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俊達
股疝一旦出現(xiàn)嵌頓情況,需及時進行手術治療,若治療不及時,可危急患者生命。補片疝修補術在急診中用于治療股疝,可有效降低疝復發(fā)率[1]。本研究分析經(jīng)腹股溝切口路徑放置補片疝修補術治療急診股疝的臨床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8 月~2018 年6 月在本院收治的急診股疝患者50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 例。觀察組年齡49~62 歲,平均年齡(55.3±3.6)歲;平均身體質量指數(shù)(26.1±5.2)kg/m2。對照組年齡51~64 歲,平均年齡(56.2±3.8)歲;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5.6±4.8)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參與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確診因嵌頓、絞窄接受手術治療的急診股疝;②患者臨床資料完整;③認知功能正常,可遵從醫(yī)囑進行治療;④>40 歲的女性。
1.2.2 排除標準 ①臨床資料不完整;②患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③嵌頓性股疝手術回納成功后擇期手術的股疝。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實施麻醉前,給予患者注射用頭孢呋辛鈉(陜西頓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662,1.0 g)1.5 g,靜脈滴注。
對照組行McVay 組織修補術。具體操作如下:沿患者腹股溝切口進入,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腹外斜肌腱膜,游離第一間隙,顯露腹股溝管后壁;將腹股溝管后壁的腹橫筋膜切開,將腹膜提起并切開;進入腹腔后,松解嵌頓,關閉腹膜,行McVay 組織修補術,結束后在腹股溝管后壁上方放置1 根負吸引流管。觀察組行經(jīng)腹股溝切口路徑放置補片疝修補術。進入方法與對照組相同,進入腹腔后,找到嵌頓的腸管或大網(wǎng)膜,將腹腔內嵌頓的內容物回納,若無法回納,可在股疝疝環(huán)內上方切開部分腹股溝韌帶,繼續(xù)嘗試回納;若遇到巨大疝囊,需完全切斷腹股溝韌帶后回納,并在回納后,檢查疝內容物的活力,在內容物無壞死的前提下,關閉腹膜,游離腹膜前間隙,放置聚丙烯補片;若小腸壞死,需用厚鹽水紗墊嚴格保護手術區(qū)域,將壞死小腸拖至切口外,行腸切除+端端吻合術。需要注意的是,在行腸吻合術時,應盡量保護腸內容物不溢出污染術野。然后關閉腹膜,游離腹膜前縫隙,放置聚丙烯補片。將補片與恥骨疏韌帶縫合1 針進行固定,確保補片可以有效覆蓋整個肌恥骨孔??p合切開的腹橫筋膜,在腹橫筋膜表面常規(guī)放置負引流管,然后依次縫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組織、皮膚。
兩組患者在手術中放置的引流管均在術后引流量<20 ml/d 時拔除,且術后均繼續(xù)給予注射用頭孢呋辛鈉1.5 g+奧硝挫注射液(南京圣和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337,規(guī)格:5 ml∶0.5 g)0.5 g,靜脈滴注,2 次/d,持續(xù)3 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治療效果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后引流管拔除時間及住院時間。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可正常行動;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可基本進行日?;顒?;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改善,無法自主活動。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術后3 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術后并發(fā)癥包括切口感染、疼痛及疝復發(fā)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82.7±16.4)min,短于對照組的(96.3±13.5)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引流管拔出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顯效11 例,有效8 例,無效6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6.0%;觀察組顯效15 例,有效10 例,無效0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818,P<0.05)。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切口感染3例,疼痛1例,疝復發(fā)5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6.0%,觀察組切口感染1 例,疼痛1 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0%,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711,P<0.05)。
股疝是疝囊通過股環(huán)、經(jīng)股管向亂圓窩突出形成的疝[2]。由于女性骨盆較寬廣,聯(lián)合肌腱和腔隙韌帶較薄弱,使股管上口寬大松弛,因此易誘發(fā)股疝[3]。臨床多表現(xiàn)為腹股溝韌帶下方卵圓窩處半球形的突起,在久站或咳嗽時可感到患處漲痛。因股疝并發(fā)位置特殊,因此修補方式需要區(qū)別于常規(guī)腹股溝疝。在臨床范圍內,由于人工合成補片的使用受到限制,本次研究中行McVay 組織修補術的患者疝復發(fā)情況較嚴重。在材料學的日漸成熟和外科醫(yī)師手術水平日益成長的情況下,原有的股疝治療方法正在被新型治療方式取代[4-6]。原有觀點認為[7-9],聚丙烯補片只能應用于腹股溝疝修補術,而急診股疝手術應用會導致手術修補失敗,增加感染風險。有研究顯示[10],將不可吸收補片應用于急診股疝修補術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一方面,急診股疝多發(fā)于>40 歲的女性群體,患者年齡偏大,多數(shù)患者常合并多種內科疾病,存在相對手術禁忌證的情況,如果使患者接受二次修補治療,會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和手術風險;另一方面,即使患者在合并腸壞死的情況下,使用不可吸收合成補片進行修補后,復發(fā)率仍較低,避免患者二次手術。
本次研究中選擇的補片由聚丙烯單絲編制,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因補片網(wǎng)孔較大,炎癥細胞及小水滴可以自由通過,因此具有一定的耐受感染能力,即使術后出現(xiàn)感染,引流效果也較好,因此在研究中,觀察組的術后感染例數(shù)較少。補片的運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了患者機體對手術產(chǎn)生的應激反應,且對于必須行腸切除術的患者,采用經(jīng)腹股溝路徑進入腹腔,避免了另取切口探查的情況,方便后期行腸吻合術。患者在手術前30 min,給予抗生素,可以有效保證血藥濃度覆蓋手術過程,并且,在圍術期使用抗菌藥物可有效預防修補術后的切口感染問題。
綜上所述,在急診股疝患者中行經(jīng)腹股溝切口路徑放置補片疝修補術,可以有效縮短手術時間,且治療效果較好,在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疝復發(fā)方面效果顯著,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