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瑤麗
(江蘇省常州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平岡校區(qū),江蘇常州 213003)
小學高學段的教學非常重要,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引導者,要結(jié)合實際,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度過這個關(guān)鍵時期。小學高學段的學生面臨著很多問題,學業(yè)壓力、同伴關(guān)系、親子關(guān)系、師生關(guān)系、自我概念等都帶給小學高年級學生很多煩惱[1]。性生理趨向成熟、心理斷乳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他們。在高年段學生共有的這些心理特點背景的前提下,有沒有一些差異因素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仔細回憶一番自己的工作歷程,有這樣幾類學生給筆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筆者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年,接手了五年級的一個班,班內(nèi)共有55位學生,其間在履行交接班儀式時,前任班主任就特別提到了A生。這位學生只有一歲多時,父母就離異了,他由外公外婆撫養(yǎng)長大,兩位老人和他的媽媽總覺得虧欠他,所以事事遷就、事事忍讓、千依百順,以至于到后來,他很少有完成作業(yè)的時候,成績當然可想而知。前任班主任也與家長聯(lián)系過,但問題是學生的媽媽很少有時間管他,學生的外公外婆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從三年級開始,他就一直是個不知愁為何物的小頑童。
工作的第三年,筆者接了個全校聞名的聰明班,同時也是全校有名的調(diào)皮班。其中有一位B同學,他就像是一匹難以馴服的小馬駒,脾氣很大,很倔,動不動就和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甚至動手打架。有一次,甚至還把戰(zhàn)火蔓延到了美術(shù)老師身上。他的脾氣真的不是一般大,當他發(fā)脾氣時,你會看到他足足有十多分鐘都是同樣的表情:恨恨的眼神、攥緊的拳頭、犟著的頭,他就像一顆隨時爆炸的原子彈一樣。
這類學生,一看就知道,是那種平時表現(xiàn)比較好,只是偶然會犯錯誤,但這個錯誤還有一個共同點:要么不犯,要犯就是令人非常驚訝的那種。例如,C同學一直是班里的好學生,幾乎是“三好學生”專業(yè)戶,可是在升入五年級之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班內(nèi)民主選班干部時,有同學反映說她經(jīng)常會找些理由撈點“小便宜”。
例如,D同學,考試時經(jīng)常空卷,等你問他原因時,他會十分委屈地如實回答:老師,我看到試卷上那么多的字,就覺得頭暈,所以就不寫了。等你聽到這樣的回答頓覺無語時,他總是露出他的招牌式笑容。又如,E同學也很天真,他是我們班最胖的一位同學,但是每天回到家,見到媽媽的第一件事和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抱抱我。但就是這樣的“天真寶寶”,到最后畢業(yè)考試時,語文一個考了91.5分,一個考了78分,而原來兩人的成績都是個位數(shù)。
和第四類不同,這類學生的基礎(chǔ)較好,但同樣很可愛。例如,F(xiàn)同學,他有一個愛好,不管你在課堂上是舉案例,還是提出問題,他總會說些“就是”“對的”“原來如此”之類的話,只要老師的眼神一看到他,他還會做一個十分可愛的動作,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用手把嘴捂好,然后用眼神和老師交流,傳遞出“我知道錯了”的信號。
這類學生不管是面對家長的“狂風暴雨”,還是教師的“和風細雨”,或是“艷陽高照”,或是“寒風刺骨”,都能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面對這些學生時,筆者是怎樣引導的呢?應(yīng)該說是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有法,但教無定法”這句話的內(nèi)涵。
