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德
【摘要】在開放式課堂環(huán)境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被突如其來的問題打個措手不及,導致鬧出笑話。而農村學生由于在認知和理解上的局限,往往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或者教與學僅僅滯留在表面的熱鬧中,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微乎其微,教學不出成績,這就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茫然失措,從而導致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在打破傳統(tǒng)教育的同時,摸索不出屬于自己的新模式,使得正常教學無法達成統(tǒng)一,進入了死胡同。因而,農村教師重新樹立教育威信,讓自己淵博的知識和自信作為引導學生的資本,在教學中根據(jù)自身狀況和優(yōu)勢掌控課堂,才能讓學生回歸學習的本源。
【關鍵詞】構建課堂新秩序;培養(yǎng)自主學習新思路;鼓勵引導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與學的基本狀態(tài)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幾乎每一個教師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大家一面盡可能地接受新的教學模式,又不能忍痛割舍早已形成的教學習慣。更重要的是,農村小學生并沒有恰當?shù)膶W前教育,因而在課堂表現(xiàn)和課后鞏固中缺乏應有的主觀能動性,這就導致教師在充分認識了學生素質的差異后,很難摸索出屬于自己的、適合農村小學生的新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得不在教學過程中,一面模仿學習分組討論或課堂啟發(fā)等新的教學手段,一面又盡可能地遵循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與學無法達成統(tǒng)一,往往事倍功半。本人根據(jù)自己多年的農村語文教學經(jīng)驗,面對這一教育困境,覺得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應該回歸到教育的本質上來,尋找一條屬于自己的教學之路。總結起來,有如下三點建議:
一、因地制宜,構建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新秩序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誠然,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基于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弊端而提出來的,對于學生而言,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需要學生基本掌握課堂內外相關知識,然后才能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這對學生課外學習的自主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要求是相當高的。但對于農村學生來說,由于學習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的雙重制約,一方面他們沒有有效的課外學習資源,比如很多的農村學生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的課外時間還要分配出來做農活或者別的力所能及的家務,更沒有家長的陪同和輔導;另一方面,落后的學習設備也制約著學生個體的發(fā)展,沒有圖書可以查閱,沒有網(wǎng)絡可以學習等等,這些都限制了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而在這個基礎上,課堂上的合作交流大多數(shù)時候就是一句空話,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跟不上,課堂上的有效時間反而被耽擱浪費,教學重點得不到及時貫穿和掌握,教師只能干著急。所以,農村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大潮下,應該舍取得當,因地制宜,在保留傳統(tǒng)教育好的經(jīng)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課堂模式,在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方面多下功夫,構建農村語文教育新關系,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首先,要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讓學生愛上語文學習。小學語文教學,在于啟發(fā)認識,探究鉆研,太過死板的課堂教學會讓學生昏昏欲睡,教師應注重教學的趣味性,聯(lián)系農村教學實際,把課堂內容過渡到農村生活中,讓學生聽得明白,看得見,讓他們感知語文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比如,在學習《頤和園》一文時,農村學生大多數(shù)都沒去過北京,對頤和園沒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放映一些頤和園的影像資料,讓學生對頤和園有個大概的認識和了解,然后主抓這一課我們要學會的是如何介紹旅游景點或者某一個部分的建筑這一關鍵。教師可以在影像資料的輔助下,結合課文逐步分析前進,讓學生掌握這類題材作文的寫作方法。然后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從校門進入,讓他們觀察學校的布局,結合這篇課文來寫一寫我們的校園,這樣學生就能掌握這類寫作的知識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對癥下藥,建立恰當?shù)膸熒P系。在新課程改革的現(xiàn)狀下,農村教師一面忙于接納外來經(jīng)驗,一面忙于拋棄已有的教學經(jīng)驗,導致在開放式課堂環(huán)境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被突如其來的問題打個措手不及,時常鬧出笑話。而農村學生由于在認知和理解上的局限,往往會滋生出對教師極端的看法,并冠之以愚昧無知的名號,這就使得教師在教學中威信全無,成了學生嘲諷的對象,教師表面的威嚴已成了笑話?!秾W記》有云:“親其師,信其道”,一語道破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的重要影響——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而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之間的不對等,將會導致學生對學習的抵觸,從而以點概面,產(chǎn)生厭學心理。因而,農村教師重新樹立教育威信,讓自己淵博的知識和自信作為引導學生的資本,在教學中根據(jù)自身狀況和優(yōu)勢掌控課堂,才能讓學生回歸學習的本源。
二、鼓勵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新思路
