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發(fā)虎
辛妮·查菲是第一位獲得美國年度(2017)教師榮譽稱號的特許學校教師,是白人。她有一次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探討南非歷史中有關(guān)種族隔離問題時,一個名叫馬克的學生一度情緒失控:“怎么能讓白人來教我們什么是種族隔離呢?這本身就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毙聊荨げ榉拼蟪砸惑@,但并沒有發(fā)火,而是讓馬克去系辦公室接受教育。過了一會兒馬克回來了,查菲沒有繼續(xù)追究,好像什么事清也沒發(fā)生過,風平浪靜的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下課。
表面看,查菲向?qū)W生展示了自己平靜的一面,表明馬克的過激反應并不會嚇到她。但事后查菲后悔了:“恰恰是我的‘視而不見,讓我錯失了一個有效的教育機會?!辈榉普J為:“如果我當時不是讓他去系辦公室,而是圍繞他的問題心平氣和地討論,勇敢真實地面對,那么,馬克以及更多有這種心思的學生是否有一些釋然呢?”“作為一名白人教師,如果在種族問題上不能與學生誠實相待,便會傷害他們?!辈榉频暮蠡谔嵝盐覀?,很多情況下,我們可能沒有從兒童視角去發(fā)現(xiàn)兒童或者解決兒童問題,從而使一部分孩子的心中充滿陰霾或者雨水。
馬克為什么情緒失控,為什么會對白人有如此“成見”,一定有深層原因。從過去到現(xiàn)在,一直有一部分白人歧視黑人?!吧n白的皮膚是尊貴的標志”的說法在歐洲曾一度流行。同樣仍然有一部分富人俯視著窮人,藐視著窮人,調(diào)侃著窮人;仍然有一部分成人用“家庭良好”和“貧困地區(qū)”的標準把學生劃分為兩個階層,從而給予不同的“溫度”、態(tài)度和待遇;仍然有一部分教師把關(guān)愛的陽光頻頻播撒在富人子弟上,而棄貧困學生于“邊緣地帶”不管不顧;仍然有一部分人從成人視角出發(fā),用政治、教化的需要代替兒童真正的、心靈的需要……
在這么多的“仍然”中,成人可曾從“兒童視角”,從那個正在蹣跚成長的,飽含著童性、童趣和童心的“人”的視角去反思教育公平?可曾從不同“弱勢群體”學生的性格偏好、生活感受力和價值觀的視角深思教育公平?
辛妮·查菲就是一個善于從不同視角尤其是從兒童視角出發(fā)的人,她認為:“一名白人教師應該自覺抵制各種特權(quán),通過做一些有意義的工作來糾正無知?!北热缢蛯W生用一整年的時間談論殖民主義,重點突出那些能夠展現(xiàn)正義、非正義及民眾為正義而進行斗爭的歷史時刻;她從兒童視角出發(fā),將學校由教師主導的、上傳下達的傳統(tǒng)集會,轉(zhuǎn)變?yōu)橛蓪W生主導的、參與式的“社區(qū)圈”,每周安排一組學生(不是專選的優(yōu)秀生)開展頭腦風暴、寫劇本、選音樂、排練。她努力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個人發(fā)展的最高水平,為此她力爭做到超越種族、貧窮和語言的障礙,讓公平在課堂上生根發(fā)芽。
辛妮·查菲能夠“超越種族、貧窮和語言的障礙”,構(gòu)筑各種“腳手架”以幫助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我們教師何嘗不能如此呢?關(guān)鍵在于我們是否從兒童視角出發(fā),特別是從貧窮寄宿生的視角出發(fā)去“再次發(fā)現(xiàn)兒童”(盧梭語);當視角不同時,我們能否更善于讀懂學生、激勵學生、改變學生,從而從更切合兒童發(fā)展天性的角度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活水。
“物質(zhì)上的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窮”,從成人視角轉(zhuǎn)到兒童視角,公平教育的曙光才會漸漸顯現(xiàn)。
注:本文為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深度貧困地區(qū)農(nóng)村寄宿制小學生心理疏導策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系列論文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8]GHB3785。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第一小學,金昌,737200)
編輯/張國憲 終校/衛(wèi)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