筆者在思想上非常重視學生,尊重筆者所教過的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也就是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要以理服人,不要壓制學生。批評也好,表揚也好,務(wù)必要讓學生心服口服。學生有思想情緒時,不要把它看成一件小事,一定要抽時間進行調(diào)查了解,想辦法加以引導,不能有“小孩子的事,沒什么大不了的”思想;也不要用放大鏡去看待學生的問題,不能在沒有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時就妄下定論。
在重視學生、尊重學生的前提條件下,我們還要研究學生、關(guān)心學生。筆者一貫的做法就是班主任教師要做深入細致的工作,盡可能地了解學生,與學生親近,知道每位學生喜歡什么、想什么;經(jīng)常參加學生的活動。如果在空余時間你能準確無誤地說出學生的愛好,哪怕是他最近在看什么書,最崇拜的偶像是誰?最擅長的項目是什么?學生都會特別崇拜你,他們會覺得你和他們之間有許多的共同語言。班主任不要整天坐在辦公室里,離學生遠遠的。對于學生的變化,要及時關(guān)注,哪怕只是一絲小小的變化。當學生有反常行為時,筆者總是會提醒自己:一定有其深層次的原因,不能只看表面,要挖掘深層次的原因,設(shè)法打開學生的心鎖,解開學生的心結(jié)。
教育高學段的學生要有方法,且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因人而異、隨機應(yīng)變的方法。我們在做學生教育工作時,僅有一顆愛心是不夠的,還得有方法。愛心是基礎(chǔ),但是如果缺乏正確的方式方法,再好的愛心都會收效甚微[2]。
遺憾的是,我們現(xiàn)在的很多工作方法,都是攻城之法。例如,有這樣一些教師,工作很有經(jīng)驗,班級工作井然有序,學生紀律良好,教師自己也稱,不管什么樣的學生,到他那里都是“一熨斗熨平”。教師的工作熱情是值得肯定的,可是這種“用熨斗把學生熨平”的做法,圖的只是眼前的太平,爭的只是一時的安寧,學生表面上服順,但時機一到,舊病又會復發(fā),問題也只會越來越嚴重。
例如,在引導上述“桀驁不馴型”的學生時,筆者采用的方法就是:太極精髓,先四兩撥千斤,轉(zhuǎn)換于無形;后約法三章,照章執(zhí)行!學生在火頭上時,你說什么,他都聽不進去,那么就先冷處理,等到他情緒比較穩(wěn)定后,再找一個能不丟他面子的環(huán)境,他自己都能把自己的錯誤說得一清二楚,根本用不著你在一旁左啟發(fā)右引導,然后再和他約法三章,約束他日后的行為,他自己定的章法,當然執(zhí)行起來也是心服口服。慢慢地,學生脾氣就小了,人緣也好起來了,家長也向筆者反映孩子懂事了。
引導“受寵不驚型”的學生時,筆者采用的是投其所好、興趣為先的方法。你愛玩,我就陪你玩,但玩的同時是有條件的。如果能夠順利地完成任務(wù),不管效果如何、進步多大,統(tǒng)統(tǒng)大張旗鼓地表揚一番,這樣學生的信心就逐漸變強了,而且在這么聲勢浩大的大好形勢面前,他也不好意思再走回頭路了。
引導“天真寶寶型”的學生時,筆者采用的辦法是延長時間,積極鼓勵。根據(jù)筆者的分析,這類學生,要么是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要么就是相對來說比較嬌氣,心理斷乳期較長,于是筆者就降低學習要求,有時甚至是單獨輔導;稍有好轉(zhuǎn),馬上給他們一些物質(zhì)獎勵,如糖果之類的。到后來,他們都擋不住糖果的誘惑,一下課就來補課了,有時候他們都舍不得吃獎勵糖果,拿著回到教室炫耀一番,引得其他同學一陣眼紅。只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上來,成績的提高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所以由個位數(shù)考到九十幾,做起來也并非難事。
眾所周知,教育是愛的藝術(shù)。教育之樹只有植根于愛的土壤里,才能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但是,愛也要掌握方式,在教育實踐中,讓我們一起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交流;變圍追堵截為巧妙疏導;變一曝十寒為細水長流;變簡單粗暴為精雕細刻;變操之過急為循序漸進;變耳提面命為撥動心弦;變生硬呆板為循循善誘;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代替逆耳的訓斥,讓我們的教育煥發(fā)勃勃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