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利
在媒介融合語境下,新聞的受眾需求、信息源結構以及傳播載體等的改變,促使新聞編輯工作做出相應的調整。
媒介融合語境下,在開展新聞編輯工作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的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搭建統(tǒng)一的信息平臺和數據中心,以此對各種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共享。大量的信息資源在這一平臺中流動,在開展新聞編輯工作的過程中,各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在其中篩選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資源。需要注意的是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搭建,不可僅針對新聞編輯工作人員開放,而是也應該加入社會信息終端,以此廣泛的收集普通受眾人群通過多種渠道自行上傳的新聞素材,主要渠道包括:微信、短信、電話、微博等。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可以利用賬號和密碼登陸到專門的編輯工作平臺,在該平臺中則可以自由的瀏覽、調用各種各樣的信息資源和新聞半成品,并結合這些內容對前方記者的具體工作進行調度和指揮。
在媒介融合下的新聞編輯工作變革中,應該將處于不同媒介之中的新聞編輯崗位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整合,以此實現跨媒介合作的目的。從本質上來看,跨媒介合作不僅僅在于職能分工的融合,同時還包括分流。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新聞編輯崗位融合中,通常將新聞編輯崗位劃分為生產制作型新聞編輯和協(xié)調管理型編輯。其中生產制作型編輯主要負責的是新聞內容的差異化表達,以此在不同的媒介終端上,分流新聞產品。協(xié)調管理型編輯主要負責的則是將整體信息資源和策劃進行融合。協(xié)調管理型編輯通常又分為故事生成新聞編輯、新聞流編輯以及資源信息管理編輯。而新聞流編輯是多媒體信息流的核心所在,與執(zhí)行總編的角色較為類似。主要負責確定新聞報道的方向、方法、選題,新聞報道的宏觀策劃以及管理資源信息的整體流動。故事生成新聞編輯則主要負責對同一主題的多媒體流信息資源的管理,指導同一故事可以利用哪些媒介來進行講述,同時還負責相應資源的配置。資源管理編輯主要負責收集、分類、存儲在線或者已經入庫的新聞資料,并為生產制造型編輯提供重要的鏈接和參考[1]。
媒介融合語境下,社交媒體迅速崛起,受眾這一概念隨之被進一步的解構,以往穩(wěn)定的單一的受眾群體轉變?yōu)榱怂槠?、個性的用戶群體。具有個體這個信息節(jié)點,致使傳統(tǒng)的媒體和門戶網站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并且信息逐漸的開始順著人們的關系網絡進行擴散和流動。由此可見,人際關系逐漸的成為了信息傳播的一項“基礎性設施”。因此,媒介融合語境下新聞編輯工作的變革中,應該注重加強與用戶之間的互動,以此與用戶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這就在潛移默化中擴大了傳統(tǒng)編輯工作的職責。作為新聞編輯工作人員,不僅需要賦予信息重要的意義,并通過正確的方式進行表達,同時還需要拓展和鞏固信息的擴散和流動的渠道。具體一點來說,就是新聞編輯工作人員既需要將母媒體基本信息嵌入到用戶的個人空間中,還需要與用戶之間展開積極的對話,以此從用戶方面獲取新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和處理。
嚴格控制信息的質量,提高信息的客觀性和真實性通常可以從兩方面來實現:一方面,通過對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職業(yè)培訓和高級教育來實現,利用科學的專業(yè)知識體系和客觀性的新聞態(tài)度,促使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突破自身的情感和喜好,從而保持新聞信息的客觀性和真實性[2]。另一方面,通過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社會大眾的絕緣,來促使其突破大眾意愿和市場意愿的局限。然而,在媒介融合語境下的新聞編輯變革中,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與用戶之間并非是絕緣的,相反兩者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近。越來越多沒有接受職業(yè)培訓和專業(yè)新聞教育的人員僅僅憑借自身的喜好,參與到了信息供給的行列之中,其話語中通常包含著較強的個人情緒。
