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嬌,劉瑞,李姝杰
(1.遼寧工業(yè)大學 土木建筑工程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2.沈陽都市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15)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飲用水為地下水源,多建于河邊,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1]。利用填料來處理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發(fā)揮填料對污染物的物理吸附、生物及化學反應是有效的做法[2-3]。最初的填料是鐵粉,以去除地下水中鹵代烴為主的污染物[4]。目前的研究,正從采用單一填料處理單一污染物向復合填料處理多種污染物發(fā)展,如利用活性炭、泥炭、沸石等,去除地下水中的有機物、硝酸鹽和重金屬等[5-7]。本文對各種填料處理地下水中的六價鉻、氨氮及化學需氧量的效果及反應機理進行了研究,為今后的實驗打下良好的基礎。
活性炭、鐵粉等7種填料均為工業(yè)品,其物理性能見表1;重鉻酸鉀、氯化銨、葡萄糖、酒石酸鉀鈉、納氏試劑、六價鉻測定用試劑等均為分析純;實驗所用水樣,采用地下井水配制;地下水為清潔水,水質(zhì)標準滿足現(xiàn)行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
表1 填料的性能Table 1 Performance of fillers
FA1004B型電子天平;PHS-25型pH計;HZQ-F160A型反應振蕩器;722N型分光光度計;HI96723型六價鉻測試儀;ET3150B型COD反應器;ET1151M型COD測試儀;Hitachi能譜儀等。
水樣采用清潔地下水配制,在地下水中添加重鉻酸鉀、氯化銨與葡萄糖,配成六價鉻濃度10 mg/L、氨氮濃度20 mg/L與COD濃度100 mg/L的混合污染溶液。將水樣裝入250 mL錐形瓶中,加入不同的填料,在振蕩反應器中反應2.5 h,每30 min測水樣中上清液的六價鉻、氨氮與COD的濃度,計算對六價鉻、氨氮與COD的去除率。
六價鉻的測試方法為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氨氮的測試方法為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COD的測試方法為重鉻酸鉀氧化分光光度法,同時利用pH計測試水樣的pH值。原始填料及反應后的填料利用能譜儀(EDS)掃描分析表面元素種類及含量。
研究了活性炭(AC)、鐵粉(IP)、鐵碳(IC)、人造沸石(AZ)、天然沸石(NZ)、麥飯石(MS)及牡蠣殼(OS)對含六價鉻、氨氮及COD的污染水的處理效果。原水的pH值為6.41,六價鉻初始濃度10 mg/L,氮氨初始濃度20 mg/L,COD初始濃度100 mg/L,投入到錐形瓶中進行的反應的填料質(zhì)量均為20 g,在室溫條件下進行實驗。
圖1為7種填料對六價鉻的去除情況,反應總時間為150 min,每隔30 min在錐形瓶中取樣測試上清液的六價鉻濃度。
圖1 六價鉻去除率的變化Fig.1 Change of hexavalent chromium removal rate
由圖1可知,IP、IC和OS三種填料對六價鉻有不同程度的去除作用,其中去除率最大的是IP,其次是IC和OS,在150 min時,對六價鉻的去除率分別為92.8%,59.4%和30.3%。AC、MS、NZ和AZ四種填料去除效果不明顯,去除率平均<10%。IP為零價鐵,在水中與六價鉻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將有毒的六價鉻還原成毒性很弱的三價鉻,其反應方程式為[8]:
Cr3++3OH-→Cr(OH)3
2Cr3++6OH-→Cr2O3+3H2O
Fe3++3OH-→Fe(OH)3
2Fe3++6OH-→Fe2O3+3H2O
(1-x)Fe3++xCr3++3OH-→
(CrxFe1-x)(OH)3
IC去除六價鉻的效果要小于鐵粉,是由于受顆粒大小及比表面積的限制,IC球為圓形,比表面積較小,與水中鉻接觸與傳質(zhì)效率較差,另外,IC對污染物的作用還對pH值具有選擇性,本水樣的pH 6.41,限制了IC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OS作為一種天然殼類廢棄物,來源于沿海城市水產(chǎn)品的加工,比較經(jīng)濟,對六價鉻也顯示出了一定的處理效果。OS中含有天然殼聚糖,并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對重金屬有一定的吸附與離子交換去除效果,若將OS進行改性,增大比表面積,也不失為一個良好的吸附六價鉻的吸附劑[9]。
