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燕,閻曉宇
[1.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超聲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2.河南省平頂山市解放軍第九八九醫(yī)院(原第一五二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atherosclerosis cerebral infarction,ASCI)是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導致腦動脈狹窄、閉塞,引起腦供血不足,局部腦組織因缺氧缺血而發(fā)生壞死[1]。ASCI 主要表現(xiàn)為失語、偏癱等癥狀,降低患者生命質量。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與頸部血管超聲(carotid ultrasound, CUS)是臨床診斷ASCI 的常用方式,均具有無創(chuàng)、操作簡便等特點,CDFI 可觀察動脈血流狀況,而CUS可評估動脈狹窄程度、斑塊性質、血流動力學等,可用于動脈狹窄檢查。本研究以本院ASCI 患者為研究對象,行CDFI、CUS 檢查,探討CDFI 聯(lián)合CUS 診斷對ASCI 患者診斷效能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9 月本院 52 例ASCI 患者為觀察組,經(jīng)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檢查確診,男 29 例,女 23 例;年齡 52~73 歲,平均(62.46±4.75)歲;后循環(huán)梗死21 例,前循環(huán)梗死31 例;腔隙性腦梗死22 例,腦栓塞16 例,腦血栓形成14 例。對照組男30 例,女22 例;年齡53~72 歲,平均(62.67±4.42)歲。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CDFI 取平臥位,頭部偏向健側,探頭放在顳窗部位,顯示顱腦橫斷面,調整探頭方向,獲取彩色多普勒血流圖,選擇感興趣區(qū),調整頻譜多普勒取樣角度、取樣容積,探查大腦中動脈,記錄舒張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Vd)、收縮期血流速度峰值(systolic maximum velocity,Vs)。
1.2.2 CUS 取平臥位,下頜抬高,露出頸前部,頭部偏向健側,探頭放在頸根部,多切面掃描頸內動脈、頸總動脈,探查頸動脈血管形態(tài)、結構、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粥樣硬化斑塊情況,記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頸動脈收縮期內徑(systolic diameter,Ds)。
①對比兩組Vd、Vs、cIMT、Ds 水平;②CDFI、CUS 單獨檢查及聯(lián)合檢查ASCI 患者的診斷結果;③CDFI、CUS 單獨檢查及聯(lián)合檢查ASCI 患者的診斷效能。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Vd、Vs、cIMT、Ds 水平)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敏感度、準確度、特異度)以百分率(%)表示,兩兩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Vd、Vs 水平較對照組低,cIMT、Ds水平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以動脈造影為金標準,ASCI 患者52 例,健康體檢者52 例。CDFI 檢出陽性33 例,檢出陰性71 例,CUS 檢出陽性39 例,檢出陰性65 例,CDFI、CUS 聯(lián)合檢出陽性患者55 例,檢出陰性患者49 例,見表2。
表1 兩組 Vd、Vs、cIMT、Ds 水平對比 ()
表1 兩組 Vd、Vs、cIMT、Ds 水平對比 ()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52 52 Vd/(cm/s)16.17±5.42 26.28±6.47 8.638 0.000 Vs/(cm/s)70.22±18.53 89.10±21.79 4.760 0.000 cIMT/mm 1.03±0.15 0.81±0.13 7.992 0.000 Ds/mm 6.95±0.64 6.20±0.71 5.658 0.000
表2 CDFI、CUS 單獨及聯(lián)合檢查ASCI 的診斷結果 例
CDFI 聯(lián)合 CUS 檢查 ASCI 患者,敏感度(96.15%)、準確度(93.27%)較 CDFI(57.69%、75.96%)、CUS (67.31%、79.81%) 單獨診斷高(P<0.05),聯(lián)合檢查特異度(90.38%)與 CDFI(94.23%)、CUS(92.31%)單獨診斷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CDFI、CUS 單獨及聯(lián)合檢查ASCI 的診斷效能 %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增多,腦梗死患者隨之增加,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及家庭幸福。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腦梗死的重要原因,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腦動脈狹窄、閉塞,動脈粥樣斑塊破裂,會形成血栓,脫落后阻塞遠端動脈,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局部腦組織發(fā)生壞死[2-3]。由于腦梗死與腦出血臨床癥狀相似,需進行準確鑒別,以指導臨床治療。
CDFI 可直觀顯示動脈狹窄部位血流情況,按照需要調整取樣角度、容積,并能定量測定動脈狹窄處血流速度,增強結果客觀性。此外,CDFI還具有無創(chuàng)、便攜及能重復操作等優(yōu)點,急診出診時可對患者即時檢查,評估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程度,有助于治療方案的制定[4]。動脈粥樣硬化多累及大、中動脈內膜,表現(xiàn)出頸總動脈內膜(IMT)增厚、粗糙,形成斑塊,可激活血小板,刺激血栓形成,是腦梗死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之一。頸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管腔狹窄會影響顱內動脈供血,造成腦組織缺血。CUS 能評估顱外動脈內中膜厚度、動脈狹窄程度、血流動力學、管壁斑塊狀況及斑塊性質等,有助于預測顱內動脈狹窄。動脈粥樣硬化多累及大、中動脈內膜,導致IMT 增厚,內膜面粗糙,逐步出現(xiàn)斑塊。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斑塊進入管腔后,會激活血小板,促進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是腦梗死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之一[5-6]。頸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管腔狹窄,減少顱內動脈供血,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發(fā)生壞死。多項研究顯示,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與頸動脈斑塊形成、頸動脈內中膜增厚有密切關系,是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的獨立預測因子[7-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Vd、Vs 水平低于對照組,cIMT、Ds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ASCI 患者Vd、Vs、cIMT、Ds 水平與正常人存在明顯差異,通過檢測Vd、Vs、cIMT、Ds 水平可為ASCI 診斷提供指導。此外,本研究還顯示,CDFI 聯(lián)合CUS 檢查ASCI 患者,敏感度、準確度高于CDFI、CUS 單獨診斷(P<0.05),可見,CDFI 聯(lián)合 CUS 檢查 ASCI患者,能提高診斷敏感度、準確度,具有較高診斷效能。
綜上所述,ASCI 患者 Vd、Vs、cIMT、Ds 水平與正常人存在明顯差異,通過檢測Vd、Vs、cIMT、Ds 水平可為ASCI 診斷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