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琳
[摘要] 目的 研究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對于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的作用與效果。方法 納入該院收治的84例創(chuàng)傷骨科病例,納入時間為2016年12月—2019年3月,單純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42例為A組,在A組基礎上接受疼痛護理管理模式的42例為B組,觀察比較其結果。結果 B組患者在護理后其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低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在護理后其總體滿意率高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來說,在運用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后,對比常規(guī)護理而言,能夠得到十分良好且確定的護理效果,可推廣。
[關鍵詞] 疼痛;護理管理;創(chuàng)傷骨科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c)-009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effect of pain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on traumatic orthopedic patients. Methods 84 cases of traumatic orthopedics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were enrolled. The enrollment time was from December 2016 to March 2019. 42 patients who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ere in group A, and 42 patients in pain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group A as group B,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Results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scores of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rate of group B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orthopedics, after using the pain care management model,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are, a very good and definite care effect can be obtained and can be promoted.
[Key words] Pain; Management model; Effect
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在受到損傷至其得到痊愈的這一整個過程中,都會承受過多的疼痛感。有研究人員指出,骨科創(chuàng)傷就是一種急性創(chuàng)傷,而因為急性創(chuàng)傷所引發(fā)的疼痛感會使得患者產生許多機體反應,比如血壓上升、心率提升等。所以,對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而言,減緩疼痛感十分關鍵,為此,臨床應找出一種更為科學且高效的疼痛感減緩方法[1]。該研究納入2016年12月—2019年3月該院收治的84例患者實施分組,并進一步研究了常規(guī)護理與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對于此病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該院收治的84例創(chuàng)傷骨科病例,單純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42例為A組,在A組基礎上接受疼痛護理管理模式的42例為B組。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都經過臨床癥狀觀察等聯(lián)合診斷而確診;②兩組患者及其(或其)家人對此研究一律知情同意;③患者的病例資料一律獲得該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④兩組患者意識正常。剔除標準:①剔除合并有重度的精神疾病、傳染疾病的患者;②剔除合并有嚴重的心臟疾病、肝腎疾病、腦部疾病、肺部疾病的患者;③剔除對該次治療存在過敏的患者;④剔除在中途退出此研究的患者;⑤剔除合并有嚴重的血液疾病、惡性腫瘤的患者;⑥剔除尚處于哺乳期與妊娠期中的女性患者。A組性別:31例男、11例女;年齡范圍:22~64歲,平均(43.94±9.05)歲。B組性別:32例男、10例女;年齡范圍:23~65歲,平均(44.05±10.74)歲。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一步比較。
1.2? 方式
A組:對患者施予常規(guī)的護理:醫(yī)護人員要定時對患者各身體情況與生命體征開展檢測;同時,告訴患者嚴格遵照醫(yī)囑進行服藥與所需注重的各事項等。
B組:對患者施予疼痛護理管理模式。
①對醫(yī)護人員實施專業(yè)化的教育與培訓:更新并完善醫(yī)護人員的觀念,轉變其對于疼痛護理的心態(tài),定期對醫(yī)護人員解釋疼痛評定方法、疼痛護理的科學對策、各類鎮(zhèn)痛藥物的運用方法等,以增強醫(yī)護人員總體的護理水平與技能。
②構建疼痛護理管理團隊:參照科室中具體的情況,護士長、主管護士、責任護士等構成疼痛護理管理團隊,以制訂出疼痛護理規(guī)劃,細致進行查房,并找出患者的所有問題,一同探究處理方法,并擅長發(fā)現(xiàn)各類風險與不足,立即進行改正。定期對疼痛護理管理團隊中的所有隊員實施考評,主要就包括了疼痛相關概念、疼痛評定方式、疼痛護理對策、把握各類鎮(zhèn)痛藥物作用與其極有可能引發(fā)的所有不良反應、對疼痛相關情況進行的記錄等。
③制訂出疼痛護理管理各項流程:貫徹科學的疼痛評定方式,標準疼痛咨詢方法,比如,可以借助數(shù)字評估法對患者疼痛感所處的級別進行評定。
④住院方面的干預:維持病房中的干凈與干燥,為患者給予更為舒適且適宜的住院條件與環(huán)境,輔助患者減緩焦躁感、懼怕感等,最大限度地減緩患者所產生的疼痛感。
⑤體位方面的干預:盡早輔助患者處于適宜的體位,并對其進行制動,以減緩其疼痛感,促進局部軟組織所受到的傷害得到降低。對肢體腫脹的患者而言,引導其抬升制動,以處于外展中立位,提升血液循環(huán)。
⑥心理方面的干預:由于骨折的病程較久,所以,應增多與患者進行交談,提升其自信心,讓其更為良好地配合各項護理與治療,清除出所有負性心理,減緩心理壓力。
