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順 徐珊珊 楊淑臻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僅次于宮頸癌和子宮體癌,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卵巢惡性腫瘤中上皮癌為發(fā)病率最高的一種類型,該類型卵巢癌具有最高的死亡率,對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1]。卵巢癌患者患病早期一般不易發(fā)覺,因為女性的亂插位于盆腔的深處,體積比較小,又加之卵巢癌早期無典型的臨床癥狀,因此待患者確診后,一般已經處于癌癥的中晚期,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對于卵巢癌的治療方法一般為手術聯合化療,采用手術治療,即對腫瘤進行切除,患者在圍手術期的護理質量對于患者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2],因此本文為了探究臨床護理路徑對提高卵巢癌護理質量的影響,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24例卵巢癌患者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
(一)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24例卵巢癌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平均分為兩組,每組例數均為6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8~65歲,平均年齡為(45.12±3.24)歲,病程為1~3年,平均病程為(1.24±0.68)年,癌癥分期I期患者為18例,II期患者為21例,III期患者為11例,IV期患者為1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在28~64歲,平均年齡為(45.21±4.35)歲,病程為1~3年,平均病程為(1.21±0.34)年,癌癥分期I期患者為18例,II期患者為21例,III期患者為11例,IV期患者為12例。將兩組卵巢癌患者的臨床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以及癌癥分期等方面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入選患者均被確診為卵巢癌,均需采取手術進行治療。本次研究獲得學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經過患者和家屬的知情和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3]。
(二)方法。兩組卵巢癌患者均采取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實行傳統護理,即實行常規(guī)心理護理、用藥指導、病房衛(wèi)生保持以及病情監(jiān)測等。觀察組患者在傳統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主要的干預內容如下:一是成立臨床路徑護理小組:選取科室具有豐富護理經驗的15名護理人員成立護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并由1名主治醫(yī)生和1名營養(yǎng)學專家作為小組專業(yè)顧問,對小組成員開展卵巢癌專業(yè)知識培訓,掌握卵巢癌的致病機理,治療過程和護理措施,為小組成員安排值班表,保證護理工作的順利實施;二是入院護理干預:患者入院后,詳細詢問患者的基本資料,建立電子檔案,為患者和家屬分發(fā)卵巢癌健康知識宣講手冊,并將醫(yī)院基本情況、治療過程、患者作息時間以及治療中的注意事項詳細為患者和家屬進行講解,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屬的提問,消除他們的疑慮,樹立科學的疾病認知觀;三是術前準備護理:術前3d,指導患者飲食和睡眠,并做好患者腸道、陰道的清潔處理,并于術前1d,向患者和家屬詳細介紹手術治療過程,大概需要的時間、禁食時間以及麻醉方法,并做好相關皮試和術前清潔準備。手術當天,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做好檢測,為手術做好準備;四是術后護理干預:手術后7d內,對患者的腹部切口情況、術后引流情況以及尿管等情況進行定期的檢查,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做好監(jiān)測,一旦出現異常應該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制定營養(yǎng)計劃,保證每日攝入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適當指導患者行正確的臥姿,適當地伸展四肢,有利于病情的恢復,同時護理人員應該多與患者交流并鼓勵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安撫患者的情緒;五是出院護理干預:出院后,建立護理干預微信群,每日督促患者用藥,指導患者飲食、睡眠和運動。
(三)評價指標。
1.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治療過程中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統計,主要包括:疼痛、月經不調、食欲不振、頭暈、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計算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并進行比較[3]。
2.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ADL)評定量表[3]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主要包括大便、小便、修飾、吃飯、床椅轉移、活動、穿衣、上下樓梯以及洗澡等10個項目,滿分為100分,其中0分表示完全依賴、40分以下表示重度依賴、41~60分表示中度依賴、61~99分表示輕度依賴,100分為無依賴。
(四)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的卵巢癌患者的研究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運用t檢驗方法,并采用X2進行檢驗,術后下床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等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表示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當P<0.05時,表示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一)干預后兩組患者術后下床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對比情況。采取不同護理方式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術后下床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分別為(7.23±1.45)h、(22.11±3.46)h、(6.11±2.13)d和(13.12±2.24)h、(39.31±2.31)h、(12.12±3.45)d,其中各組P<0.05,差異性顯著。
(二)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情況。采取不同護理方式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4.19%,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23%,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其中X2=6.124,P=0.001,差異性顯著,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情況(%)
(三)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情況分析。采用生活質量(ADL)評定量表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后,得出:干預前,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分別為(40.34±3.56)分和(40.24±4.24)分,t=0.986,P>0.05。實行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均有所提高,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分別為(89.89±5.43)分和(67.86±5.45)分,其中t=11.245,P<0.05,差異性顯著。
卵巢癌惡性腫瘤的致病原因尚未明確,一般認為其與患者的家族遺傳因素,特別是患者的家族中曾出現過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以及前列腺癌等癌癥患者時,具有高于常人的卵巢癌患病率,同時還與患者的內分泌有著直接的關系,與患者的初潮過早、無生育史等具有相關性,因此上皮卵巢癌多發(fā)于絕經后的女性、而惡性生殖細胞腫瘤多發(fā)于青少年和年輕的女性。在對卵巢癌患者實行手術治療時,根據患者的病情具體情況實行下腹正中縱切口開腹手術或者腹腔鏡手術,對于年輕患者應該盡量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對患者的側鍵附體和子宮進行保留。手術治療卵巢癌是目前治療效果最佳的治療方法,但是在手術治療的過程中由于患者的心理因素,對疾病認知度不夠以及護理人員分工不合理等因素會導致患者手術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對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均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案對于提高卵巢癌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臨床護理路徑是指臨床護理小組根據某種診斷、疾病或者手術而制定的一種護理模式,按照臨床路徑表的標準規(guī)范護理流程,以病人為中心,讓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全程均接受醫(yī)院優(yōu)質的護理,能夠有效地控制病程的進展,提高護理質量。該護理模式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中,并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因此將其應用于卵巢癌手術治療的全過程,對于患者的術后恢復和治療效果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為了探究臨床護理路徑對提高卵巢癌護理質量的影響,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24例卵巢癌患者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采取不同護理方式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術后下床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其中P<0.05,差異性顯著;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分別為3.23%和24.19%,其中X2=6.124,P=0.001,差異性顯著;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水平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其中P<0.05,差異性顯著。
綜上所述,在對卵巢癌患者進行治療時實行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干預能夠有效縮短患者術后下床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