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朝輝
(南京市南華骨科醫(yī)院,江蘇南京 210007)
下肢骨折患者往往需要通過內固定術治療,期間需要對患者進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但手術過后,在短時間內患者會出現(xiàn)較為強烈的疼痛感[1]。受疼痛應激性影響,會增加患者痛苦,可能造成患者血流動力學紊亂,且容易產生不良反應,不利于預后[2]。地佐辛是一種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可緩解急性疼痛癥狀。該院對2018年2月—2019年2月間收治的49例下肢骨折手術患者在腰硬聯(lián)合麻醉術后采取了地佐辛,獲得了較好的鎮(zhèn)痛效果,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3]:所選患者均符合下肢骨折相關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已經知曉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已通過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4]:肝、腎等器官功能嚴重障礙者;藥物過敏或過敏體質者;存在腰硬聯(lián)合麻醉術禁忌證者。
將在該院骨科接受治療的98例下肢骨折患者作為研究觀察對象,通過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研究組(n=49)以及對照組(n=49)。研究組中男23例,女26例,年齡為 25~69 歲,平均年齡(45.67±5.12)歲,體重為 46~70 kg,平均體重(60.72±4.56)kg,包括股骨頸骨折 12 例、髕骨骨折13例、脛腓骨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3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6例,年齡為23~68歲,平均年齡(45.46±5.03)歲,體重為 45~71 kg,平均體重(61.11±4.71)kg,包括股骨頸骨折10例、髕骨骨折14例、脛腓骨骨折9例、股骨干骨折16例。在基本資料如性別、年齡、病程以及骨折類型等方面對比,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腰硬聯(lián)合麻醉術,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外周開放靜脈補液,采取多功能監(jiān)護儀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包括動脈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颊呷扰P位,取2~3或3~4腰椎間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通過針內針的方式進行蛛網膜下腔穿刺,當腦脊液出現(xiàn)外流后,注入1.5 mL 0.75%布比卡因以及0.3 mL 50%葡萄糖注射液。腰穿針推出后,將硬膜外導管置入頭端3~4 cm。患者平臥后,麻醉平面控制于T10水平以下。結合手術需求,適當進行麻醉藥物追加。手術結束前0.5 h,不進行麻醉藥物追加。研究組麻醉方法與對照組一致,但在麻醉術完成后靜脈注射地佐辛5 mg。
對比術后 0.5、2、12、24 h 兩組患者 VAS 評分,VAS評分愈高表明患者術后疼痛癥狀愈嚴重[5]。另外,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以SPSS 19.0完成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行 χ2以及t檢驗,分別用[n(%)]、(±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術后0.5、2、12、24 h VAS評分均要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對比[(±s),分]
組別0.5 h 2 h 12 h 24 h研究組(n=49)對照組(n=49)t值P值2.22±0.62 3.34±0.78 7.868 0.001 2.43±0.71 4.11±0.92 9.999 0.001 2.49±0.74 4.29±0.99 10.194 0.001 3.11±0.78 3.58±0.81 2.926 0.004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8.16%)較對照組(24.49%)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下肢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頸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骨折、股骨干骨折等,創(chuàng)傷較大,臨床需要通過內固定手術治療。相關研究表明[6],緩解圍手術期疼痛癥狀的關鍵在于麻醉方式以及止痛藥物的選擇。若麻醉方式以及麻醉藥物選擇不當,會造成術中疼痛,引起體動,導致患者肌肉緊張,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手術風險。目前下肢骨折手術一般采取腰硬聯(lián)合麻醉方式進行手術麻醉,該麻醉方式能夠獲得較好的麻醉效果,可有效阻斷下肢神經痛覺信號傳遞,但術后患者麻醉清醒后依然會出現(xiàn)疼痛癥狀,會影響術后康復以及功能鍛煉,不利于預后[7]。
該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在腰硬聯(lián)合麻醉術后應用了地佐辛,結果表明,研究組術后 0.5、2、12、24 h VAS評分均要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王春暖等報道結果 (研究組術后30 min、2 h、6 h、12 h VAS評分均要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相近[8];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8.16%)較對照組(24.49%)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李林報道結果(觀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0.00%)要低于對照組(3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近[9],這表明通過使用地佐辛可緩解患者術后疼痛癥狀,并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地佐辛屬于阿片鎮(zhèn)靜類藥物,它是κ受體激動劑,也是μ受體拮抗劑[10]。它能夠對κ受體產生激動作用,進而產生鎮(zhèn)痛鎮(zhèn)靜效果;對μ受體作用較弱,對患者呼吸抑制影響相對較小,安全性較好,具有良好的適用性[11]。地佐辛以靜脈注射方式給藥,可被快速吸收,具有較長半衰周期,藥物濃度維持時間較久。地佐辛通過超前鎮(zhèn)痛機制可更為確切地將患者痛覺信號傳遞阻斷[12],緩解患者術后急性疼痛癥狀,也有利于減輕惡心嘔吐、呼吸抑制、術中體動等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地佐辛具有吸收迅速、分散迅速、清除慢、分布容積大、半衰期長的特點,鎮(zhèn)痛效果較好,可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聯(lián)合麻醉術后疼痛癥狀,且不良反應較少,有利于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