⑦音樂方面的干預:給患者放映各類輕音樂,輔助其清除所有負性情緒,平穩(wěn)血壓,減少疼痛感。
⑧增強對患者與其親屬進行健康方面的教育:引導患者與其親屬全方位認知到病癥有關的護理對策,改正其不夠正確的觀點,提升其對于護理所具有的依從程度。
1.3? 觀察指標
1.3.1 總體滿意率? 評估對比兩組患者在護理后其總體滿意率,分數(shù)總共0~100分,十分滿意:總分即為(90~100分),滿意:總分即為(60~89分),不滿意:總分即為(0~59分);總體滿意率=十分滿意率+滿意率。
1.3.2 VAS評分? 評估對比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其VAS評分,分數(shù)總共0~10分,輕度:總分即為0~2分,中度:總分即為3~5分,重度:總分高于8分,總分愈高疼痛感愈重。
1.4? 統(tǒng)計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的所有數(shù)據(jù)以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實施處理,其中,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總體滿意率情況用[n(%)] 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而護理后的VAS評分以(x±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總體滿意率
B組在護理后其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患者依次就是34例、7例、1例,總有效率即為97.62%,高于A組在護理后其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患者依次就是27例、8例、7例,總體滿意率即為83.33%,進行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74,P=0.026)。
2.2? 比較兩組在護理前后VAS評分
B組在護理前其VAS評分即為(5.40±1.67)分,對比A組在護理以前其VAS評分即為(5.38±1.60)分(t=-0.056,P=1.15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在護理后其VAS評分即為(2.96±0.87)分,低于A組在護理后其VAS評分即為(4.66±1.98)分(t=5.094,P=0.00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疼痛感在創(chuàng)傷骨科中指的就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表現(xiàn)與癥狀,持續(xù)性疼痛感較易使得中樞神經產生各病理性構造,進而對患者帶來更多的痛苦,對其各項社會功能與平日的生活等都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2]。現(xiàn)階段,社會得到了十分迅速的進步,使得患者對于痛苦所具有的認知也逐步提升,同時,患者對于鎮(zhèn)痛所給予的規(guī)定也逐步增多[3]。在運用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后,醫(yī)護人員都通過了十分專業(yè)的教育與培訓,全方位地把握了各類更具針對性的鎮(zhèn)痛方式,增強了對于各類鎮(zhèn)痛藥物所具有的認知程度[4-5]?;颊咴趧倓傋≡汉螅t(yī)護人員增強對住院條件與環(huán)境實施管理,能夠給患者給予更為適宜且舒適的治療條件與環(huán)境,加之高效且科學的心理開導與健康宣教,減緩了患者所產生的焦躁感、懼怕感等,讓患者構建了對抗病癥的自信心,同時,還能夠更為信賴及理解醫(yī)護人員,促進各項護理與治療能夠順暢地得到實施[6-7]。另外,疼痛護理管理模式調節(jié)了患者的進食規(guī)劃,增強了患者進食所具有的科學性,多吃各類添精壯骨類食品,少吃過辣、過油的食品,能夠促進骨折位置盡早得到愈合[8-9]。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就是新興的護理方式,其能夠全方位地認知到疼痛感對于手術效果與患者身心健康所引發(fā)的不利影響,從許多個角度開展護理與干預,以最大程度地減緩疼痛感,增強舒適程度,處理了各類常規(guī)護理所引發(fā)的問題。
在該研究中,B組患者在護理后其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低于A組患者(P<0.05);B組患者在護理后其總體滿意率高于A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對于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來說,在運用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后,對比常規(guī)護理而言,能夠得到十分良好且確定的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扎西卓瑪,胡躍萍,付培湘,等.醫(yī)護一體化分層級責任制管理對骨科護理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5):426-428.
[2]? 張楠,張洋.冰黃散外敷護理聯(lián)合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34(1):139-141.
[3]? 李鐵英,王莉茹.在骨科植入型器械滅菌效果監(jiān)測中應用滅菌驗證裝置的護理體會[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6,36(z1):265-266.
[4]? 吳治芳,鄒小春,顏娟.骨科護理人員糖尿病知識掌握程度對糖尿病骨折患者術后感染的影響[J].西部醫(yī)學,2015,27(8):1261-1264.
[5]? 黃鶯,劉長俊,江雪蓮,等.骨科特殊護理預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6):1064-1065.
[6]? 黃天雯,肖萍,張偉玲,等.以等級醫(yī)院評審為契機持續(xù)改進骨科優(yōu)質護理示范病房質量[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7,16(7):59-62.
[7]? 商丹英,賈勤,李璐,等.風險管理模式在骨科術后患者壓瘡護理中的應用有效性探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4):664-666.
[8]? 馮晨希,江恒,袁敏,等.基于循環(huán)質控理念的護理風險管理對骨科住院患者醫(yī)院感染的影響[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23):5497-5499.
[9]? 王春梅,王倩.中西醫(yī)護理結合骨科損傷控制理論在嚴重骨盆骨折患者中的運用[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6,25(7):1454-1456.
(收稿日期: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