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繼幫,李學廣,鄭利會
(河南省濮陽市婦幼保健院 超聲科,河南 濮陽 457000)
新生兒肺部疾病是臨床兒科常見病癥,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該病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情進展快等特點,且發(fā)病早期無典型癥狀,故尋求一種高效的診斷方式對臨床早期診治具有重要意義[1]。目前影像學檢查是臨床診斷該疾病的常用方式,既往多采用X 線、CT 等方式診斷,但反復的檢查可給新生兒帶來一定的輻射,影響其生長發(fā)育[2-3]。而超聲檢查憑借操作簡便、無輻射等特點,成為臨床首選的診斷方式,且近年來隨著醫(yī)療設備不斷的完善,超聲技術不斷提升,彩超和超聲彈性成像技術逐漸應用于肺部疾病診斷中,可從多角度、多方面顯示病變組織,為臨床診斷疾病提供更多依據(jù),在疾病診斷中占據(jù)重要位置[4]。鑒于此,本研究將進一步探求超聲彈性成像及彩超在新生兒肺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旨在為臨床診斷疾病提供依據(jù)及方法,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6 年 3 月至 2018 年 2 月收治的50 例肺部疾病新生兒納入試驗組,選取同期住院部非肺部疾病的50 例新生兒納入對照組。對照組中男 26 例,女 24 例;胎齡 26~45 周,平均(34.98±3.45)周;剖宮產(chǎn)23 例,自然分娩27 例。試驗組中男24 例,女26 例;胎齡27~46 周,平均(35.12±4.01)周;剖宮產(chǎn)25 例,自然分娩25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院醫(yī)學倫理會審核批準。
1.2.1 納入標準 新生兒家屬知情研究目的,簽署知情同意書;無先天性腎、心、肝功能疾病;無其他惡性腫瘤疾??;耐受彩超及超聲彈性成像檢查。
1.2.2 排除標準 易過敏體質(zhì);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家屬參與積極性不高者。
兩組新生兒均行彩超及超聲彈性成像檢查:選用法國聲科公司生產(chǎn)的Supersonic 聲藍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4~15 MHz。檢查時,受檢者呈平臥位,以腋后線、腋前線、鎖骨中線為界,將肺臟分為前、后、側(cè)三個區(qū)域,對各個區(qū)域進行橫向、縱向掃描,掃描時探頭垂直于肋骨。選擇胸膜線下方區(qū)域進行二維超聲及超聲彈性成像取樣,聲科超聲機采用SWE 模式,選取感興趣區(qū)域,隨著呼吸運動,在剪切波信號無缺損時選取無其他偽影影響的無肋骨后方聲影。
①記錄兩組超聲影像學特征,超聲影像學變化包括:A 線、肺滑、胸膜線、B 線、肺泡-間質(zhì)綜合征、白肺、彗星尾征、肺點等情況。②比較兩組超聲彈性成像結(jié)果,包括:平均彈性值、最小彈性值、最大彈性值等。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肺組織正常新生兒超聲:①胸膜線。由臟層胸膜表層所形成的一條光滑規(guī)則的高回聲線,位于上、下兩肋骨間,正常情況下寬度<0.5 mm。②低回聲。③A 線。由于肺界面與胸膜間存在聲阻抗,在超聲聲波傳導后,可在肺間與探頭出現(xiàn)振鈴偽像,正常在胸模線下方,可出現(xiàn)多條與其平行且間距相等的線狀高回聲。④肺滑。臟壁層胸膜隨著呼吸運動在胸模線處向水平方向產(chǎn)生的滑動,正常情況下,運動絕對而清晰。⑤M 型超聲可見肺組織呈沙灘征,即胸膜線下方呈細密顆粒狀回聲,上方可見呈強回聲水平線狀偽影。
