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英
(山東青島萊西市南墅鎮(zhèn)中心小學 山東 萊西 266613)
在我國教育大變革的背景下,大多數小學數學老師都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了團隊協作學習法,也正在努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案,引進先進的科學的教學設施,小學課堂活動效果有了顯著的提升,但是有些老師即使運用了這一學習方法,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的了解小學生的實際需要,甚至有些數學課堂的團隊合作學習法僅是流于形式,重視表面功夫。
1.1 合作方法簡單。所謂的團隊合作學習方法不只是把班級里的學生簡單的組成學習團隊,這只是淺顯的層面,在實際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而實際的團隊合作學習法已經成為成績優(yōu)秀學生的個人表現場所,老師忽視了成績不太理想的同學,長此以往,這些所謂的“差生”更不愿意主動配合老師的課堂教學,從而降低了實際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不利于培育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和實用能力。
1.2 團隊內部分工模糊、學習目標混亂。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活動中團隊合作學習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表現機會,可是并沒有從本質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愿意學生的學生仍舊把機會推給其他同學。這樣不利于學生全面平等的實行教學,總是不夠重視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另外團隊內部的分工模糊不清,“差生”不愿意聽從組長的任務分配,所以通常情況下,大多數發(fā)言的機會都交給了好學生。對于學習組長來說,缺乏團隊管理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在實際問題討論的過程中經常產生矛盾。
1.3 課后評價制度不完善。老師把學生分成學習團隊就是要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所以對于其的評價也是以團隊為單位,這樣就使得老師不夠重視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和學習,在實際小學數學課堂活動中,老師沒有給團隊學習過多的壓力,致使生生之間只有寫作沒有學習競爭,并且在課后的獎懲制度和評級制度設施不全面,從而無法真正的在小學數學課堂活動中實施團隊合作學習法。
2.1 科學分組,突顯學生的中心地位。如果不能合理的給學習團隊內部的隊員分配學習任務,就很容易造成團隊內部矛盾進而影響整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程。因此,老師在進行分組時需要公開透明的分配,可以根據學習成績、性別、性格安排,總之一個團隊中必須要有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要有男有女,也必須要有性格內向和外向的學生。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分組合作學習方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做大化的價值。在日常數學課堂活動中,要以團隊為單位實行合作學習,突顯學生的中心地位促使其輪流回答問題。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所以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當家做主,需要把更多的表達權利還給學生,小組成員不可以總是依賴團隊中成績比較好、很愛發(fā)言的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目的要了解,然后積極主動的發(fā)言。
2.2 培育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強化師生交流。在實際小學數學課堂中,老師利用團隊合作學習法更需要設計情境,靈活的運用生活小故事引出課堂內容,最大限度的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以此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加強學生挖掘問題、探索真理和處理問題的實用能力。例如,老師在講解“分數”相關知識點時,首先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情境引出什么是分數這一問題:假如把一個三明治平均分成2等份,那么其中的一份可以怎么表示?讓學生以團隊為單位激烈的論述,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從而引出分數的相關概念。緊跟老師的講解腳步,學生可以直觀的了解分數的概念和表現方式。那么接下來老師把10粒大米和10粒黃豆混合到一起,再次平均分成2等份,每份有10粒,讓學生再次討論:混合物體中的一份用分數如何表達?與面包切成的2等份有何區(qū)別?最后,老師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及時指導,并且總結歸納出這節(jié)課的結論:不論何種物體,只要可以平均分成2等份,其中的每一份都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老師設計的問題情境可以有效的提升課堂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適當的使用團隊協作法能夠促使學生時刻維持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專注力。
2.3 突顯老師的領導帶頭作用。在團隊合作學習中不能缺少的就是老師的一旁指導。在數學課堂上老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思路和方法,以數學課本內容為基礎,結合實際生活事例實行適當的知識延伸,用自身的教學經歷和方法最大限度的讓學生了解理論知識,進而高效的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開展團隊協作學習。
總而言之,數學老師需要努力的找尋增強小學數學課堂質量的方法,不論數學課堂內容有何變化,都應該在實際教學中實施下列原則:把學生看做是課堂活動學習的主體,給同學們更多的時間和獨立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可以隨時可以表現自己。并且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勇于發(fā)掘學生的探索精神,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合作教學中來,在發(fā)展、了解、思量、完善的基礎上,慢慢的完成合作學習的系統(tǒng)教育教學,將最優(yōu)的表達出合作學習的新時代的教育影響,一步步的推動小學數學教育的發(fā)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