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愷
四川良友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績效考核是PPP項目中政府向社會資本付費的主要依據,不論是政府付費或可行性缺口補助項目,績效考核都被要求作為付費或對PPP合同約定的價格進行調整的機制,同時也是評價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質量及效率的依據,是PPP項目中利益和風險分配的核心。
在PPP模式推廣之初,各個參與方未對績效考核引起足夠重視,在2017年11月10日,財政部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財辦金〔2017〕92號)(以下簡稱“92號文”),進一步規(guī)范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以下簡稱“項目庫”)管理。對于項目付費安排,92號文規(guī)定“未建立與項目產出績效相掛鉤的付費機制”、“項目建設成本不參與績效考核,或實際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鉤部分占比不足30%,固化政府支出責任的”項目應當清理出庫。此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管理暫行辦法》(財金〔2016〕92號)等文件已經要求“付費與績效考核掛鉤”,但92號文顯然是要,對未按規(guī)定整改的項目將有清退出財政部PPP庫的風險,進而影響項目獲得財政預算安排,這讓如何建立PPP項目績效考核機制的問題再次進入我們的視野[1]。
財金〔2016〕92號要求“付費與績效考核掛鉤”,績效評價結果應當作為項目公司或社會資本方取得項目回報的依據。但是,績效考核結果應用是否只是作為付費公式測算結果的調整系數,或變成一個簡單的“扣費機制”(先按公式計算付費金額,若考核不達標就相應扣減),還是將績效考核作為PPP項目全生命周期評價的一部分,與中期評價有機結合,這是目前在績效考核模式中進一步探索的。
PPP項目參與各方可以在每年的績效考核環(huán)節(jié),對該項目的使用者付費收入、運營成本、財務費用等數據進行分析,與以前年度的實際數據進行對比,與實施方案的預期數據進行對比,評估PPP項目是否真正“物有所值”,是否滿足財政承受能力,是否真正提升了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與此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PPP項目所面臨的風險因素也不斷變化,包括收入和成本費用的波動、維護修理和更新改造支出的發(fā)生、利率和通貨膨脹等宏觀因素的變化,都會給PPP項目的績效管理帶來新的挑戰(zhàn)。
因此,我們需要在績效考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加入各類的不定因素的分析和把控,持續(xù)進行相關的壓力測試,包括單因素及多變量的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等,同時將績效考核變成PPP項目年度風險測試的機會,納入PPP項目全生命周期風險管控之中[2]。
因此,為了規(guī)避在此過程中的風險點爆發(fā),提升考核管理效率、節(jié)約人力物力,還可以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信息化建設等手段,實時收集宏觀經濟變量、項目公司的財務數據,按季度甚至月度進行體檢,發(fā)出預警信號、提出優(yōu)化建議,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持續(xù)考核管理。
PPP項目績效考核管理系統(tǒng)可借助“互聯(lián)網+”思維,引入大數據、云計算、Web-BIM技術、GIS技術等來完成項目信息集成與共享,實現了:考核管理流程規(guī)范化;信息記錄載體一體化;資料數據記錄幾成化;對專業(yè)溝通無障礙化;數據計算分析自動化;財政支出責任監(jiān)測動態(tài)化。
運用成熟的WEB-BIM技術、GIS技術,可以使用BIM輕量化等技術實現PPP項目績效管理通過APP與PC端信息共享、通過基于GIS的多項集成化管理、基于BIM的單項目可視化管理以及績效管理過程的跟蹤與記錄等動態(tài)化管理,實現信息聯(lián)動與項目全過程管理,對項目資產全面把握。通過BIM模型實現可視化,及時快捷立體化掌握項目信息,便于項目公司對項目的管理及政府對項目的監(jiān)督。
通過GIS關聯(lián)項目信息與區(qū)域信息,將PPP項目對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外部效應納入績效考核過程,促進區(qū)域合理規(guī)劃發(fā)展;規(guī)范化考核流程,協(xié)同多參與方進行數據記錄與考核管理;統(tǒng)一化數據記錄載體,全面記錄PPP項目全過程數據,并以數據分析提供決策支持;結合績效考核結果自動計算財政支付數值,并跟蹤財政支付記錄,為監(jiān)測財政承受能力提供基礎;集成多項目的績效管理,掌握區(qū)域內項目、參與主體、財政支出等情況[3]。
PPP項目實現績效管理信息化后,可以實現項目全周期的數據記錄與信息監(jiān)測,覆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多方行為與績效管理結果,體現PPP項目績效管理的客觀公正性,提高績效管理效率,并為管理優(yōu)化與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基于PPP績效管理平臺的考核記錄完整,考核結果公開透明,增強合作雙方信任度與反饋及時性;可實現考核人員多元化,多方角度考核充分體現公平性和有效性。
績效管理通過建立信息化,可以較好的解決傳統(tǒng)PPP績效考核費時費力、考核內容體量大、數據載體不一、信息溝通困難等問題,并全面記錄項目的過程與結果數據,貫徹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績效管理的行為,從而提高績效管理平臺的科學性與適用性,最終為項目各方在PPP項目全壽命周期的管控提供工具和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過建立PPP項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建設,PPP績效管理系統(tǒng)有利于對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績效信息化管理,對PPP項目各個實施階段、各項績效管理工作實施有效的管理和監(jiān)控,能夠促進社會資本持續(xù)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促進政府不斷轉變職能、、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高治理能力、控制節(jié)約財政支出成本的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