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男 ,馮 通 ,王向東
ZHANG Guannan1,F(xiàn)ENG Tong2,WANG Xiangdong3*
2019年5月24 —26日,世界柔道大獎賽在中國呼和浩特舉辦,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01名運動員參與了該賽事。中國隊共54名運動員參賽,獲得了2枚銀牌、4枚銅牌、2個第5名和5個第7名的成績。
柔道是一種以摔法和地面技為主的雙人格斗術(劉衛(wèi)軍,2004)。柔道自1979年傳入我國以來(宋兆年,2004),至今已有40年的歷史,隨著歷代柔道人的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我國柔道運動融合了中國式摔跤的優(yōu)秀成分,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陳耀成,2017)。柔道運動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和發(fā)展,致使奧運會中的獎牌競爭越來越激烈,歐洲、美洲國家的實力突增,獎牌分布不再呈“亞洲獨大”的局面(劉佳等,2014)。中國曾將柔道運動作為奧運會的優(yōu)勢奪金項目,創(chuàng)造過奧運會3金的佳績(張冬琴等,2015),但已連續(xù)2屆奧運會(倫敦奧運會、里約奧運會)未收獲金牌,因此深入了解當今世界范圍內優(yōu)秀柔道運動員的技術運用特征和規(guī)律,對于我國柔道技戰(zhàn)術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本研究從2019年世界柔道大獎賽運動員的技術統(tǒng)計分析入手,總結我國運動員在本次比賽中的優(yōu)勢和暴露出來的問題,旨在較全面了解我國柔道運動員的技術運用特點。
以參加2019年世界柔道大獎賽·中國站301名運動員的比賽技術情況為研究對象,共計343場比賽。
1.2.1 文獻資料調研
根據(jù)研究需要,系統(tǒng)檢索和查閱有關柔道競賽和技術運用特征的相關資料。同時,通過中國柔道協(xié)會網(wǎng)站和國際柔道聯(lián)合會網(wǎng)站搜集部分高水平運動員的信息。
1.2.2 觀摩
筆者作為參與本次大賽的科研人員,與高水平柔道教練員和運動員一起現(xiàn)場觀摩,并統(tǒng)計全部比賽的技術使用情況。
1.2.3 專家訪談
先后對5位國內知名柔道專家進行訪談,其中國家級教練員2人、高級教練員2人、國家級裁判1人,并就本研究中涉及的有關問題調查訪問了6名參賽運動員。通過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和科研人員的多重角度深入分析比賽情況。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
柔道技術動作百余種(陳桂嶺,2002;Marek et al.,2018),按手技、腰技、足技、真舍身技、橫舍身技、抱壓技、關節(jié)技、絞技和反攻9大類進行劃分。把我國運動員的技術使用情況與國外(除中國外所有參賽國)分別進行統(tǒng)計,深入對比分析,揭示我國柔道運動員的主要得分手段和對手技術的使用情況。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按照分類的方法通過Excel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2.1.1 中國隊各類技術使用情況統(tǒng)計分析
結果顯示,中國隊使用最多的3類技術動作分別為足技(47.42%)、手技(21.24%)和抱壓技(11.13%),3種技術的使用率總和達到所有技術動作的80%,其他技術動作的使用率均不足10%;得分占比最高的技術動作分別為抱壓技、手技、足技和反攻技術,其中抱壓技的得分占比達到26.19%;使用成功率最高的技術動作為關節(jié)技(30%),其次為反攻技術、抱壓技和橫舍身技,成功率均高于20%。我國柔道運動員盡管足技的使用率最高,但成功率僅為3.04%,是除真舍身技外所用技術動作中成功率最低的(絞技使用次數(shù)較少,不具備統(tǒng)計意義),說明運動員對于足技的掌握不夠成熟,在運用力量、進攻時機、技術動作等方面仍有缺陷;而反攻動作盡管使用率較低,但得分占比達到14.29%,說明我國運動員打防守反攻的能力較強;全部技術動作的成功率為8.66%(表1)。
