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古人談讀書》一文分為三部分來說明讀書,三個部分各自說明了一個讀書的觀點,我們來看:
第一部分觀點是“讀書要謙虛”。第一則“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從“求學”的角度來闡述謙虛好學的重要性;第二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是從已掌握“知識”的角度來談對待學問的態(tài)度;第三則“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從“勤奮”的角度來說明學習方法的觀點。三則名言,雖然從不同的角度談學習,但都說明了一個主題:要想獲得真才實學,就得謙虛好學。
第二部分觀點是“讀書的方法”。作者通過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來說明讀書的專注,其中特別強調(diào)“心到”的重要性。所以最后來一句反問:三到之中,心到最為重要。心思既然已經(jīng)集中了,那么眼睛、嘴巴怎么會不到位呢?可見專心致志是何等的重要呀?
第三部分觀點是“讀書應具備的素養(yǎng)”。是啊!讀書應該具備一定的思想素養(yǎng)。所以曾國藩這樣告誡我們:讀書要三有:“有志向,有見識,有恒心”,并論述三者之間的關系,最后定言: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