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艷
(江西師范大學 音樂系,江西 南昌 330000)
隨著近幾十年來國家快速的發(fā)展,人們在追求經(jīng)濟建設的同時逐漸重視起了文化的建設,而音樂正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提琴有著獨有的特點,風格的高雅性對學生而言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這也導致了高校小提琴科目開展得到非常好的響應。但是就目前國內(nèi)大部分高校的小提琴教學情況而言,小提琴教師的教學方法沒有隨著時代而創(chuàng)新,學生在對小提琴進行學習時沒有意識到學習的目的以及學生的學習基礎(chǔ)不一等,這些都是目前高校小提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是相關(guān)小提琴教育工作者眼前需要去解決的一大問題。所以高校需要立即去提高小提琴的教學質(zhì)量,這對于高校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傳統(tǒng)的小提琴教學理念中,教師過于重視對小提琴技巧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自身對音樂的感受以及自身情感的表達,雖然教師對小提琴技巧的傳授確實非常有利于學生小提琴技能的提升,但是這種提升的效果是沒有靈魂的。音樂是具有靈性的,對音樂的學習需要用心去體會,在體會中領(lǐng)略到音樂的魅力,從而掌握音樂技巧,在小提琴的學習中也一樣,教師需要讓學生用心去感受小提琴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歌曲的靈魂,領(lǐng)略到歌曲中真正的情感,從而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小提琴能夠給他們帶來的歡樂。
1.剛進入高校的大學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個人對小提琴的喜愛而來到小提琴的課堂中來,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的小提琴基礎(chǔ)幾乎為零,只有少部分人是真正的有小提琴基礎(chǔ)的人,大學生正處于成年人的轉(zhuǎn)型期,很多方面都已經(jīng)定型,在沒有基礎(chǔ)的情況下對小提琴的學習會具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對小提琴的學習還需要一定的技巧,對于沒有基礎(chǔ)的學生而言確實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在學習時還需要注入自身的情感,這需要學生勤加練習,只有這樣才能將小提琴學好。
2.高校階段是對大學生進行個人專業(yè)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他們需要學習的課程數(shù)量非常大,大部分學生主要是將學習的重心放在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上,對小提琴的練習往往忽視,缺乏練習對于小提琴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要想學好小提琴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手感,在練習小提琴的過程中要有得心應手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學好小提琴。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該多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在課堂上就讓學生進行小提琴的演奏,同時在講授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聽課認真度與積極性,將小提琴課堂進行得生動活躍,最好是可以創(chuàng)造出教學的情景,讓學生在教學情景中感受到小提琴的魅力,從而置身于情景中,對小提琴真正地產(chǎn)生興趣,學生帶有興趣的學習會讓小提琴課堂變得更加具有效率,從而提高他們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
由于班級中的學生小提琴水平不一,其中有水平高的也有水平低的和中等的。教師可以利用分組的方式讓水平高、低、中等的學生進行一個合理搭配,每個小組都有一部分水平高的和水平低的,由水平高的學生帶動與幫助水平低的學生,然后教師再將教學任務分成幾個小部分并在幾個小組中分配,小組成員一同將教師所布置的任務進行完成,并且小組內(nèi)互相幫助,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小組中解決不了的及時上報給教師,讓教師輔助解答。這樣一來,教師可以有效地減少時間的浪費,對于一些非常基礎(chǔ)的知識就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之間進行掌握,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在發(fā)現(xiàn)有小提琴基礎(chǔ)非常好的學生時,教師應該對他們進行及時的指導,他們對于音樂的了解比較深入,也對小提琴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課堂教學中所傳授的知識可能并不能很好地滿足他們的所求,這時教師可以對他們采取一對一的輔導教學,這種教學是具有針對性的,可以針對學生的個人特點來進行教學,以學生的實際小提琴水平來對他們制定獨特的教學內(nèi)容,并且對于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解答。教師合理地引導學生的小提琴學習,這對有一定小提琴基礎(chǔ)的學生而言是一種很好的突破性學習,這對學生的小提琴水平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高校的小提琴教學必須認清現(xiàn)實,跟上時代進步的腳步,勇于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重視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小提琴的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地熱愛小提琴,從而達到小提琴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