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偲
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100011
我國施工企業(yè)承建的海外工程項目因所在國政策、法律法規(guī)、市場環(huán)境、風俗習慣與國內迥異,物資采購供應工作存在很大不同。而在施工過程中,物資采購供應對項目質量、施工工期及生產效益有著重要影響,物資采購供應出現問題,將給施工企業(yè)造成極大損失。因此,海外工程項目物資采購供應是施工企業(yè)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走出國門的施工企業(yè)能夠進入的海外市場多為工業(yè)制造力較弱的亞非國家,部分物資采購需從國外進口,選定供應商簽署合同采購后,還需處理報關、發(fā)運、清關、內陸運輸等一系列進出口流程,程序較多,供應周期長,需數月甚至半年方能進場。一旦不能按時進場,將直接影響施工任務進行。
項目所在國工業(yè)基礎較弱,相應物資的供應商數量極少,形成了賣方市場的局面。我經歷的一個項目,開工令下來后已是秋季,需要水泥進場。項目所在地附近的水泥廠僅有一家可提供滿足項目施工用的水泥,而該廠在年初就與各采購方確定了本年度每個月的水泥量,然后按月生產并銷售水泥。對于項目提出的采購申請,該水泥廠以產能不足為由直接拒絕,最終還是通過業(yè)主協(xié)商才同意勻出水泥供項目使用。供應方在生產上出現設備損壞等意外情況,供應商生產水平有限導致的產品質量不穩(wěn)定,也對物資采購供應造成困擾,給施工帶來不利影響。
由于項目多位于偏遠地區(qū),運輸時間長,運輸距離遠,項目所在國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經常會面臨物資多次轉運的情況,會因各種意外及人為因素,導致物資準時到場的風險較高。
針對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法規(guī)、風俗習慣、市場資源、口岸、道路運輸條件、運輸市場進行調研。特別是關于進出口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與操作程序,通過與當地相關部門咨詢聯系,定期對項目采購管理人員組織培訓,及時更新相關知識,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采購計劃是根據各專業(yè)部門提供的需求計劃制定的,在對需求計劃進行編制及匯總時要做到認真、詳密。結合前期調研與工程進度,充分考慮各種風險因素,加強與各專業(yè)部門的溝通協(xié)作,根據各種物資的不同特性,靈活選用采購策略。遵循“滿足需要,經濟合理”的原則,寧多勿少,打足富余量[1]。尤其是在低值易耗品上及機械配件上,如果計劃不當,受限于當地資源不豐富,會造成非常被動的局面,而量略微富余,亦可在后續(xù)的使用中消耗掉。
拓展供貨渠道,建立供應商管理檔案,對供應商進行評價與考核。供貨渠道單一有很大可能因供貨方的風險因素而給施工帶來負面影響,可通過當地市場調研、借助其他中資企業(yè)、項目上當地員工及業(yè)主方的推薦等多種途徑獲取優(yōu)質供應商資源。對供應商進行評價與考核包括制定合格供應商準入標準與程序,合同履行后收集項目反饋,協(xié)同各部門對供應商進行評分,以后在選擇供應商時,優(yōu)先選擇評分較高的。對出現質量問題及信譽差的,堅決淘汰。
從供應商發(fā)貨至抵達施工現場這一過程,要做到持續(xù)監(jiān)控,實時掌握運輸動態(tài),提前安排處理相應流程,了解并及時處理運輸過程中存在的滯留情況。運輸路線的選擇應兼顧時效性、經濟成本及風險。國際運輸途中,需考慮沿途國家政治外交情況,避開從局勢緊張的國家過境的路線,以防出現關閉邊界口岸的情況。從區(qū)域上看,中國海外項目較集中的亞洲和非洲地區(qū)的政治風險水平顯著高于歐美等發(fā)達地區(qū)。其中,亞洲國家明顯存在政治穩(wěn)定性差、制度不完善、法治水平較低、政府腐敗嚴重、民族和宗教沖突、地緣政治危機等問題;而非洲大部分國家政府治理水平較低、安全形勢和法治環(huán)境差、政治穩(wěn)定性不高、貪污腐敗事件高發(fā)。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的不連續(xù)、恐怖襲擊、治安犯罪,以及來自各類官方機構的“合法傷害”是中國承包商在該地區(qū)常遇的風險事件[2]。
符合規(guī)范的倉庫是保障物資采購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工程項目因工期較短,出于成本考慮,在倉庫建設上敷衍,庫存基礎設施薄弱,倉儲能力不足,易造成保管不當。而一旦出現保管不當,造成成本增加的同時,損失的物資需要短時間內補齊,又會增加物資采購供應工作壓力。倉儲能力的不足,必然要求縮短物資采購供應周期,導致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出現,相當于將物資的儲存風險成本轉移到物資采購供應上。較為容易被忽視的一點是,庫存基礎設施薄弱,采購物資出現質量問題時,對供應商的索賠亦將面臨困境。供應商提供的合格證、檢測報告等一系列質量證明文件齊全是進行合作的基礎,但從與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至物資運輸到場的過程中,項目大多難以進行質檢,可能因供應商生產設備、生產技術等原因造成產品質量不穩(wěn)定或以次充好,導致進場不合格物資。部分工程材料所需檢測時間較長,待項目質檢部門判定該批物資不合格后,對供應商提出索賠要求,即使供應商再進行復核確認不合格,因物資長時間在不利條件下儲存,供應商也會對質量事故原因提出質疑。這種情況發(fā)生,不僅造成經濟損失,損害雙方互信,也給后續(xù)的物資采購供應帶來問題。
相比于國內,海外工程項目物資采購供應難點更多,情況更復雜。在競爭日趨激烈,利潤空間逐步收縮的情況下,加強物資采購供應管理,保障施工任務順利進行,方能產生良好經濟效益,提升企業(yè)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有著更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