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玉美
(貴州省貴定縣沿山小學 貴州 貴定 551300)
1.1 輕視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音樂鑒賞能力是指學生對歌曲的鑒定與欣賞的綜合能力。主要是指學生以聆聽音樂、了解音樂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和創(chuàng)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后對樂曲產生共鳴的能力。一般來說,音樂鑒賞能力與創(chuàng)作力等與其他關乎學生成長的能力息息相關,其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對音樂的共情力,提高學生對音樂辨別和欣賞的綜合能力,提升其在音樂方面的綜合素質。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現(xiàn)階段我國的小學音樂教學水平相較于以往已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某些方面還是有一些問題尚未解決,例如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得不到重視。小學生常常觀看一些短視頻,其中的背景音樂反復播放,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學生對音樂種類的喜愛,造成他們缺乏音樂審美。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音樂教育的根本,過多地傳授理論知識,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對此提不起興趣。
1.2 音樂鑒賞能力培養(yǎng)方式單一。一個人音樂鑒賞能力的高低是由其本身對音樂的共情力大小、其自身生活經(jīng)歷等多元化的因素決定的。對于正處于成長初期的小學生來說,外界環(huán)境對其產生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小學生正處于探索世界、培養(yǎng)自身價值體系的階段,所以對外界環(huán)境中存在的新奇事物必定擁有很強的探索欲望。由此,教師應該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探索欲望為出發(fā)點,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索音樂的奧秘。但是現(xiàn)階段大部分教師的教學都是以解說書本內容、播放枯燥單一的音樂為主進行教學,學生在此類音樂課堂中無法產生對音樂的探索欲望。由此可見,現(xiàn)有的此類單一的培養(yǎng)方式無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1.3 學生音樂鑒賞能力評價環(huán)節(jié)薄弱。音樂鑒賞能力是一種感性的能力,這與計算能力、寫作能力等理性能力在本質上有著很大的區(qū)別。音樂鑒賞能力是以聆聽者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為基礎的感知能力,所以不同教師在判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水平的高低時無法采用統(tǒng)一的標準。在此情況下,應試考試就成為教師判斷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水平高低的主要途徑。應試考試是一種以標準答案為判斷依據(jù)的評價手段,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基礎的音樂知識,但是無法判斷學生是否擁有與音樂產生共鳴的能力,因此如何正確地評價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也是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中,音樂課程的設置大部分是以老師解釋書本內容、學生背誦知識點的方式進行,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深度的交流和溝通,也不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內心的感受,無法有效地培養(yǎng)其音樂鑒賞能力。
2.1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情境教學是當前教學的有效手段,教師們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將音樂知識系統(tǒng)地結合在一起,營造良好的教學場景,以便促進小學生清楚直觀地學習知識。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就要以音樂基礎知識為基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一種適合教學內容的音樂氛圍,通過讓學生聆聽音樂、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等方式讓學生與歌曲本身產生一種情感的共鳴,然后逐步引導學生表達出自己內心對音樂的真實感受,由此來達到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是逐漸積累的,所以教師應該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別能力,幫助其分辨音樂的類別,提高音樂審美。
比如,在對《勞動最光榮》這首歌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勞動相關的特點鮮明的圖片放入課件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與勞動相關的音樂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勞動最光榮》這首歌曲的內容和背景。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通過為學生解釋勞動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隨后讓其聆聽《勞動最光榮》這首歌曲的方式,加深其對勞動的理解,培養(yǎng)其勞動精神和勞動理念。這種通過情景模擬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切身地感受到音樂的內涵,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在聆聽其他歌曲時自動聯(lián)想有關的情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2.2 調動聯(lián)想,鼓勵學生對音樂的思考。在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朗讀歌詞或跟隨音樂小聲吟唱來幫助其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記憶,從歌詞和旋律兩方面去感受音樂的內容。小學生正處于成長初期,其生活經(jīng)歷較少,因此無法對音樂產生準確的定義,在聆聽完樂曲后,大部分只能通過一些簡單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所以教師要根據(jù)其理解內容及時進行引導,充分調動其創(chuàng)造力,加深其對音樂的理解。
比如,在《豐收之歌》的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播放農民采摘果蔬的圖片和伴奏音樂,讓學生對歌曲有一個初步的印象,豐收是喜悅的?!罢埬阆胂笠幌?,農民在采摘果蔬時會有怎樣的對話?”“勞作結束后會怎樣慶祝豐收?”“學完歌曲后,能不能完整地演繹農民豐收的情景?”不斷地去引導學生合理地想象,最終可以演繹出一場小小音樂劇。通過向學生展示與音樂內容有關聯(lián)的圖片和伴奏音樂,充分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其在腦海中形成與音樂相關的畫面,從而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
2.3 聯(lián)系生活,拉近學生與音樂的距離。由于小學生對世界的認知水平有限,很多知識都是來自其真實的生活經(jīng)歷,因此如果能夠將音樂與生活經(jīng)歷相結合,從日常生活中甄別出有利于理解音樂內涵的場景,就可以在音樂課堂中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音樂鑒賞能力。
比如在對《拍皮球》這首歌曲進行教學時,我會問學生:“大家是如何拍皮球的?”“皮球被拍的時候會怎么樣?”學生會有各種回憶后的回答,學完歌曲后,他們會自主加入拍皮球的動作,演唱的聲音也會跳躍起來。通過將音樂與生活經(jīng)歷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對《拍皮球》這首歌曲產生了情感共鳴,為學生們掌握音樂內容提供了一種途徑,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們提升音樂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