表1 2019年世界柔道大獎賽中國隊柔道技術動作統(tǒng)計表Table 1 Statistics of Judo Technique of Hohhot Grand Prix 2019 n=54
2.1.2 國外運動員各類技術使用情況統(tǒng)計分析
結果顯示,國外運動員使用最多的技術動作為足技和手技,占比分別為43.01%和25.01%,其他動作技術占比均不足10%,足技和手技均屬于投技,說明國外運動員主要技術應用類型是投技;得分占比較高的技術動作是足技、手技、反攻和抱壓技,其中足技和手技的得分占比均超過25%,是國外運動員主要得分手段;得分占比最低的是關節(jié)技和絞技,分別為3.03%和3.33%,關節(jié)技是通過造成人體上肢關節(jié)非正常扭曲變形讓對手疼痛難忍而主動認輸?shù)募夹g,絞技是通過絞緊對手頸部使其窒息而主動認輸?shù)募夹g,這2項技術一旦施用對手較難逃脫,成功率比較高(均超過15%),而得分占比最低則反映出運動員在賽場上對該技術高度警惕、防守嚴密;成功率超過20%的技術為反攻和關節(jié)技,全部技術動作的成功率為9.40%(表2)。
2.1.3 中、外運動員各類技術使用情況對比分析
本次比賽中國隊9類技術動作的使用率與國外隊伍相比基本持平,均表現(xiàn)出足技、手技、抱壓技為主要使用技術的特點,但各項技術動作的成功率有較大差別。
表2 2019年世界柔道大獎賽國外參賽隊伍柔道技術動作統(tǒng)計表Table 2 Statistics of Judo Technique of Hohhot Grand Prix 2019 n=247
中國隊整體技術動作的成功率為8.66%,國外隊伍為9.40%,中國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得分率低于國外平均水平。9類技術動作中,中國隊橫舍身技、抱壓技、關節(jié)技的成功率高于國外水平,手技、反攻成功率與國外持平,腰技、足技成功率低于國外水平,說明我國運動員的橫舍身技、抱壓技和關節(jié)技是優(yōu)勢技術,運用較為成熟。抱壓技、關節(jié)技、絞技均屬于寢技,中、外寢技得分占比分別為33.33%和16.97%,我國運動員寢技的得分占比遠高于國外平均水平。寢技的施展時機一般在連絡技“投接寢”中較為常見,很多運動員“投接寢”的意識較為薄弱,在投技結束后因連絡進攻意識不強而錯失時機。這次比賽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反映,我國柔道運動員較為擅長打寢技。足技是中、外運動員最為常用的技術,使用率均高于40%,而成功率分別為3.04%和6.29%,得分占比分別為16.67%和28.79%,差距較大。國外運動員的足技成功率比中國運動員的成功率高出1倍多,得分占比高出12.12%,說明我國運動員的足技水平遠低于國外平均水平,足技是我國需要重點學習、分析的技術。
2.1.4 中、外運動員因判罰比賽失敗的情況對比分析
世界柔道聯(lián)盟在2008-2016年期間,對柔道運動競賽規(guī)則(吉田直忠等,1987;徐麗麗,2017)進行了較大改動,為了增強柔道運動的觀賞性,使其更具競技體育魅力,新規(guī)則鼓勵運動員主動進攻,嚴格禁止運動員消極比賽(安建奇,2013;王玉斌,2010;張帝,2017)。柔道比賽中的判罰,絕大多數(shù)是因為進攻被動而受到的消極處罰,3次判罰將直接告負。通過對本次比賽因3次判罰而比賽失敗的情況進行統(tǒng)計,可以分析出我國運動員在柔道新規(guī)則的掌握和利用上的問題。
通過表3可以看出,我國運動員因3次判罰而輸?shù)舯荣惖墓?人,判罰比例為4.26%,國外運動員中因判罰失賽的總人數(shù)為25人,判罰比例為10.04%。柔道比賽中,多數(shù)運動員習慣開局快速進攻得分或通過頻繁進攻迫使對手獲得消極判罰,我國運動員的判罰比例低于國外運動員1.5倍,說明我國運動員對于新規(guī)則的掌握較好,主動進攻意識較強。我國4名被判罰比賽失敗的運動員均為男子,說明我國女子柔道運動員更善于避開判罰,對規(guī)則的掌握優(yōu)于男子。
表3 3次判罰情況統(tǒng)計表Table 3 Three Penalty Statistics
日本是柔道運動強國,將我國與日本著重進行對比可以反映我國柔道運動員的技術差距。本次大獎賽,日本派出7名選手參賽,7名日本選手的參賽級別分別為-90 kg、-81 kg、+78 kg、-78 kg、-70 kg、-63 kg和-52 kg,按照這7個級別,參照國際柔聯(lián)官方網(wǎng)站內的世界積分排名,選擇在本級別內排名靠前的中國運動員作為統(tǒng)計對象進行分析(表4、表5、表6)。
