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文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只要求學生參照題目進行寫作,但卻容易忽視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經(jīng)驗,因此,很多學生不會寫,也不會表達。這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由于寫作課比較枯燥,小學生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經(jīng)常對寫作存在敷衍的態(tài)度。加上小學生本身知識面較窄,對字詞的把握有限,就造成了寫作上能力的欠缺。實際上,如果能夠循序漸進地實現(xiàn)教學引導,小學生的寫作教學也不會很難。
小學如此重視語文寫作教學,就是因為寫作與生活息息相關,語言和文字的表達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和寫作能力直接相關的,準確的語言表達可以拉近人際關系,對生活、學習和工作都有幫助。語文是各科學習的基礎,寫作又是語文學習中的關鍵部分。小學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為學生以后各科的學習打下基礎。小學階段的寫作主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對外界的認識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這些能力和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是分不開的。通過小學語文寫作的學習,小學生能夠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能夠逐漸學會捋順自己的思想,并以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對小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
教育改革明確規(guī)定要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因此教師也在不斷探究寫作教學的改革策略,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體會能力出發(f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寫作,同時,教師也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讓寫作除了具有厚實的內(nèi)容之外,還要具有可觀的外表。
觀察能力是寫作的第一步,因此在小學的寫作教學中,教師首先培養(yǎng)的就是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對外界觀察的過程中,學生會更加的熱愛生活,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熱愛生活和自主思考的前提下,寫作是抒發(fā)思想的一種途徑。在小學低年級寫作教學中,特別重視觀察的作用。比如低年級學生要從看圖說話學起,首先要觀察圖片中的內(nèi)容,先理解圖片要表達的含義,再用語言的方式總結圖片的思想。而高年級的學生寫作則更進了一個層次,需要學生能夠表達更多的情感體驗。例如,在學習寫作《我的爸爸》這個題目時,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和觀察生活的能力,在教室放映了一個短片,看完后讓學生回憶一下生活中“我爸爸”的形象,在認真回憶的情況下,學生們心中的爸爸形象便躍然紙上了。在教師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在對生活里常見的人事物便不會熟視無睹了,寫起作文來也有話可說,并且還能從內(nèi)心發(fā)出聲音,使作文的內(nèi)容真實可信,感情真摯,引發(fā)讀者的共鳴。
寫作歸根結底是對生活體驗的抒發(fā),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想實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引領學生學會體驗生活。對于小學生來說,生活比較簡單,無非是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兩部分,但是簡單的生活當中,小學生仍然能夠?qū)ι町a(chǎn)生一些思考。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實現(xiàn)寫作。例如在指導“我的童年”這樣一個題目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童年進行回憶,童年的趣事和難以忘記的人都是回憶的重點,在進行回憶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發(fā)言,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童年,然后在班級進行游戲活動,重現(xiàn)這樣的童年的趣事,在對往事進行再現(xiàn)的過程中提示學生注意感受,區(qū)分現(xiàn)在與以往感覺的不同在哪。這樣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會有層次感,而且會投入感情。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明了讀與寫的相互關系,大量的閱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指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活動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一條捷徑。小學生正處于學語言、長知識的黃金時期,科學的指導他們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除了讓他們吸納語言文字所負載的文化、思想、科學等領域的大量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使學生對信息進行一定的思維加工,還會讓他們自覺的學習、模擬課外閱讀美文中典范的語言模式,積累各種各樣的語言素材,從中獲取表達的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