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球
(佛山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 佛山 528137)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教育部黨組決定打一場提高高校思政課質量和水平攻堅戰(zhàn)。按照“思路攻堅、師資攻堅、教材攻堅、教法攻堅、機制攻堅”的總要求,以教材、教師、教學建設為突破口,在“師資攻堅”“教材攻堅”“教法攻堅”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努力使思政課“有虛有實、有棱有角、有情有義、有滋有味”,大力提升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
以“微助教”的課堂教學實證研究,對思政課的教法進行探討,針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瞌睡蟲”“手機黨”等現(xiàn)象,利用“90后”學生的學習習慣,借助微信公眾平臺,改善課堂上學生的“抬頭率”和參與率不高的問題,增強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提高思政課堂的有效性。
1.1.1 實驗目的
對思政課的教法進行探討,借助“微助教”微信公眾號,改善課堂上學生的“抬頭率”和參與度不高的問題,探討“微助教”微信公眾號提高思政課實效性的積極作用,增強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
1.1.2 實驗內容
實驗內容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8年版)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12個專題的授課內容,共36課時,具體包括:
專題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領航,中國從富到強勢不可擋
專題二 與時俱進形成“五位一體”總布局,統(tǒng)籌推進全面發(fā)展再創(chuàng)新奇跡
專題三 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取向改革一路向前,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體系建設任重道遠
專題四 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施全面依法治國方略
專題五 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專題六 加強和諧社會國家安全建設,堅持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專題七 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專題八 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fā)展
專題九 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專題十 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共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專題十一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專題十二 既要堅持黨的領導,又要加強黨的領導
1.1.3 實驗變量
1)自變量:“微助教”微信公眾號
2)因變量:課程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3)無關變量:學生專業(yè)一致、數(shù)量相近、原有知識水平相近,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授課教師、課時安排完全一致。
1.1.4 實驗假設
課堂互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輔助教學,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1)實驗前,實驗組和控制組不存在差異;
2)實驗后,控制組和實驗組課程知識內容掌握程度存在明顯差異,“微助教”的使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理論知識;
3)實驗后,控制組和實驗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明顯差異,“微助教”的使用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1.5 實驗對象
1)實驗組:2017級機器人1班、機電設備1班和電氣自動化1班的學生,共122人;
2)控制組:2017級機器人2班、機電設備2班和電氣自動化2班的學生,共112人。
1.1.6 實驗考核方式
三年制班級考核由三個組成部分:閉卷考核,滿分100分,客觀題40分,主觀題60分。理論知識占60分,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占30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占10分。
1.1.7 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
本次實驗利用SPSS軟件作為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對考核成績進行整理后,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對實驗組和控制組的樣本進行檢驗分析。
1.2.1 分組
在分組時,為了避免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選擇了以工業(yè)機器人、電氣自動化和機電設備三個專業(yè),共6個行政班組成的兩個大合班,實驗組和控制組的被試專業(yè)背景一致,學業(yè)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都相對均衡。分組后,控制組利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即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yè),實驗組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增加“微助教”輔助考勤、討論、完成課后作業(yè)、推送課程資源。
1.2.2 課程教學
實驗組與檢驗組課程教學介紹(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控制組課程教學介紹
1.2.3 測試
課程教學結束后,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常規(guī)的課程考查,客觀題側重考查學生對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主觀題側重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課程考查成績的比較,分析實驗組和控制組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差異。
根據(jù)課程考查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部分,首先對比控制組和實驗組的整體成績,然后對比實驗組和控制組成績前20%、中間20%和后20%被試的成績,分析微信公眾號的使用對于不同學業(yè)水平學生的作用。
表2 組統(tǒng)計量
表3 獨立樣本檢驗
從整體上來看,控制組和實驗組的課程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實驗組(40.15)的均值稍高于控制組(36.64),不等方差假設下,F(xiàn)=16.804,顯著性概率p=0.054,大于0.05,可以認為控制組和實驗組被試對于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上無顯著差異。
對于成績較為優(yōu)異的前20%的學生來說,實驗組(50.13)的均值稍高于控制組(47.58),等方差假設下,F(xiàn)=1.789,顯著性概率p=0.004,小于0.05,可以認為控制組和實驗組被試對于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上有顯著性差異,公眾微信號在思政課教學中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成績較為優(yōu)異學生的課程理論和知識的掌握水平。
對于成績中間的20%被試來說,實驗組(40.67)與控制組(40.38)的均值幾乎沒有差異,等方差假設下,F(xiàn)=0.444,顯著性概率p=0.084,大于0.05,可以認為控制組和實驗組被試對于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微信公眾號在思政課教學中的使用,對于中間部分的被試掌握課程理論知識的作用并不顯著。
對于成績靠后的20%被試來說,實驗組(29.67)的均值遠高于控制組(19.96),等方差假設下,F(xiàn)=3.225,顯著性概率p=0,小于0.05,可以認為控制組和實驗組學生對于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上有顯著性差異,微信公眾號在思政課教學中的使用,對于成績靠后的學生掌握課程理論知識的積極作用非常顯著。
表4 組統(tǒng)計量
表5 獨立樣本檢驗
在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從整體上來看,實驗組(17.00)的均值高于控制組(12.22),等方差假設下,F(xiàn)=0.259,顯著性概率p=0,小于0.05,可以認為控制組和實驗組被試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顯著差異,且實驗組的水平高于控制組。
