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超 賈登娉
內容摘要:徐坤既是作家又是鐵桿足球迷的身份,使她能更好地將體育與文學相結合,以體育文學的方式詮釋自己對兩者的熱愛?!栋嗽驴裣肭肥且徊啃炖な状翁魬?zhàn)以奧運為主題的重要作品。本文便以文本細讀的方法,深入分析《八月狂想曲》,探討這部作品中體育與文學的結合。
關鍵詞:徐坤 八月狂想曲 宏大主題 體育文學 場景變形
“徐坤一直就是一個鐵桿的足球迷,為中國足球興奮沮喪過不知多少回合,然而并不死心。”[1]《狗日的足球》中柳鶯出于女性對弱者的憐憫而愛上球星馬拉多納,進而愛上了足球。小說中徐坤對踢足球的一些技法信手捏來,如“柳鶯眼睜睜地瞅著他在一吭哧一吭哧不斷被絆倒之際,愣是用一種著名的馬拉多納式的摔倒和躍起,在兩次絆倒之間的零點五秒的間隙里,伸出他那長了眼睛的腳趾頭將皮球準確無誤傳到‘風之子卡尼吉亞金黃色的頭頂,讓一枚小球整個兒地洞穿了巴西的心臟?!盵2]作者通過對馬拉多納踢球細節(jié)的描摹,將這位足球名將的高超球技展示出來。文中對踢足球技巧及足球比賽場景做了細致入微的刻畫,足可證明徐坤是個名副其實的球迷。在《八月狂想曲》這部小說中,作者首次挑戰(zhàn)了以奧運為主題的創(chuàng)作,她在自序中說,這是一部奉命之作。雖然作為一名“老球迷”,徐坤具有較為深厚的體育文化根底,然而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需有扎實的生活閱歷和過人的勇氣。當然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難度不僅于此,還在于如何把握宏大的奧運主題與文學性的追求。對于從未進行過長篇體育小說創(chuàng)作的徐坤來說,要以前所未有的“北京奧運”為題材創(chuàng)作一部恢弘巨著,顯然是個極大的挑戰(zhàn)。但這并未嚇倒她,反而促使她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通過場景的變形與陌生化、故事情節(jié)的復雜化等技巧,將“奧運”的宏大主題與日常生活敘述相結合,實現了體育精神的文學升華與凝練,成功譜寫了一支中國體育文學史上史無前例的“八月狂想曲”。
一.場景的變形與陌生化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自1894年誕生以來一直是世界上魅力最大的體育盛會,從第一屆現代奧運會開始,它就已經上升到國家意志層面,奧運申辦城市必須經過所在國家的許可。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作為第29屆夏季奧運會的舉辦地,北京自然是青春中國的旗手。然而在《八月狂想曲》中卻沒有以世人熟悉的北京作為場景,而是巧妙地將場景變形為陌生的奧運協辦城市“凇州”?!皩嶋H上,要寫作一部奧運題材的紀實文學作品并不難,要以虛構的視角去構思一部文學性的奧運題材那才是難上加難?!盵3]“凇州”其實就是北京的虛構版。小說中介紹“凇州”地理方位為北緯40°——與北京北緯39.4°—41.6°的地理方位相似;提出的“新凇州,新奧運”的口號與“新北京,新奧運”契合;“凇州新奧體中心”場館建設采用了業(yè)主合作招標就是國際最流行的PPP模式(公私伙伴關系)也與北京奧運村建設模式保持了一致。
小說場景的變形帶來了無限的創(chuàng)作可能。奧運場館的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工程,小說中奧運場館的陌生化,使讀者在對比中感受到奧運施工的難度?!皷|湟河體育場”是一座20世紀80年代修建的體育場,但是由于歷史的局限性,它并沒有辦法滿足奧運賽事的要求,隨著舊場館升級改造工程無法按要求完成,讀者更能直觀體會建設新場館的艱難。凇州對讀者來說是一座陌生的城市,隨著小說情節(jié)的不斷展開,讀者了解到了復雜的人物關系、城市的大體發(fā)展脈絡,意識到奧運場館對于凇州來說意味著鑄就凇州城市新的靈魂,更能從“東方地平線”中體會到建筑的獨特魅力。因一座建筑,人們對建筑設計師肅然起敬;因一座建筑,人們對奧運的認識由淺入深;更因一座建筑,人們看到了青春中國的社會百態(tài)及運動員的苦辣酸甜。
