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琴
(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蘇州大學附屬張家港醫(yī)院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急性心肌梗主要采取心臟介入手術治療,即患者通過經皮冠狀脈介入治療方式,促進梗死血管血運重建,此種治療方法的應用,還可以實現梗死區(qū)內心肌挽救[1]。對此,急性心肌?;颊吲R床治療后,患者心功能隨之得到明顯改善,有助于減少病死率,為了提高患者手術治療效果,還需要展開圍手術期護理干預,通過護理方法的應用,保證患者積極參與整個手術過程。本文選取52例急性心肌梗心臟介入手術治療患者,詳細如下。
選取2014年-2016年急性心肌?;颊?2例,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26例。全部患者均通過心電圖和臨床癥狀等確診,且符合心臟介入手術治療標準,且知曉本文研究內容,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齡介于38~77歲,平均年齡(57.5±19.5)歲。對照組、實驗組患者進行資料比較,其差異無意義(P>0.05)。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即患者送至病房內,由護理人員創(chuàng)建靜脈通路,通過中心吸氧和壓力監(jiān)測的連接,強化心電監(jiān)護等常規(guī)護理。而實驗組患者則是以圍手術期護理為主,具體護理方法包括:(1)術前準備,告知患者和家屬疾病知識內容,講解手術方法和注意事項等,消除患者不良情緒。術前進行皮膚準備,通過碘過敏實驗,全面展開心電監(jiān)護和超聲檢查等。加強導管物品準備,如導絲和導管能等,做好手術器械和藥品檢查等準備工作[2]。(2)術中配合,在患者送至手術室內,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創(chuàng)建靜脈通路,對吸氧壓力裝置等進行連接,施行心電監(jiān)護。整個手術過程,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變化,如血壓和心律變化等,如果心率每分鐘50次以下,以靜脈推注的方式予以阿托品,劑量0.5~1毫克?;颊咝膭舆^緩,造影前應進行起搏器的設置,如果出現室顫,需及時進行除顫處理[3]。(3)術后護理,按照流程進行交接班相關工作,觀察患者呼吸和體溫等指標,判斷患者肢體感覺和顏色變化等,監(jiān)測患者是否發(fā)生室顫等不良反應。術后向患者進行鹽酸替羅非班注射液的滴注,觀察患者血尿與鼻出血等并發(fā)癥?;颊吲P床休息后,根據病情變化進行相關康復鍛煉。
以問卷調查方式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了解,同時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和并發(fā)癥。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分別護理后,實驗組護理滿意度96.1%,手術成功率100%,并發(fā)癥3.8%,對照組護理滿意度61.5%,手術成功率76.9%,并發(fā)癥26.9%,患者均未出現嚴重并發(fā)癥,經過對癥治療癥狀逐漸好轉。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預后效果對比[n(%)]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心血管疾病類型,呈現較高發(fā)病率與病死率,在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心臟介入治療效果比較理想,為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確保手術具有較高治療效果,需要加大手術配合力度,對護理方法進行不斷優(yōu)化,即護理人員需要具備較強專業(yè)技術,同時還應擁有一定責任心[4]。結合本文研究數據顯示,患者心臟介入治療中,采取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提高預后效果,保證患者積極參與臨床治療中,和對照組的常規(guī)護理相比較,實驗組各項數據比較理想,與其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為保證急性心肌?;颊咝呐K介入治療的有序進行,提高患者配合度,需要將圍手術期護理應用其中,通過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干預的方式,全面提升其護理效果,保證患者臨床療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