對于成績較為優(yōu)異的前20%的被試來說,實驗組(21.79)的均值高于控制組(16.75),等方差假設下,F(xiàn)=1.077,顯著性概率p=0,小于0.05,可以認為控制組和實驗組被試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有顯著性差異,微信公眾號在思政課教學中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成績優(yōu)異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成績在班級中間的20%被試來說,實驗組(15.88)的均值高于與控制組(12.00),不等方差假設下,F(xiàn)=6.818,顯著性概率p=0,小于0.05,可以認為控制組和實驗組被試對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顯著性差異,微信公眾號在思政課教學中的使用,對于中間部分的被試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積極作用十分顯著。
對于成績靠后的20%被試來說,實驗組(13.33)的均值遠高于控制組(7.92),不等方差假設下,F(xiàn)=11.609,顯著性概率p=0,小于0.05,可以認為控制組和實驗組被試對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顯著性差異,微信公眾號在思政課教學中的使用,對于成績靠后的被試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積極作用非常顯著。
控制組與實驗組的被試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考核得分均為滿分,被試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神實質,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自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微助教”微信公眾號在思政課堂的使用,在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方面,對于成績較優(yōu)異和成績落后的學生具有積極的作用,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對于所有學生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并無明顯差異。綜上所述,“微助教”微信公眾號在思政課堂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互聯(lián)網(wǎng)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終端設備的普及,提高了“互聯(lián)網(wǎng)+思政課程”可行性,微助教、雨課堂、藍墨云班課等網(wǎng)絡教學平臺層出不窮,為提高思政課堂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硬件支撐。
“微助教”是專門為課程教學開發(fā)的微信公眾號,功能設計課程感強。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按照課程建設課堂,也可按照班級建設課堂,課堂包括教學與管理兩大模塊。在管理模塊中包括學生管理、分組管理、成績管理、課堂設置等教學管理的功能,在教學模塊中包括課件、簽到、答題、討論、點答、互評、課堂資源庫的教學輔助的功能。
如何實現(xiàn)“大班教學與小班研討”相結合一直是思政課堂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提升思政課實效性關鍵的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之一。讓學習主體充分地參與教學活動是解決“大班教學與小班研討”相結合的關鍵。在“微助教”教學平臺中,有限的對話、相互評價和答題等功能都能保證、記錄、反饋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有限的對話功能,更切合學生與教師的心理和操作需求。在“討論”模塊,學生能夠在同一時間發(fā)表言論,既能夠兼顧學習的個體,也能夠縮短討論的實踐。只有教師能夠看到并展示所有同學發(fā)表的內容,還能以匿名或詞云墻的形式展示學生討論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暢所欲言的環(huán)境。評價是完成任務的驅動力,在“互評”模塊,能夠設置教師、組內同學、組間同學對任務完成情況、同學表現(xiàn)等進行評價,得出小組與個人表現(xiàn)的綜合評價,即時反饋給小組與個人?!按痤}”模塊能夠讓學生完成習題并根據(jù)自身的完成情況查看答案解析,教師也能即時掌握學生的答題情況。
總而言之,在充分運用“微助教”后,能夠實現(xiàn)思政課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結合、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灌輸性與啟發(fā)性相結合、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相結合,為實現(xiàn)“大班教學與小班研討”的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輔助。
“微助教”微信公眾號的強大的學習行為記錄功能,為思政課的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評價、教學改革提供支撐材料,讓思政課言之有物,可觸摸、可量化、可觀測。
“微助教”微信公眾號能夠記錄學生在“討論”模塊中發(fā)表的所有內容,在“課程資源庫”模塊中的測試成績,在“課件”模塊中是否閱讀課程資料等,幾乎能夠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所有行為。教師加以整理可以觀察學生在學習前、中、后思想政治狀況和行為的變化,作為形成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可靠依據(jù)。通過對學生在“微助教”微信公眾號上行為的觀測,作為了解學生關注點、需求點的窗口,為教師的課前備課和課后反思提供參考,同時也為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提供佐證材料。
鑒于思政課教學評價和教學效果的深層性,不容易準確地作出判斷,因此“微助教”微信公眾號在強大的學習行為記錄功能的基礎上,可以增加學習行為導出功能,既能以模塊為標準導出,也能以學生為標準導出,任課教師就能夠根據(jù)實際需要快速地整理學生的學習行為。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融入學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領域,既給思政課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zhàn)。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的不匹配,導致學生對課程不感興趣,在課堂上“抬頭率”不高,獲得感低,思政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程度不亞于經(jīng)濟領域。“微助教”微信公眾號為思政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理念和載體。
3.3.1 理念的更新
針對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的不匹配的問題,要求任課教師進一步提煉教材的知識點,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準確定位學生的關注點,摸索學生的需求,把教材的知識點與學生的需求點作為教學的結合點。以思政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任課教師樹立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匹配的觀念,既不是通過低俗化、媚俗化、娛樂化的思政課來迎合學生的需求,要保持思政課的高度、深度和溫度,也不是通過形式化思政課來應付學生的需求,要保持思政課的紀律性、嚴謹性和知識性,實現(xiàn)“精準施教”。
3.3.2 載體的優(yōu)化
“微助教”微信公眾號把教材的知識點與學生的需求點作為教學的結合點,為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相匹配的理念提供了網(wǎng)絡課程空間的載體。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開發(fā)以手機、電腦等為移動終端的“微助教”微信公眾號,端口還能接入微信app,使用便捷,操作簡單,教學功能根據(jù)大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任課教師的建議不斷完善,滿足了學生信息化的學習需求,也為“互聯(lián)網(wǎng)+思政課程”提供了路徑參考。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互聯(lián)網(wǎng)+思政課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逆的大趨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探索“微思政”模式,構建“大思政”格局,然而其理論和實踐都有待進一步的拓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