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金梅
(河南省夏邑縣第二人民醫(yī)院 呼吸內科,河南 商丘 476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一般臨床癥狀有:慢性咳嗽、胸悶和喘息、咳痰、氣短或呼吸困難等,頻繁發(fā)作患者嚴重的可導致呼吸衰竭和肺源性心臟?。ǚ涡牟。瑢颊叩纳】导鞍踩珟磔^大危害[1]。有研究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致死率位居所有死因的第四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嚴重的呼吸衰竭[2]。目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規(guī)臨床治療方法雖有多種,但因患者體質不同,受藥物吸收率差異及治療存在的依從性等影響,導致其治療難上加難。一般臨床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采用支氣管擴張、呼吸興奮劑及抗菌類藥物,雖可一定程度上治療抑制氣道水腫及炎癥情況的發(fā)生,但對機體肺功能的改善并不理想[3]。本研究布地奈德聯(lián)合特布他林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5 年3 月至2018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30 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65 例。觀察組男30 例,女35 例;年齡50~78 歲,平均(62.12±3.12)歲,病程2~10 年,平均(5.78±3.2)年。對照組男33 例,女32 例;年齡 53~79 歲,平均 (65.35±2.15) 歲,病程3~11 年,平均(6.01±4.12)年。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本研究已獲院內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與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 年修訂版)》診斷標準相符合[4];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具有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或感染性疾病、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心血管疾病、藥物過敏、近期應用過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等患者。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低流量吸氧、應用平喘及興奮呼吸中樞藥物、保持電解質平衡、止咳、戒煙酒等。對照組應用特布他林(上海旭東海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70175)霧化吸入,15~20 min/次,2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布地奈德(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552)霧化吸入,2 噴/次,64 μg/噴,2 次/d。14 d 為一療程,持續(xù)治療兩療程(28 d)。
分析比較治療前、28 d 后應用肺功能儀檢測肺功能指標:最大呼氣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 1 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同時通過血氣分析儀檢測血氣分析指標: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和動脈血氧分壓(PaO2)。觀察兩組不良反應:腹脹、惡心、皮膚瘙癢、耳鳴、病情加重等。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28 d 后,觀察組的PEF、FEV1 和FVC 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28 d 后,觀察組的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且PaO2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shù)65 65 FEV1/L治療前11.25±1.21 11.58±1.43 1.420 0.158治療后2.45±0.53 3.04±0.44 6.905 0.000 FVC/L治療前1.11±1.02 1.01±1.05 0.551 0.583治療后2.42±1.15 3.26±1.06 4.330 0.000 PEF/(L/min)治療前77.68±6.12 78.14±3.89 0.511 0.610治療后52.34±7.38 64.32±8.01 8.868 0.000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kPa)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kPa)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shù)65 65 PaCO2治療前9.63±1.22 9.35±1.46 1.187 0.238治療后8.35±1.34 6.68±1.23 7.402 0.000 PaO2治療前7.15±1.05 7.43±1.35 1.320 0.189治療后8.84±1.65 9.47±1.33 2.397 0.018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致殘率致死率高、病因復雜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特點,其主要受有害氣體和空氣中有害顆粒的互相作用影響,導致患者肺泡壁不斷受到損害,造成機體氣道牽引支持作用逐漸減弱甚至消失,最終導致患者肺部組織膨脹過度[5]。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很多,一般與吸煙、空氣污染、呼吸道感染、自身缺乏鍛煉、免疫力低下等有關,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發(fā)病率普遍較高[6]。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28 d 后,觀察組的 PEF、FEV1 和 FVC 及 PaO2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兩組不良反應未見明顯差異,表明應用布地奈德聯(lián)合特布他林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氣指標的改善效果較好,且安全性較高。分析原因在于布地奈德屬于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是一種常用的治療哮喘的藥物,其通過黏膜吸收,藥物進入機體后可直接與靶器官接觸,明顯改善細胞膜的穩(wěn)定性,且可有效抑制支氣管收縮物質的合成和釋放,從而減輕平滑肌的收縮反應[7]。與其他糖皮質激素的不同之處在于,布地奈德不含鹵素,在肺部組織中能很大程度上起到抗感染、抗菌的功效,減輕對患者免疫系統(tǒng)的傷害。特布他林是β2 受體激動劑,屬于支氣管擴張劑,對患者心臟不良反應較小,能夠明顯增強氣管擴張能力,減輕水腫癥狀,改善氣道平滑肌的舒張情況,促進機體呼吸通暢[8]。
綜上所述,布地奈德聯(lián)合特布他林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維持呼吸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調節(jié)血氣指標,抑制病情惡化,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