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平
(陜西省商洛市鎮(zhèn)安縣云蓋寺鎮(zhèn)中心小學 陜西 鎮(zhèn)安 711500)
小學生平常所接觸的課程無外乎語文、數(shù)學、思品、音樂等,在這么多課程中,只有語文是伴隨我們一生的課程。事實證明:語文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如果說其他學科是知識的寶庫,那語文學習就是打開這些寶庫的鑰匙。作文能力綜合了語文學習的各項能力,那如何提高學生作文能力?那就必須從指導學生從最基本的積累作文素材開始。
觀察是作文的基礎,只有觀察得細致,才能寫得具體。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1.1 從課文入手。我們學習的課文,篇篇都是經(jīng)典之作,語言文字合乎規(guī)范,無論是從遣詞、造句、謀篇、布局都具有典范性。對于寫作時沒有素材可用的學生來說,課本就是最好的材料。將觀察帶入到每一天的學習中去,翻一翻課本,從好詞好句入手,在學習背誦的基礎上理解升華,將課本的閱讀材料和作文訓練結合起來,以此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當然,如果學生對課本中的課文不深入理解,不能多角度分析問題,也就談不上素材的積累。要汲取人家的經(jīng)驗,體會人家的心情,繼而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
1.2 觀察方法的細致性。運用多種感知,提高觀察質量。觀察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從而獲得對事物的感知。如:寫秋天的橘子,學生除了用眼睛看:一只只橘子掛滿了枝頭,就像一盞盞橘黃色的小燈籠,還可用手剝開一只,觀察月牙狀的橘瓣,聞聞那誘人的香味,嘗嘗那甜中帶酸的美味。這樣對橘子的觀察就更細致,了解也更全面,寫起來也就有內容了。
同時,要做到觀察后及時小結:學生仔細觀察事物后,人人都有不同的收獲,都想把自己的體驗一吐為快。這時可引導學生盡情表述。既加深了對事物的印象,又能互相補充。成功的口述為筆描打下扎實的基礎,寫出來的作文就更加具體生動。
閱讀可以積累寫作素材,可以豐富知識,開闊視野。積累詞語、佳句,可以充實作文的內容。多讀、熟讀、廣記這是積累寫作素材有效的辦法。
2.1 推薦好的讀物。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所接觸的視野都是很有限的,那就需要語文老師給予適當?shù)囊龑В梢栽趯W習歷史人物的單元中滲透人物傳記歷史故事的熏陶,以其自身的語言魅力和神秘感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
2.2 指導學生作好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主要采取兩種形式:一種是摘錄好詞佳句,優(yōu)美片段。摘抄最終是達到積累的目的。對于學生摘抄的內容,可采取教師點名背、學生交換背等方式。讓學生把摘抄的內容牢固地儲存到記憶的倉庫里;第二種形式是寫讀書心得,指導學生從多角度去寫,可以從寫作技巧方面談感受,也可以從思想方面談體會……學生的讀書筆記天天批閱,并定期開展“講、展、賽”活動,以此來激勵學生多讀、深思、勤記,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地給學生充電,學生才會得心應手地薄發(fā)。
學生除了豐富多彩校園生活,還應多參與各種社會活動。與人交往才能鍛煉人的能力。在活動中多觀察,先讓學生說觀察到的事物后,糾正觀察的不足及語言組織的不足,使學生及時、準確、生動地把觀察到的事物“翻譯”成語言,使他們養(yǎng)成仔細觀察、捕捉觀察素材、認真思考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交際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傳播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渠道,談話可以包括同學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師生之間、朋友之間,還包括每天的校園故事、社會新聞,教師在引導學生留心關注這些談話的同時,還應指導學生挖掘深層次的東西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寫作素材的積累。
總之,教師要多引導,有計劃有步驟的堅持經(jīng)常訓練,通過恰當?shù)狞c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觀察習慣。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存在動人之處”。對學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學生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