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建軍
專家研究表明:一個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的 4-5倍,才會形成語文能力。在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我們要想培養(yǎng)出高素質(zhì)語文人才,必須樹立大語文教育觀,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拓寬視野,豐富積累,為此,宜興市新芳小學近幾年來嘗試建設語文拓展性課程“小學生閱讀”。我們從“有書讀”“怎樣讀”“讓閱讀成為持續(xù)”三個維度來展開工作,努力探索“學科 +”建設,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有書讀——挖掘書源 多維并聯(lián) 保證時間 自主選擇
學生要進行閱讀的前提條件是要有充足、可供學生挑選的、合適的圖書,有閱讀時間的保證,有適合閱讀的環(huán)境,這樣才能帶學生走入閱讀的世界。為此。我們挖掘書源,多維并聯(lián),保證時間,讓學生自主選擇,從而豐富學生的閱讀生活。(見下圖)
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每學期學校都會拿出一定資金來添置新書,如活水般不斷充實學校圖書資源。結合學校少年宮開展的“綠色書吧”,每星期安排各班學生前往圖書館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圖書,由圖書管理員專門負責做好圖書的借閱和歸還手續(xù)。
充分利用班級讀書角。學校組織班級開展讀書角建設,要求學生自愿帶一本或幾本圖書放至班級讀書角,圖書數(shù)量保證本班至少人手一本。建立班級讀書角管理制度,安排好班級小小圖書管理員,學校對班級圖書管理員進行培訓,從編號到登記逐一指導。另外發(fā)放借閱登記,保證圖書借閱的有序?qū)嵤?,讓好書流通起來?/p>
充分利用學校閱覽點。學校在學生出入頻繁的地點設置學校閱覽點,每星期定時跨年級、不分類地更換圖書。點旁放上簡易的椅子,讓學生在課間隨意拿起本書,沒有硬性的量規(guī)定,沒有老師的限定要求,閑讀書,讀閑書,讀書閑。
充分利用年級閱覽室。學校遵循就近原則,在每個年級中間或旁邊開設了年級閱覽室,添置舒適的桌椅和沙發(fā),張貼我校推薦書目,擺放適合本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籍。各年級閱覽室至少按照書籍數(shù)量比學生數(shù)量為 1:8的比例放置圖書并定期更新和調(diào)換書籍。在共同學習借閱制度的基礎上,學生憑借手中借書證進行自主閱讀和集體借閱。
充分利用家庭小書柜。學校以書香家庭的評比為契機,發(fā)動學生和家長在家建立小書柜。語文老師利用家長會和校信通等方式,鼓勵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添置書柜中的圖書,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并教會孩子適時整理書柜,讓家庭小書柜成為孩子閱讀的另一片凈土。
怎樣讀——立足課堂 多型嘗試 教學相長 讀有所得
關于怎樣讀的實踐,我們立足于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教師層面從研究閱讀課型入手,以簡單有效的課型模式為研究內(nèi)容,建立我校閱讀課可操作性模式;學生層面從閱讀方法入手,遵循從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的原則,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見下表)
教師“導”
好書推薦課。這種課型主要是向?qū)W生推薦、介紹適合特定年段學生閱讀的優(yōu)秀課外讀物,做到有針對性,避免學生的盲目選擇。上課教師精心設計讀物推薦活動,可以是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激起全班探求的濃厚興趣;可以是學生通過閱讀后給大家介紹書中亮點,引起全班閱讀上的共鳴;可以是教師或?qū)W生利用插圖或文字引發(fā)懸念,勾起全班學生閱讀的欲望……這種課型在低、中、高年級都能運用,只不過讀物選擇、激趣方法各異而已。
方法指導課。這種課型主要強調(diào)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關注讀法的指導,有時可以引導學生把課內(nèi)閱讀時所學到的方法,運用于課外閱讀的實際,例如邊讀邊思,或勾劃圈點,或摘章摘句,或?qū)懽x書心得。還可以幫助學生抓住書本最大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閱讀,幫助學生養(yǎng)成習慣,形成能力,最終達到“自能讀書”。不管怎樣,教師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知道拿到書該怎么去讀。通過此種類型的課,學生讀就有了自己的側重點?;蛟S涉及面不多,但至少讀有所得。結合各年級課外閱讀目標,閱讀方法指導課的教學各有側重。通過研究,我們也進一步明確閱讀方法指導課其基本流程為“明確書籍類型——講解閱讀方法——學生自主嘗試——練習鞏固拓展”。
