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浪
傳統(tǒng)教育教學過程中,較多的是師生之間問答式教學和同桌之間偶爾對某一問題進行簡單探討的過程,因而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同伴互助的作用,從而弱化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題地位,學生興趣不濃厚,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系列改革,且卓有成效。
一、小組互助式學習模式背景說明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兒童的成長和身心健康,提出了老師眼中應該有學生,而非只關注成績和知識本身,課堂和教師成為了為學習主體學生服務的對象,倡導我們更多地應把課堂還給孩子,讓孩子成為真正課堂的主人。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起到組織作用,這樣小組互助式學習就自然地應運而生了。人在社會中作為個體存在于某一群體中,扮演著某一角色,這和孩子們在課堂上小組學習過程中扮演某一角色是有著一定 關聯(lián)性的。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社會的人,所以孩子在學習中適應小組的合作和班集體的群體性生活是為走向社會而做準備,因而團隊合作學習備受親睞。
二、怎樣分組對課堂教學更加有利
小組合作學習著眼于全體學生在異質學習小組中彼此互助,有利于師生,生生間的多向交流。符合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需要,使師生的力量得到整合,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不僅能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可以促進和發(fā)展學生的情感品質和其他非智力品質, 最終使學生形成優(yōu)良的素質,使學生成為適應當今信息社會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那么怎樣的分組模式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加有利呢?
1.分組人數(shù)怎樣能夠做到最為合理
我們在分組人員編配時,嘗試了多種分組形式。如一列學生六至八人為一組,同桌2人組,前后4人為一組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如果小組內人員過多,會出現(xiàn)濫竽充數(shù)的情況,而導致有的人事情很多,有的人卻無所事事,潛能生往往容易被組員忽略;而人數(shù)過少則孩子們思維有一定局限性,活動時準備任務多,而匯報時往往也不能做到都有說話的機會。我們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操作性最強且合理的人員分組為前后4人互助式學習,移動起來迅速,討論和匯報起來,老師也比較能夠照顧到大家的感受。
2.組內人員結構性安排和分工
由于學生之間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差異,我們在學生位置的編排上應該注意到學生之間的幫扶關系,讓學優(yōu)生帶動潛能生,激勵其參與的程度,達到同伴互助學習的效果,同時一組內最好保持有2名學優(yōu)生,一名中等生和一名潛能生,讓生生之間的對話和思想共鳴得以延續(xù),學生組內成員之間的分工由組員選舉產生的組長分配和安排。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思考
1.資料收集、自學交流模式
由小組成員根據(jù)老師所給的任務,有組內成員單獨行動,獨立完成或在家長幫助下進行資料收集弄清原理,回到課堂上呈現(xiàn)自己的素材,小組交流進行資料匯總,然后選派代表進行匯報,同時其余組員進行補充說明和回答他人的問題。把自己不懂的和覺得困難的地方進行整理,提出問題由全班交流或老師解答。
2.小組討論互助式學習模式
當遇到學習起來較為困難,且爭議較大的問題時,教師可放手,讓小組同學先自行討論研究,之后再進行集體訂正,這樣讓每個孩子都經歷知識的生長和形成的過程,從而印象更加深刻,讓每個孩子都能有發(fā)言的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理清心中的困惑。
3.組長負責與分工合作相結合
組長負責制就是每個小組選定一名組長,老師在分配活動內容的時候可直接對接組長,再由組長傳達和分配任務,根據(jù)組內成員情況制定任務實施時的具體分配方案。這種模式有利于小干部的培養(yǎng),同時學生之間的差距容易拉大,但是條理清晰,執(zhí)行力強,同時對學生任務可以很好地減輕學生的學習任務。
4.組間競賽式模式
通過教師的評價調控,促進組間競爭,從而能夠更大化地激發(fā)出學生的潛能和主動性,達到教學目的的最優(yōu)化。具體在什么課型中選用什么樣的分組學習模式,需要根據(jù)具體課型和所要達到的目標而定,不宜以為死搬硬套。
四、小組互助式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
1.融洽了師生關系
小組互助式教學使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變成 “ 指導——參與 ”充分開發(fā)課堂中的人際交往資源,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學交往結構。利用多種類型、多種層次的教學交往來推動課堂教學過程,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和主體能動性。
2.小組結構是不同層次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最佳形式
優(yōu)生與潛能生間變得“息息相關,沉浮與共”,二者共同提高,各得其所。新的教學機制解脫了學困生的心理壓力,拋棄了過去一直為集體拖后腿的狀態(tài),消除了自卑孤獨感,能自覺地為小組增光添彩,真正抬起頭來走路,呈現(xiàn)出向上的活力。經過一學期的實踐,班中的數(shù)學學困生的數(shù)量有明顯減少,每次考試的平均分不斷推高。
3.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jù)
它改變了傳統(tǒng)班級中以個人成績?yōu)闃藴?、以學生個人為獎勵對象的做法,從而改變了班級教學中學生成員間以競爭為主的交往方式,促進了組內成員的互助與合作,使學生在各自的小組活動中盡已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自尊、自重情感的產生;使學生更加善待同學,愛護班級,熱愛學校,以他人的眼光看待問題,尊重不同的價值觀念。
4.互助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動參與機會,有利于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小組合作學習把學生由傳統(tǒng)班級教學中單純的旁觀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由于學生間原有的認識特點、經驗水平的不同,對事物理解存在差異,通過學習合作,將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使學生個體從那些與他不同的觀點及方法中得到啟迪,有利于學習的廣泛遷移。
5.學生能養(yǎng)成初步的自我管理能力
每個學生基本能以身作則做好自己的份內工作,并配合其他同學的工作。小組長能大膽開展工作督促檢查同學們的學習。
小組互助式學習模式在小學中低端數(shù)學教育教學活動中,如果運用得當可使課堂充分得到解放,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在群體合作匯總,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地位,充分體現(xiàn)自己的家長,同時捆綁式評價方式又讓每個孩子都受到大家督促和幫助,可以充分地帶動學生的輔差功能的最大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