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
二十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是一棵樹,抵抗萬有引力,昂揚挺立;四十歲后發(fā)現(xiàn)自己是一口袋劈柴,順著萬有引力,就坡下驢——往往讀書寫作兩三個小時之后,就開始腰酸背痛。于是我又按照以下五個原則,重新開始跑步:
敢于開始。和寫作一樣,最難的是開始。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擠出一個小時,逼逼自己,放下手機,去風(fēng)里跑跑,風(fēng)會抱你。
必須堅持。又和寫作一樣,不想再繼續(xù)的時候,再堅持一下,在所有的情況下,會越來越輕松。
忘掉勝負。和寫作一樣,本來就沒有輸贏,不和這個世界爭,也不和別人爭,更不要和自己爭。爭的結(jié)果可能是一時的勝利,也可能是心腦血管意外,后者造成的持續(xù)影響會大上很多。
享受成長。跑起來之后,很快發(fā)現(xiàn),漸漸地,一千米不是問題了;漸漸地,三千米不是問題了;漸漸地,一萬米也不是問題了。身體就是那么有趣。
沒有終極。又和寫作一樣,涉及終極的事兒,聽天由命。讓自己和身體盡人力,其他不必去想。畢竟多想無益,徒增煩惱。
因為工作,多數(shù)時候有家不能回、有父母不能見。一年大部分的時間吃在飛機上,睡在酒店的床上。實在心浮氣躁的時候,把客房門掛上“請勿打擾”,把手機放靜音,在酒店就地取材給自己泡一杯茉莉花茶,就好像是老爸在我手里放一杯他勾兌的茶,就算是很短地回家待了待。一陣恍惚之后,又可以重新起來面對各路渾蛋。
茶是一種生活,而酒是另一種生活。既然都是生活,即使相差再遠,也有相通的地方。酒是火做的水,茶是土做的水。茶喝多了,君子之間就淡如水,那可以在酒里體會一下“小人”之間的溫暖以及市井里不精致卻扎實的親切活法。酒要喝陳,茶要喝新。人不該太清醒,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不必反復(fù)咀嚼。酒高了,可以有難得的放縱,可以上天摘星、下海攬月。茶深了,可以有淚在臉上靜靜地流,可以享受一種情感叫孤獨。
能讓我靜下來的,還有紙書。盡管現(xiàn)在的電子書已經(jīng)越來越先進,但我對紙書依然有著綿綿不絕的愛,主要原因如下:
擁有感。騎上車到書店,掏了錢買下就是我的了!沉沉的,緊緊的,在自己手上,我的、我的、我的、我的,那感覺,真好。
簡單的出離感。打開紙書,不插電,沒有任何聲光電的影響,借著簡單的文字,魂魄漸漸抽離。周圍草木一寸一尺地消失,時間沒有方向感,四處流淌。
觸覺。雙手摸著的不是工業(yè)塑料,不是玻璃,不是鋁合金,而是紙。摸多了,書頁會有滑膩的感覺,從指尖瞬間抵達心尖。
禮物感。去一個遙遠的書店,挑一本小眾的紙書,買下后在扉頁上寫上幾個字,送給她或他,這比隨手發(fā)個電子版到電子郵箱要高級得多。
我總是遙想退休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把第一個住處改做個人圖書館,在紙書里,在啤酒里,在陽光里,在暖氣里……就那么宅著,無所事事,隨夢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