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杰
(河北省隆化縣第二中學 河北 隆化 068150)
通過學習有關“微課”的理論,我們更加明確了微課的含義。微課又名“微課程”,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語文微課必將受到歡迎,發(fā)揮其價值和作用,語文學科是既具工具性也具人文性的一門核心課程,兩方面都要求課內、課外的有效配合,微課在這兩個大的領域都可發(fā)揮積極作用和影響。
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如下:
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具體可分為三種:①課前預習性了解學習,通過微課預習,學生可基本熟悉、理解要點,不懂的地方或有疑惑的地方可以課堂上重點關注、提出問題;②課后釋疑解惑,對上課沒有弄明白的地方,尋求相關知識點微課的幫助,相當于尋求課后輔導,解決個別問題;③課外拓展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發(fā)展方向,自主學習。這給了學生很大的學習空間,以彌補課堂大眾化教學的不足。課外自主微課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語文教師課外輔導的作用,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微課制作非常簡便,我們也不需要去買攝像機,只用手機就可以制作出畫面清晰、聲音清楚的視頻,并且可以共享,便于規(guī)劃組織形成微課資源庫。教師上課時可以適當應用,通過微課對知識點做基礎介紹,然后再深入教學;還可通過微課引入相關延伸領域,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也可通過微課引入趣味性語文題材,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
微課可應用于各種語文實踐活動。比如詩歌朗誦、作文比賽、課本劇表演等,如課本劇表演可以在文字方案的基礎上,加上微課形式的視頻短片,類似廣告片一樣發(fā)動學生積極參與,也可展示一些往屆比賽過程的花絮,增強比賽的吸引力。比賽結束,也可通過微課記錄活動過程的亮點,展示成果,進一步深化活動的影響。
傳統(tǒng)的語文教研一般通過公開課、說課、集體備課等形式開展教研討論,這些都非常有效,是教研的主要形式,但這些都要經過精心的組織,耗費大量的精力,有時還會流于形式,而借助微課開展教研,可通過制作好的微課,也可以展示教師的教學理念、方法。而且以微課為媒介開展教研交流更加便捷,既可現場開展,也可通過網絡打破時空進行。
微信、微博、微電影……這是一個“微時代”,微課是技術進步與教學發(fā)展的完美結合,符合現代教育技術的現有硬件、軟件環(huán)境和基礎,也符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和發(fā)展需求,其應用和深入一定會進一步解放學生的學習,解放教師的智慧,促進語文教學的新一輪改革與發(fā)展。
但是,我還是想說,微課程與其他千千萬萬的教學方法一樣,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生搬硬套,為微課而微課,必然適得其反。所以,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