另外,即便是專業(yè)的新聞編輯工作人員,也存在部分人員為了達到引人注目的效果,而故意制作出驚人之語。還有部分媒體為了滿足產品多渠道發(fā)布的需求,而全媒體編輯,其不僅需要確保新聞信息的及時發(fā)布,提高新聞信息的時效性,同時還需要做好多媒介的新聞發(fā)布記錄[3]。這就致使新聞采訪工作較為淺表化,未能夠對其進行深層次的調查與分析。并且,媒介融合語境下,新聞編輯的融合與分離,致使新聞編輯工作人員遠離了新聞現場,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而是從數字信息平臺中搜索素材來對新聞故事進行加工和制作,其與新聞記者之間的溝通逐漸的隨之減少,極容易造成其新聞感知和判斷出現一定的偏差。然而,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是確保新聞品質的重要基礎,因此,新聞編輯應該嚴格控制信息的質量。
在媒介融合語境下,社會大眾均具有合法收集和發(fā)布信息的資格和能力,新聞專業(yè)性和權威性的特質正在逐漸的消退。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夠對信息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正確的詮釋,所以并不是全部的信息都能夠對受眾造成深刻的影響。在媒介融合語境下,受眾缺少的并非是信息,而是缺少有價值的信息和對信息準確的、深入的詮釋。媒介融合語境下,作為專業(yè)的新聞編輯工作人員,應該加大信息整合的力度,認真的篩選和甄別信息。
在媒介融合的影響下,部分新聞工作的專業(yè)價值逐漸的被消解,工作重心也從以往的緊抓動態(tài)信息轉變?yōu)榱诵畔⒄虾蜕顚釉忈專挥羞@樣才能夠確保專業(yè)新聞編輯的競爭實力[4]。在媒介融合語境下,采集新聞信息的渠道和新聞來源迅速增加,這也對新聞編輯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已經不再是以往的采集新聞,而是需要在海量的新聞信息中篩選和重新組合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將錯綜復雜的新聞信息進行相互聯系,以此反應出其內在的深刻意義,并將其轉變?yōu)橐环N知識。因此,從該角度來看,媒介融合語境下,新聞編輯工作逐漸的轉變?yōu)榱松a知識和管理知識的工作。融合編輯部采編分離模式,雖然對新聞編輯直接感知新聞現場信息有所不利,但是其可以促使新聞編輯從以往與新聞記者之間的線性關系中擺脫出來,直接的面對新聞信息,這樣能夠促使其更加專注的進行信息的處理和詮釋,這也為新聞編輯工作中心的轉移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媒介融合語境下新聞編輯工作的變革中,非常有必要進行多元互動。
第一,新聞編輯工作人員之間應該加強互動,不僅僅局限在新聞編輯的不同層次上,例如:新聞流編輯和其他新聞編制之間的互動,同時還需要加強各媒體中故事生成編制之間的縱向互動,并結合不同媒體的傳播特點以及分眾定位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進行新聞編輯,以此實現不同媒體中具有差異化內容的統(tǒng)籌,并將這些內容進行無縫對接。
第二,加強新聞編輯和新聞記者之間的互動,采編分離模式,并不是將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和新聞記者完全的獨立,而是要充分發(fā)揮新聞編輯對新聞記者的重要指揮作用,將新聞策劃的成果融合到新聞采訪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以此使得新聞記者能夠智慧的提供出更加有效的信息。
綜上所述,媒介融合不僅反映在資源的融合、機構的融合和市場的融合,同時還對新聞生產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具有深刻的影響。在媒介融合語境下,新聞編輯工作發(fā)生了一定的變革。不僅新聞編輯工作機制得到了創(chuàng)新,同時新聞品質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作為新聞編輯工作人員應該在媒介融合理念下,對自身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等進行合理的調整,深入的挖掘信息資源的更多價值,強化自身的工作職責,從而維護好新聞品牌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