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婷
【摘 要】目的:探究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診胸痛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4例急診胸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按急診常規(guī)流程接診胸痛患者,觀察組采取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比兩組救治效率及成功率。結果:觀察組建立靜脈通道時間(4.36±1.03min)、急診救治時間(18.68±5.05min)和住院時間(18.12±3.06d)均顯著少于對照組(6.58±1.79min、23.04±4.96min、21.66±4.16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均救治成功(100.00%),對照組患者救治成功率為96.85%(31/32),兩組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8.33%)顯著低于對照組(31.2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診胸痛患者采用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診護理效率,降低外科治療患者術后并發(fā)癥風險,有助于提升急診護理質量。
【關鍵詞】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急性胸痛患者;搶救效果;成功率
胸痛是多種危重癥的重要臨床癥狀,其中以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及心絞痛等疾病較為常見,另外肺梗塞等高死亡率疾病也有胸痛表現,必須高度重視該類患者急診救治,以提高其臨床救治成功率。急診護理對患者救治效果影響較大,因而必須探索一套可靠的胸痛患者急診護理流程,為此本院總結了一套針對性的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4例急診胸痛患者,對比分析了該流程實施方法與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4例急診胸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兩組患者均以胸痛為主要癥狀急診入院,無院前死亡者。對照組中,男19例,女13例,年齡32-76歲,平均(54.13±22.03)歲。觀察組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33~75歲,平均(54.02±21.0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急診常規(guī)流程接診胸痛患者,包括入院檢查、建立靜脈通道、支持性治療護理、轉診至其他科室等;觀察組采取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具體措施如下:
1.2.1 建立胸痛急診護理程序
總結胸痛患者的臨床特征、急診治療需求、常見危險因素、護理支持需求等信息,確定胸痛患者基本的急診護理程序。同時,對急診護理人員進行胸痛常見病因的護理培訓,保證護理人員具備良好的鑒別胸痛、護理能力。
1.2.2 分工合作
接診患者后,護理人員分工合作,立即給予吸氧、建立靜脈通道、心電監(jiān)測等處理,按醫(yī)囑迅速給予患兒相關治療藥物,盡快控制病情;同時一組護理人員幫助患者進行家屬安排工作,了解患者病史、治療史,指導其辦理出院手續(xù)。對于存在介入治療指征患者,一組護理人員按醫(yī)囑要求進行術前凝血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等,配合患者盡快完成檢查,盡快獲得檢查結果,從而為手術方案制定提供參考依據;另一組護理人員,耐心向患者和家屬說明神經介入治療的機制、治療效果和安全性,糾正其錯誤認知,指導其積極配合完成術前準備。
1.2.3 快速接診與處理
院前與院內緊密連接,及時將患者傳達至院內,提前做好救治準備,開辟綠色通道,準備好基礎救治器械、藥物、檢查設備,必要時通知影像學檢查科室、介入治療科室等相關科室,提前做好接診準備。建靜脈通道后,協(xié)助醫(yī)師進行除顫等急救處理,密切觀察心電監(jiān)護指標,根據醫(yī)師醫(yī)囑,迅速通知后續(xù)治療科室做好相關接診準備。留置觀察的胸痛患者,也需密切監(jiān)測,做好相關急救措施,謹防其病情突然加重。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患者救治成功率,同時統(tǒng)計兩組患者建立靜脈通道時間、急診救治時間和住院時間。急救效果監(jiān)測,統(tǒng)計兩組患者急救效果,對比兩組急救成功率。急救成功率標準為:生命體征穩(wěn)定,臨床癥狀改善。同時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方式,并統(tǒng)計外科治療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P<0.05認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搶救、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建立靜脈通道時間、急診救治時間和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急救成功率及術后并發(fā)癥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均救治成功(100.00%),對照組患者救治成功率為96.85%,兩組差異不顯著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內科治療和外科治療比例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胸痛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等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的重要臨床表現,該類患者急診處理要求極高,必須迅速施治,避免延誤搶救時機,從而影響患者預后。急診胸痛患者的急診救治護理要求高,且措施復雜,需要護理人員具備良好的職業(yè)技能,可快速、準確的識別患者異常,并采取對應的護理干預,同時協(xié)助醫(yī)師做好相關治療準備。為進一步提高該類患者急診護理效率與效果,本次研究總結了一套胸痛患者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臨床實踐研究發(fā)現,觀察組建立靜脈通道時間(4.36±1.03min)、急診救治時間(18.68±5.05min)和住院時間(18.12±3.06d)均顯著少于對照組(6.58±1.79min、23.04±4.96min、21.66±4.16d),但觀察組患者均救治成功(100.00%),對照組患者救治成功率為96.85%(31/32),兩組差異不顯著p>0.05,可知該護理模式在保證護理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護理效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進一步追蹤患者預后顯示,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8.33%)顯著低于對照組(31.25%),該急診護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后期治療并發(fā)癥風險,應用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急診胸痛患者采用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診護理效率,降低外科治療患者術后并發(fā)癥風險,有助于提升急診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謝群芳,黃丹,黃麗.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診胸痛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9,10(09):84-85.
[2]楊俊.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搶救中的應用及搶救成功率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09):10-11.
[3]朱莉,龔黎琳,儂宇琴.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9,48(06):750-752.
[4]馬蕾,余梅,劉萍,閆敏,等.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