讀書匯報課。這種課型要求學生在已經(jīng)閱讀的基礎上展開,重點匯報課外閱讀中的感受與收獲。學生可以闡發(fā)議論的點有很多,可以說說自己讀完的感想,可以說說其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說說留給自己印象深刻的畫面和句段,可以說說寫法上有沒有可以值得借鑒的地方……這樣不僅有利于鞏固和提高閱讀效果,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說寫能力,還有利于相互啟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賞析、得失寸心知的效果。匯報課形式可以有:讀讀說說,給大家說說自己讀過的書;讀讀評評,評論自己讀過書的可取或不贊同之處;想想演演,豐富讀的反饋形式,利用肢體、道具等再現(xiàn)所讀內(nèi)容;寫寫說說,將讀書感受變成讀后感的形式記錄,再和大家進行交流。
學生讀
小學生年齡小,對真善美作品的選擇往往帶有盲目性,為了防止“誤食”“偏食”,我們重點從課內(nèi)延伸、學校推薦和自身興趣三條途徑入手,教會學生如何選擇圖書、如何閱讀的方法。
課內(nèi)延伸法。由課文內(nèi)容學習去引導學生選讀相關聯(lián)書籍,不僅可以鞏固學習內(nèi)容,而且更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欲望。低年級閱讀《伊索寓言》,中年級《三國演義》,高年級《西游記》等都可遵循此法。
推薦擇書法。根據(jù)《課程標準》及上級教育部門有關要求,結合我校幾年來的實踐嘗試,根據(jù)各個年級段制定出我校的必讀書目和推薦書目,通過閱覽室張貼、成長手冊印刷和校信通、微信公眾號發(fā)送等多中方式,讓學生對照學校推薦表自由選擇。
興趣擇書法。一般來說,小學生最喜歡讀內(nèi)容曲折有趣的,教給低年級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有插圖的對話或故事,繪本也可以;中高年級選擇傳記類、校園小說等題材進行閱讀。
“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科學的讀書方法,養(yǎng)成習慣,形成能力,最終達到自能讀書從而培養(yǎng)自己健康積極的閱讀觀,告別暴力無聊的圖書,利用有限的讀書時間豐盈自己的童年。
眼讀法。顧名思義,讀書以眼到為主。對淺顯易懂和價值不高的書籍采用瀏覽法,大致了解主要內(nèi)容;為達到某個閱讀目的,例如,尋求問題答案采用速讀法,“一目十行”就是這個效果;對于自己喜歡的句段或揭示中心的深刻句子,采用多讀法,在反復讀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美。
動筆法。圈點勾畫,給閱讀內(nèi)容做做批注;將名言警句和精彩片段寫在卡片上,便于記憶和積累;完成學校的閱讀成長手冊,記錄自己的閱讀歷程;通過續(xù)寫、擴寫、改寫和寫讀后感等方式,輻射自己的閱讀思緒。
朗讀法。學生可以將書中優(yōu)美或深刻的句段,通過自己的感悟滲透,用朗讀的方式呈現(xiàn),就對自己的所讀內(nèi)容進行了一次再加工。
交流法。給大家講解書中的內(nèi)容和特點,交流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的問題和所得,分享自己在閱讀中的只言片語,
展示法。通過讀后感和表演等多種形式的展示,把自己閱讀成果概括化、形象化,真正做到讀后有收獲。
讓閱讀成為持續(xù)——梯狀閱讀區(qū)別對待創(chuàng)新形式滋養(yǎng)底蘊
我們始終認為課外閱讀需要一貫相承,不能把低、中、高年級的閱讀分開或割裂來看。由此我們創(chuàng)立“梯狀閱讀”模式,就是根據(jù)學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點,區(qū)別于各個年級段課外閱讀的層次要求,從宏觀上建立一個可持續(xù)的閱讀模式。根據(jù)我校實際,我們將低梯級定為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中梯級為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和訓練,高梯級定為對課外文本的深入閱讀。這個梯級閱讀模式呈螺旋狀提升,高梯級必須以低梯級為基礎,但同時又兼納低梯級,似無形的梯架循序漸進,讓孩子能領略到一路的書香。
低年級親子閱讀。我們通過親子閱讀讓低年級孩子提高識字量,為孩子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孩子的學習上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每年在低年級通過問卷調(diào)查——啟動儀式——推薦閱讀——堅持閱讀——評價表彰等程序,以教師講座輔導、家長交流活動和學生口語交際等形式加以輔助并線進行,以學生“閱讀存折”的方式激勵學生堅持閱讀,以學校開展的講故事等活動形式促進學生閱讀,以“小書童”“小書王”“小書圣”和“書香家庭”的評選進行對親子閱讀的評價。低年級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和習慣的培養(yǎng)為中高年級的閱讀行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年級方法指導。中年級學生迫切需要學會基本閱讀方法來提高閱讀效果,提高自主閱讀的能力。我們主要采用課內(nèi)滲透和課外延伸的方式來實現(xiàn)。教師將上述表中閱讀方法滲透到日常的語文教學,指導學生將語文課內(nèi)習得的讀書方法和經(jīng)驗遷移運用于課外閱讀,使方法經(jīng)學生的熟練操作躍升為閱讀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中年級以積累摘抄為主線,設計出我校初級的閱讀筆記,隨著實際情況的變化、問題的產(chǎn)生和學生的需要,逐漸將基礎版做了升級,演變成現(xiàn)在的閱讀成長手冊,增加了序言、讀書名言、推薦書目、讀書計劃、讀書成果和閱讀榮譽,將整個閱讀摘抄納入系統(tǒng)化,讓學生如行為成長手冊般支持閱讀可持續(xù)成長。
