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男 宋 陽
近年來,由于經濟政治全球一體化和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漢語熱”再次席卷全球,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中國學習漢語,尤其是母語為英語的學習者。對于他們來說,學習漢語量詞不是一件易事。英語的傳統(tǒng)詞語分類中并不存在獨立的量詞詞類,只有一些少數的表達數量特征概念的短語結構。因此,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中,量詞的學習與使用產生了一系列的偏誤問題,成為了母語為英語的學習者的首要難題。
在現代漢語中,量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量詞就是表示事物或行為的數量單位的詞,如“本、只、次、同”等。和其他民族語言相比,漢語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擁有豐富的量詞。[1]現在通用的量詞的定義是黃廖版本的《現代漢語》中的定義,“量詞表示計量單位”,[2]并對其進行了更加細致的分類。相比之下,英語中卻沒有對量詞進行專門的劃分。但是英語中并不是沒有表示計量的詞匯,只不過表現形式與使用上有所不同。
偏誤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在使用語言時不自覺地對目的語的偏離,是以目的語為標準表現出來的錯誤或不完善之處。這種錯誤是成系統(tǒng)的、有規(guī)律的,反映了說話人的語言能力,屬于語言能力范疇。[3]在漢語學習中,偏誤對于漢語學習者來說是無法避免的,并且嚴重阻礙了學習者對于目的語的學習。因此,本文對母語為英語的漢語學習者在學習漢語量詞過程中容易發(fā)生的偏誤加以總結,得出主要的偏誤類型有以下四種:
量詞缺失是語是英語的漢語學習者出現頻率較多的一類偏誤。學習者們常常使用數詞和名詞直接搭配,缺少應有的量詞成分,這樣使得句子不完整,句意表達不準確。例如:(1)*瑪麗把一書放在桌子上。(2)*李先生喝了一牛奶。
例(1)(2)中的“一”后面應該分別加上“本”。在英語表達中,數詞a是可以直接修飾可數名詞的,但是在漢語中數詞必須要與量詞結合形成數量短語,才能去修飾名詞。例(3)應該是“一瓶牛奶”或者是“一杯牛奶”,這是由于受到母語的干擾,“milk”一詞為不可數名詞,正常應該不能用a來直接修飾,應選用充當量詞意義的“bottle”或者是“glass”。
量詞多余是指此處句子中不該使用量詞或者重復使用,造成句子成分冗雜多余,句意不明確。例如:
(3)*吃完午飯后,同事們個個都回家了。
(4)*這些向日葵棵棵都開花了。
(5)*林子里的胡楊樹棵棵都長得又高又直。
例(3)(4)中都是由于量詞的重疊不當引起了句意的重疊?!皞€個”“棵棵”都是屬于漢語量詞中的名量詞。名量詞重疊則是表示“由個體組成的全部”,有整體全部的含義,與“都”的含義重復,造成句子成分多余,句意重疊。例(5)是正確的,在描述具體的事物的狀態(tài)的時候,可以使用量詞的重疊形式。
量詞誤用是本該使用一個量詞,卻由于對名詞和量詞的語意關系不明確導致使用了另外一個錯誤的量詞,這也是母語為英語的漢語學習者在學習量詞時出現偏誤較高的一類。(6)*這些明星她一位人也不認識。(7)*昨天李銘在眼鏡店配了一對眼鏡。(8)*我昨天買了幾只紅玫瑰。(9)*天上飛過幾支燕子。(10)*這幾枝彩色鉛筆顏色很好看。
例(6)中的量詞“位”表示人的時候,多含有尊敬的感情色彩,如“英雄”、“警察、“醫(yī)生”等,而“人”不具有這種語義特點,因此要用“一個人”來代替。例(7)應該改成“一副眼鏡”?!半p”和“副”雖然都表示成雙成對的意思,但是在不同名詞前使用也不同,例如“一雙襪子”、“一雙鞋”、“一副手套”、“一副對聯”等。例(8)、(9)、(10)、中的“只”、“支”、“枝”雖然讀音相同,但所表達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只”多用于某些成對的東西中的一個和用于動物(多指飛禽、走獸),例如一只襪子,一只鞋,一只雞,兩只兔子等?!爸А庇糜跅U狀的東西,例如一支槍,三支鋼筆,三支蠟燭?!爸Α庇糜趲еψ拥幕ǘ洌?,一枝梅花。所以例(8)、(9)、(10)應該改成“幾枝紅玫瑰 ”、“ 幾只燕子 ”、“幾支彩色鉛筆”。
量詞“個”是漢語量詞中使用率最高、覆蓋面積最廣的一個量詞?!皞€”沒有固定修飾的名詞。漢語學習者在學習漢語的初期就能學習到“個”,常常認為“個”可以和任何名詞搭配,因此被過度不規(guī)范的使用。例如:
(11)*我去青島旅游的那個天,天上烏云密布,看起來要下雨。
(12)*布朗先生是一個美國人。