表4 中、日各7名運動員信息統(tǒng)計表Table 4 Information of SevenAthletes from China and Japan
2.2.1 中國7名運動員技術使用情況統(tǒng)計分析
結果顯示,中國隊7名運動員使用最多的3類技術動作分別為足技(53.96%)、手技(17.27%)和抱壓技(14.39%),占所有技術動作的85.62%;成功率超過30%的技術為反攻和關節(jié)技,其中反攻的成功率高達42.86%,這體現(xiàn)了我國柔道運動員的特點,擅長打防守反擊戰(zhàn);得分占比最高的3類技術動作分別為抱壓技、手技和反攻技術,占比總和超過70%,說明這3類技術是7名運動員的主要得分技術;足技盡管使用率最高,但成功率僅為2.88%,得分占比僅為7.14%,是這7名運動員的技術弱項(表5)。
表5 2019年世界柔道大獎賽中國隊柔道技術動作統(tǒng)計表Table 5 Statistics of Judo Technique of Hohhot Grand Prix 2019 n=7
2.2.2 日本7名運動員技術使用情況統(tǒng)計分析
結果顯示,日本7名運動員使用最多的3種技術動作為足技、手技和抱壓技,占比分別為58.22%、17.12%和13.70%,這3種技術動作的使用總占比約為90%;得分占比最高的技術動作分別為足技和抱壓技,其中足技的得分占比高達52%,說明日本隊超過一半的得分是通過足技獲得的;腰技、抱壓技、關節(jié)技和反攻4類技術的成功率均超過30%,說明日本運動員的技術有效率很高,這在拼搏技術、戰(zhàn)術、體能和心理的賽場上有效地節(jié)約了體能消耗,并給對手以心理壓力。本次觀摩比賽發(fā)現(xiàn),面對日本選手時,各國運動員都十分謹慎,在搶手封手環(huán)節(jié)放不開,害怕吃動作,很多選手因消極判罰失掉比賽。全部技術動作的成功率為17.12%(表6)。
表6 2019年世界柔道大獎賽日本隊柔道技術動作統(tǒng)計表Table 6 Statistics of Judo Technique of Hohhot Grand Prix 2019 n=7
2.2.3 中、日運動員各類技術使用情況對比分析
將中、日兩國運動員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我國與日本存在技術差距。本次比賽,中國隊7名運動員9類技術動作的使用率與日本基本持平,足技、手技、抱壓技為3類主要使用技術,但部分技術動作的成功率差距巨大。對比發(fā)現(xiàn),中、日兩國運動員技術成功率分別為8.80%和17.12%,日本的技術成功率超出我國1倍,說明日本運動員的有效進攻率超出我國運動員1倍,引起這種差距的技術主要是足技。中、日兩國足技的使用率均超過了50%,但成功率相差5.7倍,差距巨大,是腿部力量的差距、進攻速度的差距還是技術上的差距等,具體原因需要高水平教練員深入分析。日本隊足技和抱壓技的得分占比總和為80%,這2項技術是日本的主要得分手段;我國運動員在每類技術動作都有得分,但沒有突出得分技術,表明我國運動員技術雖比較全面,但缺少主要得分手段。
2.2.4 中、日運動員因判罰比賽失敗的情況對比分析
在本次比賽中,中國隊7名運動員均未發(fā)生因3次判罰而輸?shù)舯荣惖那闆r,日本隊有一場比賽被3次判罰,該場比賽為中、日銅牌之爭。-78 kg日本運動員SATO Ruika在與我國運動員馬振昭銅牌賽對陣時,因3次判罰出局。馬振昭與該運動員實力相當,國際排名略高于該運動員,這場比賽馬振昭憑借多次主動進攻、嚴格防守,迫使對手因多次無效進攻而獲得消極處罰,這反映出我國運動員擅長運用柔道新規(guī)則,對規(guī)則的掌握較好。
通過對2019年世界柔道大獎賽技術統(tǒng)計分析可知,當前世界高水平運動員使用最多的技術動作為足技和手技,投技的使用率超過了75%。我國運動員的技術類型使用分布與世界整體水平類似,但不同技術的成功率有一定差異。9類技術動作中,中國隊橫舍身技、抱壓技、關節(jié)技的成功率高于國外整體水平,手技、反攻成功率與國外整體持平,腰技、足技成功率低于國外整體水平。特別是足技,中、日兩國足技的使用率均超過50%,但成功率相差1倍,中國全部技術動作的總得分率低于國外整體水平,僅為日本成功率的一半。技術的掌握情況、國外把位的抓握情況、時機的選擇和力量的運用等方面對于技術的成功率均有很大影響。我國運動員的技術動作應用雖然較為全面,但缺乏主要得分手段,且無效動作較多,這在賽場上對于體能的浪費是巨大的,建議我國教練員和運動員全面分析技術成功率低的原因。
