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輝 廖可人
摘 ?要:體育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各級部門應科學、合理地對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協(xié)調、管理,保證各項體育工作得以穩(wěn)定、有序、高效地開展。該文就體育管理的意義、體系、內容及方法予以論述。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 ?管理 ?科學化
中圖分類號:G80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c)-0132-02
1 ?中小學體育管理的意義
學校體育是促進學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教育學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健全的體魄和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生品格培養(yǎng),智力發(fā)展的前提。為了進一步推動學校體育管理改革,提高學校體育管理水平,促進學校體育管理隊伍專業(yè)化、加速學校體育工作的和諧發(fā)展,必須實行學校體育的科學化管理。
2 ?中小學體育管理的體系
根據(jù)學校實際,建立學校體育工作管理體系,組建以校級干部為主要負責人、學校各級部門共同參與的體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級領導及部門人員的具體職責,制定相應的管理規(guī)章制度,合理分工協(xié)作,保證學校體育工作有序開展。
2.1 主管校級領導的具體職責分工
主管校級對學校體育工作總體負責,將體育工作作為學校發(fā)展的重要部分,對學校的體育工作提出總體規(guī)劃;重視學校體育管理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加強檢查和監(jiān)督,調動學校各級管理部門對體育工作予以配合和支持;關心和幫助體育教師的發(fā)展,調動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2 德育處的職責分工
擬定學校整體體育工作計劃,制訂體育工作具體內容:協(xié)調安排全校學生“兩操”、課外體育活動、體育運動訓練、競賽、體育文化的建設等工作;督促檢查日常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建立學校體育意外傷害事故的應急管理機制;建立體育文化宣傳網(wǎng)絡平臺,利用網(wǎng)絡、公告欄、家長會等進行學校體育公告與宣傳;組織體育教師及班主任對全校學生進行健康體檢及體質達標測試;審批畢業(yè)年級的“體育合格標志”成績;負責對學校體育工作經(jīng)費的預算等。
2.3 教學科研處的職責分工
負責體育教育組組長的競聘工作,科學合理的配備體育教師;監(jiān)督、管理體育教師的日常教學情況;審核體育教師相關資料文件:年度教學計劃、學期教學進度、單元課時計劃、教案、教學科研資料、教學反思及總結等;制定體育教師培訓進修計劃,定期安排教師參加。
2.4 體育教研組的職責分工
在主管校級領導、德育處及教學科研處的領導下,教研組長帶動全體體育教師開展學校體育各項工作;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出體育工作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及工作計劃,及時向分管領導匯報工作并合理提出建議或意見;組織好課堂教學,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積極配合后勤部門,對場地器材的選購、修建、維修等工作予以支持。
3 ?學校體育管理的內容和方法
3.1 體育專項經(jīng)費的管理
學校應設立專項體育經(jīng)費,用于體育場地的修建、器材的購置、運動設施的維修、運動訓練及競賽的補貼、體育書籍資料的采購、學校運動會費用、體育科研及教研費用等,實行分管校級領導審批制度,嚴格控制經(jīng)費的支出。
3.2 體育課堂教學的管理
3.2.1 課前管理
學期初,體育教研組組長應督促教師完成學期教學計劃、教學進度、單元教學計劃及課時教案,并召開全組體育教師教學會議;積極開展教學研討活動,促進組內教師相互交流。
教學科研處應定期檢查體育教師上交的各項資料是否符合體育教學大綱要求,是否符合教學計劃要求,是否備齊備足教案,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時規(guī)定。
3.2.2 課中管理
提出體育課堂師生著裝要求,嚴格課堂常規(guī)管理,嚴格執(zhí)行體育課考勤和考核登記制度,并將結果納入學生檔案;結合學生實際,把握課的密度、強度及運動負荷,科學合理地開展體育教育教學;制定《體育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科研處、德育處及體育教研組長應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教學常規(guī)檢查;每學期聽體育課分管校級領導不少于4次,教研組長不少于6次。
3.2.3 課后管理
體育教師應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及時對這堂課進行全面的分析與總結,撰寫教學反思、教育敘事等,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改進教學質量。
德育處、教學科研處及體育教研組應定期檢查教師的個人總結、反思、教育敘事等材料,并集中研討,并于學期末開展總結交流活動等,并制定《體育師資培訓制度》適時安排體育教師參與職后培訓。
3.3 群體性體育活動的管理
群體性體育活動是中小學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學生體質的有效措施,是培養(yǎng)學生身體、心理健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體育課堂的延伸和展開。
3.3.1 “兩操”的管理
學校應將“兩操”的時間安排在學校正常作息制度中,要求全員參與,并嚴格控制時間,把握運動負荷及運動強度;德育處應定期開展廣播操或校園集體舞比賽;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合理安排如“詩意大課間”等活動。
3.3.2 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
學校要將春、秋季運動會納入學校年度工作計劃,并定期召開運動會。體育教研組應配合德育處、班主任建立各類體育興趣小組,組織如足球聯(lián)賽、籃球聯(lián)賽、拔河比賽、趣味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
3.3.3 運動隊訓練及競賽的管理
體育教研組制定《課余訓練和競賽制度》,嚴格管理隊員的入隊、訓練及競賽。并安排好學生的文化課學習,協(xié)調班主任及科任教師利用課余對學生進行因訓練、比賽落下的文化課程補習。
各運動隊主訓體育教師應根據(jù)訓練、競賽任務,結合訓練學生實際,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制度出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包括多年訓練計劃、年度訓練計劃、周期訓練計劃、周時訓練、課時訓練計劃等,并科學、合理、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運動訓練。
3.3.4 體質測試與健康檢查的管理
學校應定期對學生體檢,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檔案;依據(jù)《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學生進行體質測試,及時將結果上報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對學生體質健康的管理,科學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評估,合理地對學生實施體育運動干預。
3.3.5 體育文化的管理
學校應注重體育文化建設,將體育文化活動貫穿全年,德育處年度工作計劃中明確如體育征文、體育攝影、體育繪畫、體育詩詞、體育書法等活動內容的具體時間。
學校應開辟體育運動宣傳陣地,利用學校宣傳欄、廣播、宣傳海報等媒體定期舉辦體育宣傳;有條件的學??梢岳么笃聊浑娨暡シ朋w育文化集錦,開通微信、微博等網(wǎng)絡平臺,豐富學生體育文化知識,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的素養(yǎng)。
3.4 體育運動場地、器材及設施的管理
體育運動場地、器材及設施是中小學體育工作開展的物質基礎,必須使用好、維護好、管理好,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體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原則上小學應按國家相關規(guī)定修建運動場,如確有困難難以達標的也應按最低標準開辟運動場地。運動場應保持平整,有澆灑設備及排水設施;體育運動場地是學生開展體育運動的空間,不能被占用或改為它用。
學校應制定相應的《校園體育運動場地、器材管理規(guī)章制度》,設立專門的體育保管員,履行規(guī)范的借用、歸還手續(xù),保證體育運動場地、器材的干凈、整潔,定期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場地、器械的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 宇土正彥,著.體育管理學[M].紀廷許,王丹丹,譯.國家體委:國家體委百科全書體育卷編寫編輯部,1984.
[2] 朱九思.高等學校管理[M].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3.
[3] 體育管理學編寫組編.體育管理學[M].武漢:武漢體院,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