聽到老百姓的實話、察到問題的實情、調查研究工作才能收到實效。第三關鍵環(huán)節(jié)為“細”,細致即是對我們調查研究工作在深入調研中所體現的具體調研方法與技術。在具體的調查地方或者問題時,要深入調查研究工作必須做細,要盡可能多聽取交流來自不同方面的個別意見,能從問題的細微之處入手調研工作。細致的工作具體內容包括:一是調查對象的選擇既要考慮典型性也要注意廣泛性,也就是調查研究既要抓住重點、難點,也要注意點面集合,避免調研的空白點。我們既要抓點、搞好典型調查,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調查研究對象的廣泛性,不能以點蓋面,以偏概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3]二是開調查會要多作討論式的調研而不是僅僅為個別人的經驗講述。三是調查要事前定好綱目,事中做好記錄,事后繼續(xù)跟蹤等等。第四關鍵環(huán)節(jié)為“思”,即思考是我們調查研究工作作出分析判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深入細致全面的思考,就談不上了解問題的真相和全貌,抓不住問題的要害。第五關鍵環(huán)節(jié)為“準”,即準確是我們調查研究工作的目標。我們調查研究講求深入、求實、細致、思考都是為了實現準確這個目標。第六關鍵環(huán)節(jié)為“效”,即有效是我們調查研究工作的目的,也是前五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最后歸結。我們調查研究所有工作都是為了作出科學的舉措,注重研以致用,要堅持把解決問題作為評判調查研究工作是否有效的主要標準??傊?,調查研究工作雖然是基本功,但絕不是簡單的工作,沒有終南捷徑,必須要踏踏實實做實做足工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49.
[2]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7.
[3]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