小說場景的陌生化帶來了作者和讀者的新奇體驗。凇州作為一個虛構的空間,既有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豪邁,也有歷經千年而未被開發(fā)的蒼涼。隨著改革開放凇州城市發(fā)展迅速,但是由于地處偏遠,改革的紅利難以惠及千家萬戶。然而正是這座荒蕪的城市,卻在匡乃興等一批年輕有為官員的努力下成功爭取到了臺灣商人的投資,并被北京奧組委列為“全國六個奧運協辦城市”,進而一躍成為東北工業(yè)走廊的龍頭,完全顛覆了讀者對偏遠小城的認知,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的同時也增加了創(chuàng)作的難度與厚度。從一開始的招商引資,到奧運場館建設時凇州打響的“三大戰(zhàn)役”,再到市委換屆“三大戰(zhàn)役”被叫停及“東方地平線”去蓋風波,最后到黎曙光婚外情和“東方地平線”順利竣工,讀者的新奇體驗隨著閱讀的深入高潮迭起。
二.故事情節(jié)復雜多樣
“小說一般篇幅較長,容量較大,可以更廣泛全面地描繪多方面的社會生活,反應多種多樣的矛盾沖突,并在生活事件的發(fā)展過程中刻畫人物性格?!盵4]小說是一門反映生活的藝術,只有腳踏實地去向生活要素材,才能讓作家免于因缺少素材而使作品成為空中樓閣。奧運是全民的盛典,更是青春中國的狂歡,但是奧運也無法脫離生活氣息。當然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有湍急的險灘,暗礁密布的島嶼,以及溫馨的港灣。有人的地方總免不了有矛盾糾紛。新州省建筑設計院是高級知識分子云集的地方,卻也免不了犯體制中的通病。體制中的好處是大家都是國家職工,有著穩(wěn)定的收入,弊端則是沒本事的人在熬資歷,有本事的人卻苦于無處施展才華。
知識分子精致的利己主義在副院長洪肖奇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為了讓自己設計的“大地凝眸”成功競選,他打壓同事,疏通關系;競選失敗后,他想方設法迫害“東方地平線”中方總設計師黎曙光,先寫匿名信,后又抓住黎曙光沒有按時交黨費的問題大做文章。政府官員之間也不是一團和氣,市體育局長康大光仗著自己有后臺,利用職務之便中飽私囊,“欺生,倨傲,根本不把匡副市長放在眼里”;蒯廣富因匡乃興斷了他的晉升之路,頻繁給匡乃興制造麻煩,先是在拆遷問題上公然指使崔大柱一家對抗法律,后來自己因貪腐和生活作風問題被抓,卻不思反省,作偽證迫害不替自己說話的匡乃興。
然而作者的目光并不只是停留在知識分子及政府官員的身上,還轉向了普通工人,書寫底層民眾生活中的悲歡離合。例如文中通過對孫二東及崔英姿夫妻感情變化的描寫,真實再現了一幅“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普通百姓生活圖。崔英姿的丈夫孫二東原本是煤礦職工,有著穩(wěn)定的收入,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是,自從因礦傷腿瘸之后,便對生活失去信心,三天兩頭跟崔英姿吵架。崔英姿也嫌棄殘廢的丈夫,竟公然在公眾場合與他人偷歡。夫妻感情出現嚴重裂痕,婚姻名存實亡。然而,隨著政府對弱勢群體的照顧,崔英姿的丈夫成為市旅游局管理下的正式職工,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后,夫妻二人竟不計前嫌,重歸和睦。在這里,作者并未將重點放在對人物的道德審視,而是將他們的婚姻幸福與國家政策相關聯,體現出徐坤高遠的政治視野,以及她對底層民眾的人文關懷。