例(11)中,本句中的“那個天”用來指代時間的時候,不需要加量詞“個”,指示代詞可以直接用來修飾名詞,類似的用法還有“那年”、“那山”等等。例(12)中用了量詞“一個”。這是英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收到了母語的影響“Mr.Brown is an American”,在漢語中我們可以直接表達“布朗先生是美國人”。
母語為英語的漢語學習者在學習漢語量詞時,因為對目的語知識掌握的不牢固,運用的不熟練,因此常常依靠英語的知識來學習。學生在學習漢語量詞的初期,英語對漢語量詞的學習影響是比較大的。
在英語中,數詞可以直接與可數名詞構成數量詞組,比如“two apples, an alien, five fingers等等。在漢語中卻沒有此類的表達,因此“兩個蘋果、一個外星人、五個手指”很容易說成“兩蘋果、一外星人、五手指"。這就是由于英語中不存在獨特具體的量詞分類而引起的偏誤。在英語中有這樣一類名詞,如“bowl”, “glass”等都是用表示容積的名詞來表示量詞的含義?!癰owl" 常常與米飯、粥等名詞搭配?!癵lass" 常常與牛奶、啤酒來搭配等。在漢語中量詞中個體量詞數量多,專一性強,不同的名詞要搭配不同的量詞。但在英語中表達群體的一類詞因為其語義色彩的不同應用的場合也不同,因此出現了很多同義詞匯。比如漢語量詞“群”在英譯過程中就有不同的對應單詞,例如:“一群人(a crowd of people)”“ 一 群 牛 (a herd of cows)”“一群學生 (a group of students)”。由于漢語中表示群體量詞可以適用于各類名詞,所以在表示“一群”概念的時候,漢語只用量詞“群”。
學習者把他所學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語知識,用類推的辦法不適當地套用在目的語新的語言現象上,造成了偏誤,也稱為過度概括。[4]在漢語量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經常把“個”泛化。他們將“個”作為一個萬能量詞,可以和任何名詞進行搭配。例如:一個河、一個蛇、一個牛、一個圓月等。但是對于母語為英語的漢語學習者來說,與其不知用哪個合適的量詞來說,“個”的確是一個相對穩(wěn)妥的選擇。
漢語學習者除了在課堂上獲取了專業(yè)的知識,但是大多數應用是在日常生活的交際中。例如,在商場,公園,餐館等公共場所,漢語學習者會遇到一些比較貼合實際的漢語問題。在漢語課本中,有些量詞的注釋并不是很明確,解釋不符合語境,這樣就導致了漢語學習者在使用量詞時選取錯誤。同一個量詞在不同的語境中的選取是不一樣的。比如:
(13)*爸爸從超市買回來一個大西瓜。
(14)*媽媽遞給我一塊西瓜。例(13)中,“一個西瓜”是指一個完完整整的西瓜,而在(14)中,“一塊西瓜”指的是西瓜的一部分。所以在這兩個例句中,量詞的不同,名詞的含義也有所不同。
漢語量詞研究中存在著眾多偏誤,其原因不僅是語際干擾或語言內干擾等內在因素,還由于缺乏對量詞的教學研究和教材的不完善等外在原因。通過對偏誤的分析,在量詞的教學時,應該加強對語言本體的研究,使量詞的學習更加深入。其次教材編寫和字典注釋應該完善,使其更加富有科學性和實用性。尤其是近義量詞之間的對比區(qū)分,例如使用對象的差別,感情色彩和固定搭配等。因此,在教學中探究關于量詞的教學策略的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關于量詞的教學策略。首先是在“教”的方面。母語為英語的漢語學習者在學習量詞時,對量詞沒有確定具體的概念,因此他們經常不知道量詞應該用在什么時候并且如何使用,導致偏誤的發(fā)生。教師的“教”在很在程度上影響了這個問題。
在量詞教學中,教師應該更積極的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漢語量詞本身眾多繁雜,用法不固定。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量詞的講解時采用生動靈活的方式,如解釋量詞的文化底蘊、量詞的感情色彩、量詞的歷史演變更迭等,以此來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只講解量詞的使用規(guī)則是不完全的,還用改講量詞和名詞之間的深層聯系。其次要教會漢語學習者理解不同語境下要使用不同的量詞,從而真正準確、合理地使用量詞。
其次,學生的“學”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量詞學習產生的偏誤問題。母語的干擾多發(fā)生在漢語量詞學習初級階段。目的語的干擾的偏誤在中高級階段發(fā)生的頻率較高。學生要學會在實際生活中正確使用漢語的量詞,具體問題來具體分析,要懂得準確、得體是量詞選用的原則,語境是量詞選用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