農村學生一貫以來,受制于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在世界觀和人生觀方面往往容易搖擺偏離,在學習上缺少主動態(tài)度。學生在學習上過于依賴教師的督促,尤其是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學生,由爺爺奶奶照看,學習上沒有人監(jiān)督,容易偏離教學主體進程;還有一些距離學校較遠的學生,因為上學條件的限制,他們對學習都抱著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心思并不在學習上,隨時都有放棄的可能。因而農村教育很多時候并不在于教與學的關系上,而是要把教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僅僅要充當傳遞知識的作用,還要做他們生活上的導師,鼓勵和引導學生正確面對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時光。
首先,教師應當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尤其作為語文教師,由于和學生接觸面大,更容易及時掌握和了解學生一段時間里的心理變化,因而農村語文教師要在注重教學的基礎上,更加關注學生個體,對進入困境的學生及時誘導鼓勵,做他們的親人,成為他們的朋友,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感,對學校有親近感,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其次,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艱苦的學習環(huán)境中,愛上學習,愛上語文。農村學生因為大多是留守兒童的原因,缺乏必要的家庭監(jiān)管,容易受社會上不良習氣的影響,容易走偏走遠。所以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盡可能地做好學生的教育監(jiān)管職責,讓學生不要偏離教育的核心任務。
再次,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尤其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將學生從死板接受、死學硬學的學習套路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提出問題,自己研究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還應當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任務和作業(yè)量,讓學生有收獲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強調重點,引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的新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無非是教會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認識字詞句的能力和基本的寫作能力。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會在探究式教學的模式下,學生不容易找到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在考試的時候明顯感到力不從心,而教師又覺得所有的知識點都是之前講過的,使得教學與應試脫節(jié),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因而課后總結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哪些內容是課后一定要背誦記憶的,比如生字、詞語解釋、古詩詞等重點都需要學生在探究式的課堂學習之后再重新記憶。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每一堂課的重點,自己給自己布置任務,這樣才能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其次,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理解與講述,比如一個新的詞語解釋,教師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方式將大意表述出來,再結合生活實際造句、寫段落,這樣學生就能詞語融會貫通,而不單是死記硬背。還有古詩詞的教學也是如此,教師應在對學生詳細講解分析了詩詞的大意和背景之后,讓學生分組講述詩詞的內容,讓他們自己尋找與詩詞相關的歷史知識,一方面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一方面還能增強他們的記憶與理解能力。在這里,我要說的是,默誦和講述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學習方法,只有讓學生當眾講出來,像講一個小故事那樣講給別人聽,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印象才能更加深刻。
總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要擺脫目前的困境,教師就必須重新樹立自信,尋求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拿來主義,同時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力,在有效的時間里,讓學生獲取最大的知識量,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尹玲玲.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現(xiàn)狀和實施策略研究[D]. 南京大學,2010.
[2]楊應杰.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存在的問題[J].中國農業(yè)會計,2016(8).
[3]馬復,凌曉牧.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4.
[4]孫慧.淺析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 現(xiàn)代交際,2017(18).
[5]文德保.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J]. 中國校外教育,2015(24).
[6] 洪俊.貧困地區(qū)農村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研究報告[M].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 2008.
[7] 梁錦航.小班化語文課堂互動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 教師, 2015(14).
[8] 陳章云.發(fā)揮小班化教學優(yōu)勢,培養(yǎng)語文自主學習能力[J]. 吉林教育,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