小說中運用復雜多樣的矛盾沖突刻畫了真心實意為百姓謀福祉的匡乃興、才華橫溢敢攀世界建筑高峰但書生氣十足的黎曙光、艱苦訓練勇奪奧運冠軍但因貪戀安逸而成為問題青年的崔國旦、熱情友善充滿對付國際奧委會官員智慧的特普洛斯老頭等形象鮮明的人物。同時小說還構造了紛繁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解決起來困難重重的奧運場館設計建造問題,還有稍有處置不當就會激化社會矛盾的球迷鬧事、異地拆遷等社會敏感問題,這些無疑都增強了小說的文學性。
三.宏大主題與日常生活敘事、個人書寫相結合
“我們看到,這部長篇里主要人物都是年輕人,是他們在策劃和設計奧運設施,而今日中國的各個領域,自改革開放以來,也正逐漸大規(guī)模地轉向由年輕人承擔重任、策劃未來的圖景?!盵5]青年人是國家寶貴的財富,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建設者。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建筑設計師不斷跟西方交流學習,他們在看到中國與西方建筑設計方面差距的同時,也滋生了自卑心理。例如文中的黎曙光,內心崇尚西方石制建筑歷經歷史的洗滌而不朽,有一段時間認為中國古代土木結構建筑設計方式已經跟不上當今時代潮流,但是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他發(fā)現了土木結構的建筑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改變了一味的崇尚西方建筑美學。正如黎曙光所說的那樣,隨著中國國力日益強盛,我們有了很好的機會去國外學習,出國見的世面多了,也就消除了文化自卑的心理。“東方地平線”是中西方交流融合的結晶,它不再完全依據西方的建筑設計方案,而是凝結了東方的藝術思維。但正如小說中所說,“文學殺死建筑”。隨著書籍的不斷普及,建筑已經不再是宣傳文化的主陣地,建筑能給人帶來的驚喜已經越來越少。所有的體育場都是圍繞著橢圓形的400米跑道而設計,設計者們能做的只有在橢圓形的場館中不斷創(chuàng)新。小說中將建筑視為“凝固的藝術”,作者也在不斷闡述中國建筑設計者的責任與擔當。徐坤在自序中說奧運建筑設計和施工團隊都由清一色的年輕人擔任,“他們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專業(yè)技術上過得硬,有吃苦耐勞精神,有跟世界平等交流對話的良好心態(tài)和技術資本?!盵6]受過良好教育的他們有“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情,更有為“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壯志。奧運場館及配套設施的建設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不僅要考慮賽前及時將奧運場館交付,賽中參賽運動員出行安全的保障、現場觀眾及球迷的管理與疏散,還要考慮奧運場館在賽后的運營和維護,更涉及到體育運動中人文關懷的滲透,以及體育精神的凝聚等問題。例如,小說中所描寫的一個細節(jié),雅典奧運會期間,一場比賽結束后,某國大使在雨中苦等一個多小時卻沒有等到接他的車輛。
建筑終究是要為人服務的,“東湟河體育場”承載了凇州球迷太多的回憶,凇州的足球事業(yè)能在全國打出名氣更離不開球迷的默默支持。國足在東湟河體育場贏得了世界杯的出線權,百萬凇州球迷徹夜狂歡,并在東湟河體育場旁邊修建了國足出線紀念碑。凇州球迷協會會長“普拉尼”為了協會的發(fā)展鞠躬盡瘁,“(他)把有限的生命和家產都投入到無限的為足球服務的事業(yè)當中去”[7]。但是當東湟河體育場異地拆遷重建時,普拉尼帶頭和球迷鬧事,阻止政府対體育場的拆遷,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大報小報的記者聞風而動,都想在這次事件中做第一手的報道,球迷鬧事捅的越來越大,凇州市民竟為此在年關將近的時刻不去置辦年貨也來圍觀看起熱鬧來。最終在匡乃興的耐心解釋和保證下,球迷和記者們坐上公交車去了城南的棚戶區(qū)。眾人被棚戶區(qū)破敗的景象所震驚——城市中的弱勢群體像螞蟻一樣擠在破敗的居所,下水井蓋周圍滿是結了冰的污穢,屋外遍布胡拉亂扯的電線,簡易搭建的公用廁所更是不堪入目。徐坤將人們最不愿面對的棚戶區(qū)置于讀者面前,揭開了繁華都市背后猙獰的傷疤。由此,作者巧妙地將奧運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聯起來。