高年級深度閱讀。高年級學生在已養(yǎng)成的閱讀興趣和掌握基本閱讀方法的基礎上,要向讀書量和讀書深度進發(fā)。學校主要從“深入閱讀”入手進行研究。“深入閱讀”又稱“七彩閱讀”,在閱讀的書籍中插入七種顏色的紙,幫助學生在閱讀時完成摘抄積累、賞析感悟、發(fā)表真情、好書推薦等一系列思考實踐過程,一定比例的彩紙粘貼起來置于目錄之前,儼然成為了一本書配套的七彩小書,跟隨圖書漂流的腳步,陪伴更多同學分享、完善和積累。(見下圖)
“梯狀閱讀”,讓讀書走進孩子們的學習、生活,讓孩子們展示了自己的讀書成果。通過扎實有效地開展各項閱讀實踐體驗活動,不但提升了全體師生的內(nèi)涵,營造了濃郁的書香氛圍,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滋養(yǎng)了師生的文化底蘊。
收獲成果
學生
閱讀量明顯提高。經(jīng)過幾年的探索實踐,以 2017上半年低年級親子閱讀為例,從下表可以看出,學生在閱讀量上遠遠超出了規(guī)定的字數(shù)。(見附表)
閱讀習慣初步養(yǎng)成。我們以全校 2013年與 2017年學生課外閱讀閱讀狀況進行了比較,發(fā)現(xiàn)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提高了,大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每天堅持閱讀半小時以上的學生由原來的 17%上升到了74.58%,閱讀時間有了保證。據(jù)統(tǒng)計學生在 2016學年第二學期 4個月的時間里,個人閱讀冊數(shù)達 20本的學生達6.25%,達 10冊以上的有 42.5%,最少的學生也達到了學期內(nèi)看書 5本以上。學生看書的面更廣了,原來很多孩子的閱讀以卡通漫畫類為主,經(jīng)過引導已經(jīng)有很多孩子將目光關注到了閱讀經(jīng)典故事及各類有益的圖書上來。
閱讀能力得到增強。研究初期,我們??吹竭@樣一種現(xiàn)象:學生拿到了一本書,沒翻幾頁便換一本,有的文章學生并不是不喜歡,只是他還沒看到自己喜歡的情節(jié)就已舍棄了。自從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后,學生基本上學會了用瀏覽、品讀等方法來找自己喜歡的篇章來讀,不至于一本一本地換,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在 2017年4月份問卷中,關于學生閱讀方法掌握的數(shù)量也在遞增,從原來的 38.33%上升到了 50.42%。學生閱讀能力自評得到提高的比例也從 30%上升到了55%。
閱讀成果逐步顯示。在校內(nèi)舉行的各類比賽中出現(xiàn)了一批讀書小明星、講故事能手和寫作小能手,他們通過閱讀獲得一定成績,建立了學習上的信心。學生寫作文時詞語匱乏單調(diào)的現(xiàn)象有了適當改觀,每年學校都刊出一本以學生讀后感為主題的《小浪花拾貝》,經(jīng)常有文章在各類報刊上發(fā)表。不斷的積累促進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在學校承辦的各級各類公開課中,學生回答問題的質(zhì)量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家長
通過學校的倡議和學生的行動,閱讀活動得到了家長的廣泛認同,贏得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原來家長們擔心讀課外書會影響孩子學習的觀念也在改變,從開始的不贊同,轉(zhuǎn)變?yōu)橹С?、重視孩子閱讀,轉(zhuǎn)變率上升幅度達45.42%。在全民閱讀的大背景下,許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個個自覺為孩子建立起了家庭圖書柜,從支持讀到一起讀,也在慢慢加入閱讀的行列。
教師
為了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需要率先垂范做一個愛讀書的人。每位教師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教育名著,和學生一起看學生愛看的書。除了閱讀吸收,老師們還積極摘錄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將理論運用于實際,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學校利用青年教師研修班為每個老師購買圖書,利用“師說講堂”進行讀書交流,激發(fā)全校教師愛讀書、樂讀書的熱情,激勵教師多讀書、多思考,真正做學思并行的幸福教師。在自身閱讀和學校環(huán)境熏陶下,我?,F(xiàn)有11位宜興市級以上骨干教師。
我校秉承“為每一個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對語文課外閱讀進行“學科 +”的實踐和探索,重視經(jīng)典文化的傳承,引領經(jīng)典活動的開展,編訂和完善校本教材《經(jīng)典誦讀》;為重視閱讀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設計了六年一貫制的《學生閱讀成長手冊》;重視和我校校園文化特色相結合,提煉出了以“上 .進”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向著學生大語文觀素質(zhì)培養(yǎng)的宏觀計劃,向著積淀校園文化的內(nèi)在動力,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都在潛移默化地發(fā)生著變化。
(江蘇省宜興市新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