由圖2可知,在對COD的去除上,AC顯示出了較好的效果,在吸附150 min時,去除效果可以達到42.9%,其它6種填料對COD的去除效果基本上低于10%。對AC的吸附曲線進行擬合,得出COD去除率與吸附時間的關系式為:y=0.000 2x2+0.309 8x-3.432 1,R2=0.945 7?;钚蕴孔鳛橐环N常規(guī)的吸附劑,常用于各種有機物的吸附去除,在對于復合污染的處理,仍可以配置其它填料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增強效果。另外,IC對COD也有一定的處理效果,最高時可以達到10%,若想提高效果,需對溶液進行曝氣,及降低pH值,為反應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圖2 COD去除率的變化Fig.2 Change of COD removal rate
圖3為單組分填料分別對氨氮的去除情況。
圖3 氨氮去除率的變化Fig.3 Change of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rate
單組分填料處理污染水之后pH的變化見圖4。
圖4 pH值的變化Fig.4 Change of pH
從上述實驗可知,去除污染物起作用的主要填料為鐵粉、活性炭與人造沸石,對它們反應前后的樣品表面進行了EDS掃描,獲取了各元素的含量,可以定性地判別反應生成了哪些物質(zhì),分析機理。
2.5.1 IP 圖5為鐵粉(IP)反應前后的EDS譜圖。
圖5 鐵粉的EDS圖Fig.5 EDS picture of iron powdera.反應前;b.反應后
由圖5可知,未經(jīng)反應的原始鐵粉,其表面主要元素有Fe、C、O和Si,其重量百分比依次為88.17%,8.62%,2.42%和0.79%,反應后這幾種元素的重量百分比為28.61%,14.81%,40.56%和0.89%,且反應后鐵粉表面出現(xiàn)了新的元素,即10.01%的Ca與5.11%的Cr。Fe反應后量有減少,證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以其它形式進入到溶液中,一般含鐵的產(chǎn)物包括α-Fe2O3、Fe3O4、δ-FeOOH、γ-Fe2O3、α-FeOOH等[10]。C含量有所增加,是水樣中的含碳有機物附著在鐵粉表面的原因。O的增加說明水樣中含有重鉻酸鉀這樣的氧化劑,將鐵粉氧化。Si的含量基本保持不變,屬于惰性元素,未參加鐵有關的化學反應。另外鐵粉表面增加的新元素Ca與Cr,根據(jù)文獻[10],Cr的主要生成物為CrxFe1-x(OH)3,另外Ca的增加來源于水樣中原始的Ca與OH-生成的Ca(OH)2或CaCO3。
2.5.2 AC 圖6為活性炭(AC)的EDS譜圖。
圖6 活性炭的EDS圖Fig.6 EDS picture of activated carbona.反應前;b.反應后
由圖6可知,反應前干凈的活性炭表面元素主要包括C、O、Ca、Si、K、Al、Fe、Mg,其重量百分比分別為59.04%,27.59%,5.73%,3.49%,1.52%,1.13%,0.96%,0.54%,反應后這些元素的含量變?yōu)?1.39%,30.56%,2.69%,2.72%,0.33%,0.56%,8.15%,0.77%,且反應后活性炭表面發(fā)現(xiàn)新元素Cr和S,重量百分比分別為2.35%與0.46%。由于活性炭作為吸附劑對溶液中一些物質(zhì)的選擇性吸附,這些物質(zhì)包括含氧有機物,使得炭表面的O、Fe和Mg增加,說明活性炭能夠去除COD。K、Si、Ca、Al 的含量降低,說明這些元素從炭表面解附到水中。炭表面新增加的元素有Cr和S,Cr應該來自于活性炭對六價鉻的吸附作用[11],S元素來自于原始水樣中,被炭吸附所至。
2.5.3 AZ 圖7為人造沸石(AZ)反應前后的EDS掃描譜圖。
由圖7可知,反應前干凈的人造沸石表面元素主要包括O、Si、Al、C、Na、Mg、Fe、Ca,其重量百分比分別為49.41%,18.09%,10.54%,9.64%,8.35%,2.57%,0.96%,0.43%,反應后這些元素的含量變?yōu)?8.12%,0,0,8.3%,0,0,2.86%,0.82%,且反應后人造沸石表面生成新元素N、K、Cr,重量百分比分別為0.18%,0.50%與0.05%。從元素百分含量的數(shù)據(jù)上來看,人造沸石對有機物有吸附作用、對氨氮則是離子交換作用。人造沸石中的Si、Al、Na、Mg具有陽離子交換劑的作用,將氨氮交換到沸石上,而自身進入到溶液中去。并且增加的Cr元素也說明人造沸石對六價鉻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圖7 人造沸石的EDS圖Fig.7 EDS picture of artificial zeolitea.反應前;b.反應后
(1)采用填料處理含六價鉻、氨氮與COD的地下復合污染水,其中經(jīng)濟有效的填料為鐵粉、活性炭與人造沸石。在室溫下,填料與水接觸時間為150 min時,鐵粉對六價鉻、人造沸石對氨氮、活性炭對COD的去除率可以達92.8%,94.2%,42.9%。反應過程中會使pH值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鐵粉、活性炭與人造沸石3種填料對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機理主要是氧化還原、吸附與離子交換,去除復合污染水反應過程生成了鐵系氧化物、氫氧化物及CrxFe1-x(OH)3等物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