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利
案例:
我在講授新課程人教版必修四《蘇武傳》的時候,作為文言文,我首先按照預設的情況疏通文意,讓學生讀懂原文,積累文言知識,一切都按我預設的順利推進。之后課文內容解讀時,當講到衛(wèi)、李兩人,一個滿足于一時的富貴榮華死心塌地投敵,一個計較個人恩怨得失失義變節(jié),對比蘇武“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被拘十九年終返漢,其堅貞不屈可與日月爭輝。
講到這里,我假設了一個情境“假如蘇武被單于屈服或者被李陵說動投降于匈奴,結果會怎樣?”準備此番對同學們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突然一個調皮的男生說:“如果蘇武被衛(wèi)、李二人說動,那他就不是那個時代的民族英雄了,也不值得我們去學習了。”另一個男生說:“沒有他的堅貞歷史照樣向前發(fā)展?!蔽蚁胝n堂上居然還有這么反動的學生,真是糟糕透了。
這時有女生站出來說話;“錯,沒有蘇武的堅貞,還有張騫的作用,那漢武帝的版圖就不會寬廣了,我們可能那么沒有絲綢之路了,歐洲人就可能穿不到中國的絲綢,用不到中國的瓷器了”。又有人說:“今天我們就吃不到葡萄、紅蘿卜、黃瓜、石榴、核桃等食品了?!贝蜷_了話匣子之后,大家有說不完的東西,討論仍在繼續(xù)著。
但坐在后排的班長始終是緊鎖著眉頭,一言不發(fā),我走到他身邊問:“你是否還有其他疑問?”
“老師,我認為假如沒有蘇武的堅貞以及張騫的作用,也會有別的人去做同樣的事情,只不過是時間上早晚的問題?!?/p>
“說得真好,把你的觀點再向同學們敘述一遍,”我都覺得自己顯得有點激動了。
于是,討論的話題由蘇武的作用自然地轉到歷史發(fā)展的偶然性與必然性、個人在歷史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上來。真是一堂精彩生動的語文課、歷史課。一堂文言課,一個預設的情境,同學融會貫通,把語文的知識融入歷史里,把歷史的知識結合語文深化,這是一堂新型的課堂,雖然偏離預設課堂有點遠,但是卻于柳暗花明處收獲了意外的驚喜。
通過平時的教學實踐筆者悟得以下反思: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新課堂既要發(fā)揮教師主導性作用,更要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這一原則要求教師恰當而有效的組織好課堂,教師通過巧設情境這手段,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讓課堂預設生成,通過學生參與,讓高中語文課堂熠熠生輝。
所謂“巧設情境”:是指教師在課前或者課時巧妙地設置一個關聯(lián)課堂知識具體而可感的情境,讓學習者在原有的認知結構與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接受信息相互作用,主動參與構建知識體系。巧設情境的目的是教師、學生、文本環(huán)境之間的互動,即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教師、文本的對話交流,學生與情境的對話。
巧設情境是教學實際活動中,教師根據(jù)需要圍繞教學目標依循學生認知實際、思維張弛及情感波瀾,精心設計的情境,這是教學的預設。學生參與到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師生雙向互動,呈現(xiàn)高度開放的課堂上,各種類型的信息得到了交流,學生的各方面潛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意見和結論,充分地思考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使得課堂上出現(xiàn)不同的聲音,這一切就構成了教學過程中的生成資源。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有哪些巧設情境的方式讓課堂更加的精彩生動?有巧設懸疑情境法,巧設故事情境法,巧設情感氛圍情境法,巧設競爭情境法。生成課堂是目標與巧設情境是手段,既是矛盾的,又是統(tǒng)一的。預設情境與生成課堂相融共生,高中語文因生成課堂而熠熠生輝。
一、巧設各類情境,預設生成課堂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情境是生成課堂的基礎。在新課程標準下,我們不但要強調課堂的情境預設,還要改進課堂情境預設,這樣的情境預設不是為了限制生成課堂,而是為了使生成課堂更具有方向性、成效性;這樣的預設情境不是側重于教師的教,而是更多的為學生的學而預設情境。預設情境設想學生會提出什么問題、喜歡什么樣的學習方式、生活有怎樣的體驗、解讀會有哪些感悟、探究會有哪些答案、練習會出現(xiàn)什么錯誤……在此基礎上教師怎樣肯定、鼓勵、引導、矯正等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發(fā)揮師生的雙主體作用,我們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也才能充滿著激情與智慧,充滿著生命的氣息與情趣,充滿著挑戰(zhàn)與創(chuàng)新。
總之,教師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情境預設得越周密,考慮得越詳盡,則轉換為有效課堂教學的可能性就越強,生成課堂就越精彩,課堂就越靈動。
二、創(chuàng)設情感氛圍,促進生成課堂
“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舒展的心靈、思考的大腦,然后讓感情融匯感情,讓思想碰撞思想?!边@是課堂中來自學生的信息生成的先決條件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這平等、互動的學習氛圍,以促使信息的動態(tài)交流,生成課堂。
三、關注情境反應,捕捉生成課堂
教師、學生本身就是珍貴的教學資源,他們在交往互動中時時生成課程資源。一次精彩的即興發(fā)言,一個異于常規(guī)的舉動,甚至一次看似干擾教學的突發(fā)事件,只要我們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為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資源。另外,由于學生各自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經歷的不同,對于課堂上創(chuàng)設的情境也會有各自不同的體驗,不同的認識。有時學生對事件不作直接的言語反應,而是通過表情、動作等作出贊成、反對或喜歡、厭惡的信息,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察言觀色,不讓信息流失。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設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的變動?!苯虒W是不斷生成的,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活的生命體的相互碰撞中不斷生成新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乃至新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既要巧設情境,又要在動態(tài)的課堂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學生涌現(xiàn)出來的各種信息,隨時把握課堂教學中閃動的亮點,把握促使課堂教學動態(tài)生成的切入點。高中語文教師既巧設課堂情境,又要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動態(tài)生成,使教學過程真正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生成的情景,讓高中語文課堂更加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