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人教版舊教材的編排中每個單元都有口語交際的教學內(nèi)容安排,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往往被老師們所忽略。一方面老師們對“口語交際”教學意義的理解存在誤區(qū),將口語交際簡單等同于“說話”,而說話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本能,如何能說得清楚明白有條理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已有訓練,沒必要單拿出課時進行教學,不如省出時間做閱讀教學。另一方面各級各類的教研或培訓多是閱讀教學或作文教學的研討與展示,鮮有口語交際課的研究,因此,老師們對如何開展口語交際的教學存在著很大的困惑。那么,如何在口語交際課中設計互動交際活動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口語交際”。
1972年語言學家海姆斯針對喬姆斯基的“語言能力”提出了“交際能力”這一概念,即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和語言運用兩個方面。因此,口語交際教學不僅包括普通話聽、說教學,還應包括在不同情境中交談方法的教學,并通過實踐活動,有效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即不光要注意聽、說的品質(zhì),還要注意交流的恰當、得體、機敏。2011版新課標在關(guān)于口語交際的教學建議中也寫到: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不宜采用大量講授口語交際原則、要領(lǐng)的方式。應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重視在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口語交際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在口語交際課的活動設計中就要遵循以下原則:動態(tài)活動原則;多系統(tǒng)參與原則;有效利用差異原則。
一、動態(tài)活動原則
“互動交際”,顧名思義既有發(fā)話者,同時也有受話者。所以口語交際不僅包括單向表述,也包括雙向交流。在單向表述時,學生要考慮如何組織詞句、言之有理,同時還要注意根據(jù)聽話人的反應調(diào)整話題。于是,話題在雙向交流中,在雙方的配合下被逐步推進。
新課標中第一學段口語交際要求“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jié);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這是針對發(fā)話者的要求?!澳苷J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內(nèi)容;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是針對聽話者的要求。根據(jù)課標中的要求,我們在設計口語交際課的活動時就要注意讓活動設計能夠形成話輪,使發(fā)話者和受話者之間產(chǎn)生良好的互動。
例: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口語交際《小兔運南瓜》
師:一天,小兔在菜園里看到一個大南瓜。金黃的南瓜好誘人啊,小兔想,我要把它拿回家給媽媽。可是南瓜太大了,怎么才能把它搬回家呢?小兔犯了難。聰明的同學們,你能幫他想個好辦法嗎?靜靜地想一想,然后把你想到的好辦法講給同學們聽。
【設計意圖】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幫小兔想辦法需要借助以往的生活經(jīng)驗及相應的知識儲備,同時還要將自己想到的方法即內(nèi)部言語借助于詞語,按一定句式快速轉(zhuǎn)換為外部言語即“說清楚”,所以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方法、組織語言,有充分的準備才能讓學生在表達時達到“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態(tài)度自然大方”的要求。
……
師:誰想到好辦法了,請你講給同學們聽,注意要把你的方法講清楚,讓大家聽明白。其他同學請你認真聽,看看誰的方法好,夸夸他的方法好在哪里。
生1:小兔叫來小伙伴,兩個人一起抬著大南瓜往回走,走累了就放在地上歇一歇,終于把大南瓜搬回了家。
生2:小兔去找山羊伯伯,借了他的小推車,用小推車把大南瓜推回了家。
生3:大南瓜是圓的,小兔就把大南瓜立起來,滾著大南瓜回了家。
……
師:那么你覺得誰的方法更好呢?來夸夸他吧。
預設:
生4:生2同學,我覺得你的方法非常好,用小推車把大南瓜推回家,這樣既省力又能讓南瓜完好無損。
師:生2同學,同學夸獎了你,你該怎么做呢?
生2:謝謝你的夸獎。
師:誰的方法不太好,你能幫他分析分析為什么嗎?
生5:我覺得生3同學的方法不太好,因為要是把大南瓜放在地上滾著回家,那到家以后大南瓜都爛了。
師:生3同學,你應該說什么呢?
生3:謝謝你的分析,我爭取再想一個更好的方法。
【設計意圖】一年級小學生往往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教師要提出明確的傾聽要求,讓其帶著任務去聽,發(fā)表意見時要有充分的理由,而不是簡單地評定好或不好。當學生對別人的方法給出意見后,收到意見的同學也要有禮貌地表示感謝。如此在二者間形成話輪,才是“交際”活動的開展。
二、多系統(tǒng)參與原則
就言語行為來說,完成口語交際必須有多種系統(tǒng)參與,如思維、語言、情感、態(tài)勢、語境等,各種系統(tǒng)互相配合、協(xié)調(diào)一致才能完成交際任務。對于年齡尚小,還處在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低年級段學生來說尤其如此。我們在設計口語交際活動時要注意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激發(fā)其說話興趣,引發(fā)情感共鳴,使其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才能在課堂上形成交際的氛圍。
有效利用差異原則
聽說心理過程及能力結(jié)構(gòu)表明,學生的聽、說能力特點各有差異,有的記憶力佳,有的專注性強;有的善于分析、判斷、思維敏捷;有的長于形象思維、富有想象力;有的語言積累匱乏;有的語言積累豐富,等等。這是造成學生聽、說行為表現(xiàn)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們的口語交際活動設計要講究科學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避免走不齊也要一起走的思想,造成揠苗助長的惡果。
以上所述就是我們在口語交際課上設計互動交際活動所應遵循的原則。雖然學生在進入小學讀書前就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但這種表達能力還處在成長發(fā)育期,表達具有局限性。因此,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低年級我們要特別重視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遵循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有效又有趣的口語交際活動,為學生一生的成長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