申奧成功是全國人民的驕傲,小說中紅旗小區(qū)是建設奧運精神文明的示范小區(qū),居民們自覺組織起來學習英語,并且教育大家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展開懷抱來邀請其他國家的客人了解凇州、了解中國。奧運場館的建造給平民百姓帶來的福利立即凸顯出來。
四.體育精神的文學升華與凝練
奧林匹克運動會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高、更快、更強”。這句格言也是體育事業(yè)的箴言,只有奧運健兒在競技場上不斷超越自我,才有可能奪取最后的勝利??鬃佑醒裕骸霸姡梢耘d,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奧運健兒不僅在競技場上揮灑辛勤的汗水,還有勝利和失敗的淚水,而文學既能書寫勝利者的喜悅,也能記錄失敗者的痛苦,真實的還原體育健將的喜怒哀樂,展現體育場上的人生百態(tài)。高爾基說:“文學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業(yè),它是建立在真實上面的,而且在與它有關的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實!”[8]體育也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業(yè),體育鍛煉關乎身體的健康。發(fā)達國家往往是體育強國,歐洲頂級的足球俱樂部和美國的NBA是足球和籃球的圣殿,與之帶來的文化衍生品更是西方進行文化傳播的橋梁,體育與文學密不可分?!栋嗽驴裣肭分兴茉炝艘晃恍蜗篚r明的奧運冠軍崔國旦。他生活在不幸的家庭。父親崔大柱是個球迷,沒有固定收入還經常不回家;母親耿彩鳳因忍受不了崔大柱的浪蕩,加之兒子早已在體校生活好多年,失去了情感寄托。兩人的婚姻最終以離婚收場。缺乏父母關愛的他,幼年時只能和奶奶相依為命,后來又被父親送到體校去接受艱苦的訓練。在汪教練嚴格訓練和師母精心的照料下,他脫穎而出成為國家隊隊員,為國征戰(zhàn)雅典奧運會并奪得了長跑項目的冠軍,鮮花和掌聲接踵而來。奶奶、父母和教練都為崔國旦的成功而喝彩,商業(yè)公司都想著利用他奧運冠軍的名片來包裝自己。成名之后的苦惱也緊隨而來,他被成名之后輕松來錢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不斷逃避艱苦的體能訓練,最終被國家隊開除。崔國旦自此失去了奧運冠軍的名人效應,曾經為他敞開的一扇扇大門隨之關閉。值得慶幸的是,痛定思痛的崔國旦,最終在父親的苦苦哀求和匡乃興等官員的幫助之下,回到了訓練的起點。但是歸來已不是少年,從吃苦到享樂易,從享樂到吃苦難?;貭t重造,不僅僅是體能上的恢復,更是精神上的自我涅槃,艱苦的訓練更需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去支撐。
