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潔
071000保定市第一中心醫(yī)院東院麻醉科,河北保定
外科手術屬于一種侵襲性的治療方式,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應激反應,主要表現(xiàn)在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1]。非全麻手術患者因麻醉范圍較小,意識清醒,對于手術操作產生的心理應激反應相對更強,手術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不良心理狀態(tài),影響手術的進行與治療的效果[2]。本次研究對非全麻患者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與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與舒適度,報告以下。
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實行非全身麻醉手術的患者84 例,根據(jù)入院時間先后分為兩組各42 例。對照組男25例,女17 例;年齡22~58 歲,平均(42.16±3.55)歲。試驗組男23 例,女19例;年齡23~60 歲,平均(43.22±3.6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方法:(1)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方式,如手術體位指導、手術室環(huán)境介紹、生命體征監(jiān)測等。(2)試驗組則采用優(yōu)質護理干預:①術前護理[3]:術前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并根據(jù)實驗室檢查結合患者的體重等資料調整患者身體狀況,使其保持最佳生理狀態(tài)。同時需注意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手術方式以及手術醫(yī)師的專業(yè)性,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還可通過聽音樂、看電視等方式放松患者心情,避免因情緒起伏過大引起血壓、心率等體征的變化。②術中護理:調節(jié)手術室內溫度、濕度。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及布局,與患者聊天,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患者進入陌生環(huán)境的緊張感,并有意識地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指導患者配合進行常規(guī)術前準備,鼓勵并安慰患者,減輕患者的恐懼和焦慮感。在輸液時可采用加熱裝置,維持患者體溫,提高患者舒適度,預防術后發(fā)生低體溫性高熱。手術中護理人員積極配合醫(yī)師進行輔助工作,加快手術進程,以免手術時間過長加重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應激反應。③術后護理:術后告知患者手術非常成功,并將其送回病房,囑咐家屬多與患者交流并指導相關的注意事項。密切監(jiān)測患者各項體征,直至體征達到正常數(shù)值。術后5 d內定時進行回訪,了解患者恢復情況。
表1 兩組SAS與SDS評分比較(±s,分)
觀察指標:以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評估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總分100 分,得分與焦慮、抑郁程度呈正比[4]。用簡化舒適量表(GCQ)評估比較患者的舒適度,總分120 分,得分與舒適度呈正比[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的比較:兩組護理前焦慮和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護理后焦慮與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2 兩組GCQ得分的比較(±s,分)
表2 兩組GCQ得分的比較(±s,分)
組別 n 心理 生理 環(huán)境 社會 總分對照組 42 27.98±3.17 11.52±2.19 18.13±2.56 26.83±2.84 86.65±12.58試驗組 42 34.82±3.21 15.64±2.25 22.75±2.61 32.92±2.77 106.13±13.14 t 4.12 3.59 3.44 4.10 2.95 P<0.05 <0.05 <0.05 <0.05 <0.05
兩組GCQ得分比較:試驗組GCQ各領域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在外科手術中,患者對于手術所產生的應激反應影響著手術的安全性和治療的效果,在患者意識清醒的情況下,其心理應激反應尤其顯著,情緒起伏易導致血壓和心率變化,影響手術效果,增加手術風險。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對于降低患者心理應激反應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采用優(yōu)質、高效的護理方式可幫助患者調整心態(tài),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治療,有效降低患者的應激反應,保證手術效果。
有國內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對非全身麻醉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有效調節(jié)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護理后患者的SAS 和SDS 評分均得到顯著降低,在生理、心理、精神等各方面的舒適度也明顯提升。此結論與本次研究結果相符。本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理后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試驗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更佳。可見護理干預對于非全身麻醉患者的不良情緒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可有效減少患者的手術應激反應。優(yōu)質護理干預以患者為中心開展護理工作,在手術全程給予整體性的護理干預,通過術前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生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可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不良情況,并進行調節(jié),可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心情,使患者以最佳狀態(tài)進行手術,提高其主觀能動性。本次研究中,試驗組患者各維度的GCQ 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試驗組患者的舒適度相對更高。護理人員在術中積極與患者交流并給予健康教育與心理疏導,可增加患者對于疾病的了解,同時可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放松心情,增加患者的配合度,而調節(jié)室內溫濕度,可確?;颊咛幱谝环N令人舒適的環(huán)境中,結合調整輸液溫度等細節(jié)舒適護理,可有效減少手術對于患者的刺激,使其獲得更為舒適的護理體驗,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情緒。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對于改善非全身麻醉手術患者的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的效果顯著,可調節(jié)患者的心理和行為,幫助患者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以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治療,可有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和病情改善,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