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杰 兒
“這是憾盤,目的是分出茶葉輕重?!逼铋T紅茶工藝傳承人劉偉一邊講解著,一邊有節(jié)奏地將撼盤中的茶葉飄起。嫻熟的技藝引得現(xiàn)場觀眾紛紛駐足,里三層外三層將其團團圍住。
近日,在靜安區(qū)普善路上海徽紅農(nóng)產(chǎn)品有限公司所屬的茶葉店里,劉偉給我們現(xiàn)場演示了“甩包、分篩、憾盤”等制作工序,通過還原祁門紅茶的傳統(tǒng)手工精制過程,展現(xiàn)祁紅功夫的“功夫”精髓所在。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上述一幕。
作為紅茶中的上品,祁門紅茶享有“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的盛譽,是中國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紅茶,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一,其特有的祁門香似花似果似蜜。早在1915年,祁門紅茶就已獲得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金獎,多年來一直是我國的國賓禮茶。
一
劉偉,國家二級評茶師,1988年出生于中國紅茶之鄉(xiāng)祁門。自小便跟著父親上山采茶,“村娃幾輩攜筐去,盡是茶園采摘人”是他少年回憶里最多的場景。劉偉成為祁門紅茶工藝傳承人主要受其父親影響。
劉偉的父親劉同意,是中國制茶大師、2018年上海工匠。劉偉很崇拜父親。他說,他敬佩父親對為了傳承光大百年紅茶祁門,幾十年如一日守正創(chuàng)新的精神。2007年中學畢業(yè)后,父親指導下他在祁門縣金東茶廠開始學習茶葉加工技術(shù),從此走上了漫漫的學茶制茶之路。與此同時,劉偉還通過自學考試獲得了本科學歷。
在裊繞的茶香中,劉偉告訴我們,他父親26歲師從祁門有名的制茶大師黃重權(quán)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閔宣文,完全浸入“百年祁紅”深厚的底蘊中,制茶工藝也更上一層樓。
學習制茶工藝的辛苦自是不必說,而且老師傅在教授徒弟的時候,或多或少總會留那么幾手絕活。為了學到老師傅制茶工藝的精髓,父親不惜半夜里偷偷爬到茶廠加工車間的屋梁上,淺淺地“瞇”一晚,只為了第二天清晨能仔細觀察老師傅秘而不宣的制作訣竅。
劉偉說,制茶師傅的收入并不高,再加上制茶功夫靠的是日復一日的打磨,不少和父親同輩的師傅因耐不住枯燥,或早早離場或另尋他路。而父親癡心不改從風華正茂的22歲到兒孫滿堂的59歲,這37年間,對“百年祁紅”的熱愛非但一點兒不減,反而越來越深。劉偉說,希望自己能耐得住寂寞,不畏艱難,成為像父親一樣的祁門紅茶傳承人。
二
祁門紅茶之所以被視作中國工夫紅茶的代表,繁復的制作工藝是穩(wěn)定其卓越品質(zhì)的不二法則。
劉偉對制茶的標準工藝流程爛熟于胸,他說,新鮮茶葉采摘下來后,要經(jīng)過約15個小時的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等4道初制程序后,進入精制加工階段。然后,經(jīng)過復火、抖篩、篩分、補火勻堆、裝箱等16道工序,這個過程需歷時半年,一份真正的祁門紅茶才能完美呈現(xiàn)。
由于擔心我們聽不不明白,劉偉當場演示起“抖篩”。只見他拿出一個三腳架當做墻面,將圓篩一端的篩沿繩子系在上面的掛鉤上,包漿的篩面已微微泛著紫光。他微微觀察篩面,略略勻了勻茶葉,而后靠手腕和腳踝用力,讓茶葉布滿篩面并均勻地抖動。在“跳躍的舞蹈”中,細直的茶條順著篩孔落下,粗圓的就留在篩面。
解下篩沿的繩子,他又演示起了自己最擅長的“篩分”——茶葉在篩面勻速地打轉(zhuǎn),“聽話”極了,讓它們散開就散開,叫它們收攏就收攏。劉偉詮釋,“抖篩子的時候,手一定要端平,勻速地晃動,將不符合規(guī)格的茶或?;虿枘┓蛛x,一旦傾斜就會走料,好茶就篩不出來了?!?/p>
三
劉偉介紹,祁門紅茶制作工藝繁復,僅分篩環(huán)節(jié),光是篩就有十幾道工序,密度不同的篩扁、發(fā)力的動作,將初制的毛茶按照長短、粗細、輕重的不同進行分離,分篩既費神又費力,雙手端篩一直不停的搖動,一旦傾斜就容易走料,有時做幾道工序一站就是三四個小時,而這一站就是十幾年。辛苦并不足以學會篩茶,還需要天賦,多少人于此技上蹉跎一生,毫無建樹。
這些年來,劉偉沿著父親的足跡,潛心鉆研祁門紅茶的全部制作工藝,潛心學習制茶和識別茶樹品種。從茶葉育苗、種植到采摘、加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他都了如指掌。他最為擅長的是分篩工藝。