距離2020年東京奧運會已不足1年,柔道備戰(zhàn)形勢緊迫。我國備戰(zhàn)東京奧運會柔道項目的重點級別為男子-90 kg,女子-63 kg、-78 kg和+78 kg。本次大獎賽我國女子-63 kg、-78 kg和+78 kg在獎牌上均有斬獲,其中-63 kg運動員唐婧獲得銀牌、楊俊霞獲得銅牌,-78 kg馬振昭獲得銅牌,+78 kg徐仕妍獲得銅牌,男子-90 kg未收獲獎牌。可見,我國柔道依然呈現(xiàn)女強男弱的形式,且女柔重點級別的后備力量較為充足,男柔重點級別僅1名重點運動員。我國運動員在本次比賽1金未獲,這離我們決戰(zhàn)東京奧運會的目標還很遠。經統(tǒng)計分析可以看出,技術的成功率偏低,說明我國柔道運動員的基礎不夠扎實?,F(xiàn)如今在不斷追求進攻技術套路創(chuàng)新和戰(zhàn)術應對的同時,依然需要不斷磨礪基本技術動作,將基礎打牢。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投技是運動員最常運用的技術,也是得分的主要手段,我國運動員投技得分占比偏低,特別是足技遠低于國外平均水平,這是我們需要重點訓練的技術弱項,也是決戰(zhàn)東京奧運會柔道項目的突破口。觀摩比賽發(fā)現(xiàn),我國運動員在賽場上的自主能動性較差,對場內教練的指導較為依賴,盡管教練員豐富的經驗和判斷能力為場內運動員提供了幫助,但長遠來看,不利于運動員形成靈活的臨場應變能力和控制比賽節(jié)奏的能力,同時也不利于運動員技術水平的充分發(fā)揮。
本次大獎賽,中國運動員對于寢技的應用讓人驚喜,特別是抱壓技的使用率和成功率遠高于世界整體水平。本次大賽中,我國運動員寢技得分占比超過國外整體水平近1倍,說明近年我國教練員和運動員通過不斷探索、研究和創(chuàng)新,已經將劣勢變?yōu)閮?yōu)勢,在寢技的使用上取得了極大的進步。
柔道運動是一項集技術、戰(zhàn)術、體能、心理和智能于一體的項目(程志山,2006;李澤楠,2018),通過觀摩比賽發(fā)現(xiàn),日、韓運動員在技術上的優(yōu)勢更突出,歐洲運動員在身體和力量上的優(yōu)勢更突出,且高水平運動員都有自己明顯的特點。德國運動員普遍賽前競技狀態(tài)較好,比賽興奮度高,賽場上進攻比較主動,氣勢高昂,給對手以心理上的壓力。日本運動員整體狀態(tài)沉穩(wěn)、自信,在賽場上非常老練;技術水平高,手上把位抓握很牢,找到機會進攻就能得分,很會運用力量;擅長運用佯攻動作創(chuàng)造進攻機會,善于控制比賽節(jié)奏。柔道運動的核心除了“以柔克剛”,還講究“一力降十會”,在男子-81 kg級決賽時,愛爾蘭選手以一個漂亮的背負投戰(zhàn)勝日本選手,驚艷全場,這名愛爾蘭選手單手將日本選手提起施展技術動作,展示了絕對力量。我國運動員表現(xiàn)出了勇于拼搏的優(yōu)秀品質,-63 kg級選手楊俊霞在復活賽和銅牌爭奪賽上手指和上唇崩裂出血,但仍然頑強拼搏,最終奪得1枚獎牌。但是,我國運動員也表現(xiàn)出搶手能力較差、進攻時機把握不準和力量運用不到位的技術短板。
柔道運動屬于交手類項目,比賽中各種勢態(tài)變化是不規(guī)律的,運動員對于技術的運用不可能是簡單的疊加,要求運動員在瞬息萬變的比賽場上具有把握時機和主動創(chuàng)造機會的能力,能夠動態(tài)地應用技術,這不但要求運動員在扎實的技術訓練之余多實戰(zhàn),形成條件反射的技術鏈,還要求運動員多思考,特別是在柔道新規(guī)則的新形勢下,要學會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巧妙應對各種類型的對手和戰(zhàn)況。
1)我國柔道運動員橫舍身技、抱壓技和關節(jié)技的成功率高于國外平均水平,手技、反攻技術成功率與國外持平,腰技、足技成功率低于國外平均水平。國外運動員足技成功率高出中國1倍多,足技是我國柔道差距較大的技術。我國運動員對于柔道新規(guī)則的掌握和利用較好,3次判罰率遠低于國外平均水平。
2)中國隊7名高水平運動員與日本7名參賽運動員9類技術動作的使用率基本持平,但日本運動員動作技術的成功率超出我國1倍,足技成功率為我國運動員的5.7倍,我國足技水平與日本差距較大。我國7名運動員對于柔道新規(guī)則的掌握和利用優(yōu)于日本運動員,3次判罰率低于日本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