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貴州省思南縣三溪初級中學 貴州 思南 565100)
初中英語的學習是英語學習中基礎(chǔ)的基礎(chǔ),如果沒有初中英語這個“良好”的開端,那么,學生就很難再英語學科方面有所成就,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生尚未形成自覺學習的習慣,更何況是突然出現(xiàn)的別國語言,這對他們來說就是極其陌生的東西。因此,初中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wù)就是如何激起初中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如何將這種興趣引入對英語的具體學習中來,并且應(yīng)適當考慮學生是否排斥這種教學模式,初中英語階段的單詞學習不可忽視,教師必須要有計劃地有規(guī)律地進行基礎(chǔ)教學,本文由具體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說明。
英語課堂教學設(shè)計的好與壞,不僅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影響著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是否能夠保持。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缺少真實的語境,興趣也就難以提高。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盡量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很有幫助。因此,我針對每一個教學設(shè)計,都盡量從調(diào)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入手,輕松地導入新課。例如,學習《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3 I’d like a large pizza時,我事先聯(lián)系了學校附近的一家House of Pizza,和孩子們一起選材料,制作pizza。選材的同時,學習了cheese, mushroom, pepperoni, olive, onion, green pepper等新單詞;制作過程中,重點練習對話:What kind of pizza would you like? I’d like a pepperoni pizza, please.孩子們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愉快且熱情高漲地學習了知識,體驗了東西方食物制作上的不同之處,生動且讓孩子們體會到自力更生的樂趣。
新課標英語教材融語法于交際中。對于新授的詞匯,課本上只有音標、詞性以及中文解釋。對于課文詞組,課本上也只有非常簡要的說明。對于時態(tài)句型,課本上的說明也并不是面面俱到。沒有完整的語法注解,這給我們的學生了解語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所以,這就更要求學生把握課堂,學會科學的聽課,科學的記筆記,踏踏實實學習,做到細水長流,融會貫通。在課堂上,學生要學會篩選,摘錄自己需要的語言知識點。哪些是自己已經(jīng)掌握但不是很熟悉的,哪些是初次接觸到的,哪些是聽了老師的講解后有自己見解的,有的是一定要掌握的知識點,有的是老師拓展加深的語言點……針對自己的情況,每位同學都要有自己的一套記筆記的方法習慣。要真正做到這樣有的放矢,就需要學生認真做好課前的預(yù)習以及課后的復習工作。
課后復習可以分為,新授課復習、階段性復習。新授課復習主要是在學習一個topic的時候及時掌握單詞、詞組,熟讀、背誦課文,作好筆記的整理,進行相關(guān)話題口頭交流。階段性復習就是在一個unit結(jié)束后,對這一階段知識點的梳理。對于作業(yè)練習中的重點和錯誤點及時進行思考總結(jié)。特別是針對做錯的題要認真進行分析。在平時的練習、測試中,大家總會出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些錯誤也是大家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盲點和誤區(qū)。不妨進行錯題收集。平時經(jīng)常翻閱提醒自己不要犯相同的錯誤。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痹谒伎贾薪鉀Q問題,積累知識,這樣成績才能提高,興趣才能濃厚,心情才能愉悅,學習才能輕松。
英語新教材在形式上力圖新穎、活潑,同時還注重了可讀性,突出了交際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但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由于心理和能力的不同而產(chǎn)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種差異既表現(xiàn)在學生的心理特征上,又反映在學習成績上。所以如果片面地按照單一目標來執(zhí)行教學計劃或簡單地把學生看作自身素質(zhì)與學習能力相同的一個整體,必然會在教學工作中造成教學活動只適應(yīng)部分學生而不是全體的情況。只有根據(jù)學生不同的特征合理地準備教材,科學地設(shè)計教學程序,才能使每一個學生的求知欲望都能在課堂學習中獲得最大程度的激發(fā)。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jīng)常用也會失去它的魅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復習,就不能用一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心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在教學中,這應(yīng)該是教師大有作為的地方。
教句子開始可進行聽力比賽,看誰最先說出所聽的句子,看誰讀得好。進而進行單詞組句比賽等,都可提高學生的興趣,比老師一遍一遍地講、學生一遍一遍地讀,效果好得多。
教課文,可根據(jù)不同體裁和內(nèi)容在不同階段上,采用模擬對話,扮演角色,講故事,述大意、改變?nèi)朔Q,變對話為敘述,變敘述為對話,即興口頭作文,看圖說話,組句成文等多種形式。這樣就會把教材活用,學生學得興趣濃,用的機會多,效果必然好。
外語教學應(yīng)主要放在課內(nèi),向45分鐘要質(zhì)量。但要學好英語光靠每周幾次英語課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這種話動,不應(yīng)是課內(nèi)教學的繼續(xù),也不應(yīng)是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教師應(yīng)根據(jù)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進行適當?shù)慕M織。比如,有目的地培養(yǎng)骨干,開展英語游戲、開演唱會、朗誦會,講演比賽,識詞默寫比賽,作文比賽,聽力比賽,等等,既可各班進行,也可同年級、全校進行。其目的是活躍學生課外生活,鞏固課內(nèi)所學知識,創(chuàng)造英語的氣氛,培養(yǎng)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使課內(nèi)外結(jié)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