肺部疾病新生兒超聲:試驗組50 例患有肺部疾病新生兒中,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6 例、濕肺 20 例、肺炎24 例。①新生兒RDS。肺部呈高回聲;胸模線消失,或胸模線增厚、模糊;A 線消失;肺滑不明顯;肺泡-間質(zhì)綜合征:肺內(nèi)有較多液體滲出,肺野內(nèi)彌漫性分布B 線(超聲波遇到肺泡氣液界面產(chǎn)生的偽像);彩色多普勒超聲可見病變部位無血流信號。②濕肺。胸膜線模糊;肺滑減弱;A 線消失;可見肺點,即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的交接點;B 線增多呈“瀑布征”;局部可見彗星尾征,即肺部氣水比例失調(diào),超聲波在肺液面產(chǎn)生的反射所形成。③肺炎。肺內(nèi)回聲不均勻;A 線消失或減少;肺滑消失或減弱;B 線增多;2 例患兒邊緣可見大面積不規(guī)則肺實變,彩色多普勒超聲可見病變區(qū)域有條狀血流信號。
試驗組平均彈性值、最小彈性值、最大彈性值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彈性值相比 (,kPa)
表1 兩組彈性值相比 (,kPa)
組別對照組試驗組t值P值例數(shù)50 50平均彈性值10.51±3.58 23.15±6.31 12.320 0.000最小彈性值5.82±3.65 11.56±5.27 6.331 0.000最大彈性值17.93±3.62 36.75±9.85 12.681 0.000
經(jīng)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新生兒肺部疾病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早期診斷并予以規(guī)范治療是降低該病死亡率的關鍵。既往臨床主要依靠新生兒臨床表現(xiàn)、X 線、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等方式來診斷疾病,但多數(shù)新生兒無法移出監(jiān)護室,且受其自主活動、體位等因素限制,從而影響床旁攝片的質(zhì)量,進而降低疾病檢出率[5];此外,X 線還具有一定的輻射性,反復的檢查可增大輻射危險,給新生兒造成不良影響。近年來,隨著臨床醫(yī)學不斷的探求,發(fā)現(xiàn)超聲在疾病診斷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同時可避免X 線帶來的輻射危害性,彌補CT、X 線無法移動的缺點,成為臨床診斷肺部疾病的首選方式[6-7]。
新生兒RDS 主要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質(zhì)缺乏,導致肺泡表面張力增高,肺泡逐漸的萎縮,進而引起二氧化碳潴留、肺缺氧、肺水腫等。多發(fā)生在出生后4~12 h,臨床多表現(xiàn)為呻吟、吸氣性三凹征、呼吸困難、面色改變等。臨床超聲下可見胸模線模糊或消失,肺滑減少,A 線消失,肺部呈高回聲,肺野內(nèi)彌漫性分布B 線,彩色多普勒超聲見病變部位無明顯血流信號[8]。濕肺屬于一種暫時性呼吸功能不全疾病,主要因新生兒肺淋巴液引流不足及肺臟內(nèi)液體增加所致,新生兒在出現(xiàn)1 d 內(nèi)伴有肺內(nèi)肺泡轉(zhuǎn)運能力異常,從而引起呼吸困難[9-10]。超聲下可見肺點,胸膜線模糊,肺滑減弱,A 線消失,B 線增多呈“瀑布征”,局部可見“彗星尾征”,彩色超聲下未見血流信號。肺炎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肺部炎癥,臨床多表現(xiàn)為不用程度的咳嗽、缺氧等,超聲下可見肺內(nèi)回聲不均勻,A 線消失或減少,肺滑消失或減弱,B 線增多,且部分患兒可見大面積不規(guī)則肺實變,彩色多普勒超聲可見病變區(qū)域有條狀血流信號[11-12]。超聲彈性成像主要通過在正常肺和病變肺中彈性成像的彈性值差異不同來判斷肺部病變。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平均彈性值、最小彈性值、最大彈性值均較對照組高,由此可見,剪切波彈性成像中獲取的肺部瞬時圖像,對病變肺組織具有一定的輔助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超聲彈性成像及彩超在新生兒肺部疾病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聯(lián)合檢測可清晰地顯示肺部病變,提升新生兒肺部疾病檢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