對劉偉來說,祁門紅茶制作技藝傳承人,不僅是一個身份,更多的是一種責任與使命。除了每年的3月底到4月初,他會從上?;氐狡铋T縣,和廠里的員工一起制作千余斤茶葉外,其余大部分時間,應國家茶葉質(zhì)量檢測中心等相關(guān)單位和部門的推薦和邀請,他會與父親一起前往全國各地,如云南省、貴州省、福建省、河南省、江西省等地,向茶農(nóng)傳授紅茶制作工藝。
他說,先進的制茶工藝能極大提升原本看似不可逆的茶葉品質(zhì)。也正是因為如此,許多貧困地區(qū)的茶農(nóng)將學到的制茶技藝用于提升本地原本品相一般的茶葉品質(zhì),而茶葉品質(zhì)的提升也帶動了茶葉售價的提高,茶農(nóng)的收入也因此有了改觀。
2010年8月,受國家茶葉檢測中心鄭國健主任推薦,劉偉與父親一起到信陽市傳授紅茶制作經(jīng)驗,幫助試制紅茶。經(jīng)過父子倆和當?shù)丶夹g(shù)人員的不懈努力,“信陽紅”紅茶橫空出世,破解了“信陽只產(chǎn)綠茶”的千古迷局,并繼信陽毛尖之后,成為國賓禮茶。
“信陽紅”紅茶的試制成功,吸引了全國各地茶葉協(xié)會和企業(yè)來邀請他們父子倆幫助他們制作優(yōu)質(zhì)紅茶。2012年,在祁門紅茶工藝的基礎上,以白茶為原料,他們父子倆為溧陽茶區(qū)研制溧陽紅茶“幽蘭紅”,改寫了此前溧陽沒有紅茶的歷史。2015年,他們父子倆又與技術(shù)人員大膽嘗試,研發(fā)出祁門紅茶全手工新品“紅繡球”,產(chǎn)品一上市便供不應求,連續(xù)4年獲得“上海市茶葉行業(yè)協(xié)會特色茶”稱號。
與此同時,劉偉更注重從理論上系統(tǒng)詮釋和傳播祁紅的制作工藝,改變過去那種口口相傳粗放式的傳播方式。他在《祁紅加工分初制》一文中說,初制(鮮葉加工技術(shù))鮮葉加工分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四道工序,鮮葉加工過程是根據(jù)鮮葉內(nèi)的化學成分及變化規(guī)律人為地創(chuàng)造變化條件形成紅茶特有的色、香、味、形,鮮葉加工是一個復雜的發(fā)展過程,貫穿整個過程中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全過程的主要矛盾。
他希冀通過自己對祁紅制作工藝的概括、提煉、總結(jié),能使更多的茶農(nóng)和制茶人知曉和掌握這門古老的紅茶制作技藝。
四
從國禮、特茗,到六、七級,祁門紅茶產(chǎn)品等級有近10個級別,且每一級都有著嚴苛的標準。劉偉經(jīng)常應有關(guān)部門之邀,按標準制作上述不同品級的茶葉。
然而,究竟什么才是好茶?劉偉對此又有著與眾不同的宏論。他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并不是價格貴的茶才是好茶,而是適口為佳。只有適合茶客口味的茶才叫好茶。為此,他給我們講述了以下這則故事:
有個茶癡因為愛茶,搬到深山清泉處居住。這一住就是二十年。有一年冬天,大雪紛飛,山里景致不錯,茶癡正在飲茶賞雪。茶香引來一個樵夫,他叩開門要茶喝。茶癡大喜,他沒有想到飲茶半世,終于高山流水遇知音。立即奉上香茗,樵夫飲盡三大杯,大呼好極好極了。茶癡狂喜,就問道:“你覺得這茶好在那里?”樵夫手捧著第四杯,邊喝邊興奮地說:“太好了,太好了,我剛才快要凍僵了,這茶真好,滾燙滾燙的,一喝下去,我就全身都暖和了。”
劉偉接著說,《紅樓夢》里的妙玉是個極品的茶癡,她用上品的茶葉、隔年的雨水,招待劉姥姥喝茶。劉姥姥喝了用雨水泡的極品茶后,大大方方地說道:“好雖好,就是淡了些?!辈枞~的優(yōu)劣,有時就是這么簡單。劉偉很有哲理地說,有時,我們不妨作個茶癡。在紅塵落雪處,品茶賞雪,靜等著有人叩門求茶,予之,然后問:“你覺得這個茶好在那里?”
在不大的店鋪里,只要劉偉坐鎮(zhèn),一定會親自接待消費者,把最好品質(zhì)的茶葉和服務帶給他們?!耙欢ㄒ盏较M者滿意為止”是他的座右銘。
五
劉偉是一個性情中人,誠樸敦厚,為人十分豪爽、耿直,他做事的風格,更是坦蕩、忘我,愿意為自己認可的事業(yè)付出一切。他始終不忘以一顆赤誠之心,傳承弘揚祁門紅茶的制作工藝。他說,這也是他父親劉同意的心愿。
劉偉說,有記者在采訪他父親時,曾經(jīng)問道:“劉師傅,你這一輩子時間都拿來做祁門紅茶了,您會覺得枯燥嗎?”父親低頭喝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說:“我還想一直做下去呢?!?/p>
對劉同意來說,一輩子是茶,茶也是一輩子。如今劉偉子承父業(yè),得到父親真?zhèn)?,就連讀小學的劉偉兒子也學會了看茶和品茶。滿門都是制茶人。這是劉同意最引以為自豪的事情。
此刻,劉偉坐在條桌前安靜地沏著茶。茶葉放入90℃左右的飲用水中,經(jīng)過幾秒浸泡,湯色明亮而紅艷,且有一股蘭韻獨具的香氣撲面襲來。他將茶盅遞向我們,說“來,這就是祁門紅茶?!?/p>
嗅著劉偉親手沏出的祁門紅茶,觀色后輕啜一口,茶湯在唇齒間回旋,味蕾里,浸淫著劉偉對祁門紅茶美好未來滿滿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