“應當指出文學創(chuàng)造要求的‘真實是藝術真實。藝術真實既非生活真實亦非科學真實,而是主體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世界中去,經過藝術創(chuàng)造,與‘善‘美共生并存的審美化的真實?!盵9]小說中簡略的介紹了崔國旦奪冠的經歷,以及崔國旦在電視采訪節(jié)目中說到動情處對著鏡頭展示被長期訓練得已經外翻變形的雙腳大拇指。眾人只看到了他辛苦付出的一面,卻沒有看到在他背后默默付出的團隊。體育競技從來就不是個人的勝利,而是團隊的勝利。參賽者專業(yè)、科學的訓練方式雖是奪勝的基礎,但還要考慮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協調配合。參賽者只考慮在競技場上拼出“更高、更快、更強”,但是衣食住行的保障、賽場危機的處理、運動員之間的協調配合等繁重工作都必須要經過帶隊教練和參賽團隊的統(tǒng)籌規(guī)劃才能做到有條不紊。如果長跑賽場上沒有其他兩位同伴的默默奉獻,很難說崔國旦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作為文學創(chuàng)造的審美價值的體現方式,藝術真實總是與發(fā)掘和表現社會生活的本質與規(guī)律聯系在一起?!盵10]青春中國也有很多問題,比如說運動員出名之后的管理問題。小說中,崔國旦不惜利用寶貴的訓練時間去拍商業(yè)廣告,隊里最終迫于無奈才將崔國旦從國家隊開除。“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汪教練訓練出的“汪家軍”在體育競技中屢建奇功,他的訓練方法雖然不算是最科學的,卻是最有效的,但是隨著體委“不讓體罰學員”這條指示的出臺。體育教練鞭打體罰學員成為法西斯主義的象征,一時令汪教練無法適從;文中也有人對凇州修建新奧體中心的主體育場“東方地平線”提出非議,認為這是勞民傷財,修建這座21世紀的龐大建筑所花費的錢,能造多少所希望小學,能使多少貧困地區(qū)的人民過上好日子。然而正如作者所批判的,我們不能拿所謂的看似關心民間疾苦來掩蓋自己的短視和無知?!凹沂乔f國,國是千萬家”,只有國家強盛,百姓才能安居樂業(yè)。
在北京奧運開幕前,《八月狂想曲》是中國唯一一部奧運題材的長篇小說。它介紹了青春中國不斷崛起的激情,以及克服復雜社會矛盾沖突的魄力。改革肯定要觸及部分人的利益,但是唯有變革不息,才能迎來更加公正的未來。小說中大量運用詼諧的語言,拉近了官民之間的距離;深入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提升了思想的深度;揭露尖銳的現實矛盾,體現了文學的社會價值;利用戲劇化的描寫手法,使小說富有生活氣息。小說中也透露出濃濃的家國情懷,通過對比描寫匡乃興、黎曙光、崔英姿、崔大柱不同的婚姻狀況,間接提醒讀者要珍惜眼前人。當然,這部小說也有不足之處。作為一部以奧運為主題的體育小說,卻容納了過多的官場權利角逐以及男女情愛糾葛,這在一定程度上縮減了其在體育文學層面上的解讀空間。
參考文獻
[1][3]陳曉明.給青春中國以激情——評徐坤的奧運小說《八月狂想曲》[J].文藝爭鳴,2008(06):6-8.
[2]徐坤.廚房[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5.
[4][9][10]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胡平.中國作家的“鳥巢”工程——讀徐坤的奧運小說《八月狂想曲》[J].文藝爭鳴,2008(06):8-9.
[6][7]徐坤.八月狂想曲[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5.
[8][蘇]高爾基:給安·葉·拖勃羅伏爾斯基,文學書簡·上卷[M].曹葆華、渠建明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基金項目:蘭州理工大學2017年度校科研發(fā)展基金社科項目《中國當代體育文學演變過程及創(chuàng)作模式》
(作者介紹:苗超,蘭州理工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在讀本科生,文學學士,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賈登娉,蘭州理工大學文學院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